【1】
落日桐阴转,微风栀子香。
贫家犹裹粽,随事答年光。
陆游《四月二十三日作》
岁月悠长,有点漫不经心地流逝着。我们记得端午,却忘了怎么包粽子,或许从来都没有学会过。
然而在旧时年月,为了迎接端午佳节,即使只够温饱的贫困人家,也要包裹一大堆的粽子,来庆祝一年一度的,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
五月的微风中飘散着栀子的芳香,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很繁茂了,随着落日西斜,一地斑驳的树阴也在慢慢移动。
岁月静好,家家户户都在忙于准备各种食材,包裹不同味道的粽子。
如今,甜甜糯糯的,咸香可口的,无不是记忆中的美味,萦绕在我们的舌尖。包粽子是一道绝活,属于母亲与外婆的拿手好戏。在我们这一代,却几乎失传。
【2】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欧阳修《渔家傲》
喜欢这首词里的节日氛围。而且描写景色部分也相当精彩。农历五月,是一个明媚的节日,这时盛开的花,大抵也是热烈的。
石榴花,最夺人眼目了。它红得足够艳丽,诗人用一个“妖”字来形容它,就把它写得活了,风情妖娆,如同美人。再来一个“烘”字,也很好,烘托出美好的节日气氛。
雨后的杨柳依依,一派翠色如洗。接下来,来描写人们的活动,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的粽子,这是一件包含技术,也呈现艺术的活儿。
包裹好粽子,然后放进锅里烹煮,随着时间的流逝,飘溢出诱人的香味。
等到粽子熟了,就把它们装进镀金的盘子里。这是很讲究的,在视觉上给人享受,也弥漫着富贵的气息。然后,送给谁吃呢?给手持双凤绢扇的闺中女子,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享用。
【3】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端午节,也称为“龙舟节”。如果我们没能亲临现场参加观赏,那么上面的这首诗,正好让我们感受一番热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红旗,穿过柳阴浓密处,那是一艘艘竞渡的龙舟。然后,传入耳畔的是击鼓的声音,好比是春天的响雷。接着,是飞快划过水面的龙船,气势憾人,它们冲破烟波,劈开波涛,箭一般向前奔赴目的地。
最后,写围观的人们,他们好比是啦啦队,不停地欢呼,助威,声音雷动,气势恢宏。终于,有船只抵达金碧辉煌的楼阁西,夺得锦标,获得第一名,自豪地归来了。
【4】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已是苍颜白发的诗人,生活简单朴实,在情绪上删繁就简,甚至连感慨也觉得多余。
多愁善感,情深缱绻的是青春少年,那时逢年过节,总是百转千回,感触深刻。
诗人说,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感慨万千呢?或许尘埃落定之后,就该过上了接地气的生活。
端午这天,诗人只顾着畅饮菖蒲美酒,祈求身逢盛世,天下太平。至于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风俗习惯,没想到也被他轻易省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