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热搜,中产一年花掉50万,卷起天价一对一吗?
有一个海淀母亲自述,“卷”娃18年,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获奖无数,但娃却在高中发现“高手云集”,从而开始焦虑厌学。好在最后“迷途知返”,家长又花了十几万一对一,冲刺了整整一年,最终高考582分。
说实话,那个娃可是小学就过了KET、PET和FCE的,外加叶圣陶杯一等奖的。
这个成绩,就觉得娃之前也太苦了。
小夏子曾经也进过一些ji娃群,但都是小学的。
如果你是父母,定会发现,小学的“妈妈群”最热闹,初中几乎没人说话,高中压根没有群了。
这是因为,小学的知识父母还能“卷”一“卷”,到了高中,很多父母的知识体量,根本“卷”不动了。
小夏子参加“妈妈群”,是被闺蜜拉着去的。
原因是她在那个群里被一个“卷王”妈说哭了,让我去替她报仇。
那天进群,那个“卷王”妈妈就开始各种普及“奥数竞赛”一事。
我本能地说了一句“也不是什么样的孩子都适合学奥数,有些可能适合学文科,有些是压根不喜欢,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不参加了?”,其实我更想说,有些智商不行,但情商很行的娃,根本不适合“奥数竞赛”这条路。
但是,那个群是很“卷”的,每天统计人数,必须要报名到每一个成员。
我的闺蜜实在受不了,可是当初进群也是花了大笔“入群费”的,退了又可惜。
结果,除了“卷王”,我受到了“群攻”。
那些妈妈主要的说辞是:“你这个人,太自私了,你不让娃试一试,凭什么说他不行?”
很多人附和,让我感受到了一顿压力,脸热心跳。
重压之下,我果断帮闺蜜退了群。
02
闺蜜一脸懵的看着我说:“这就完了?说好得报仇呢?”
我莞尔:道不同,你自己不“卷”不就好了!
其实,我知道闺蜜的娃很聪明,智商也在线,但孩子还小,需要的是童年。更何况,孩子根本不知道“奥数”是什么,也不愿意整日坐在那里当“做题家”。
其实,闺蜜也不希望孩子“卷”,只是她下不了决定。
但,作为局外人,我可以帮她下这个决定。
反正,我不怕挨骂!当然,我也不知道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奥数,但我的认知里,快乐的童年更可贵吧。
后来,闺蜜又重新加入了“妈妈群”,再后来,那孩子脸上的笑容慢慢少了。
这让我想到了林栋哲,《小巷人家》里的主人公。
这个孩子挑皮捣蛋,人却很机灵。从他小时候就能看出,这孩子就算不学习,将来也有别的出路。
更何况,他还有一对儿松弛感满满的父母,宋莹和林工。
03
他们俩养娃的状态简直不要太美好!
小事棍子炒肉,大事儿上是真疼娃。
比如,他们不逼着孩子一定要出类拔萃,但林栋哲最终还是考上了名牌大学。
比如,林工要下海去广东,宋莹也辞掉工作一起去,因为那边高考分数稍微低一些,对林栋哲也好。
说实话,宋莹这么要强的女性,当时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才能在那个“不稳定”的时代,退回家庭,陪着这对儿父子“闯”。
说回现代,如果一个孩子能摊上两个松弛感的父母,是得多难。
如果这孩子还能边玩边学习,就像林栋哲,那得多让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