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徐介藩,拍桌子质问总政主任谭政:实事求是的作风哪去了

追梦的年 2024-01-15 23:25:55

说起“徐介藩”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印象,这很正常,毕竟开国少将多达上千,能把所有名字全都记住也是难事。

不过这位开国少将的经历还是很值得说道的,他从1926年前往苏联,到1948年才回国,基本缺席国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重要时期,但他还是能佩戴将星(55年大校,61年晋升少将),这个经历相当稀少。

并且,他的脾气和胆量也是闻名全军,有三件事最能体现:

一是娶了林总前妻,二是58年敢出声反对扩大的反“教条主义”,跟主管政治的谭政大将拍了桌子,三是59年敢顶住压力支持彭总。这样的性格着实刚直!

1901年,徐介藩出生于安徽固镇,1923年就已经入团开始为革命工作。24岁时,他被组织安排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考虑到我党急缺飞行员,又让他转到广东航空学校。

由于当时国内飞行这一块的教学水平不够,1926年徐介藩就被送到苏联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本来他希望学成就回国为荡平军阀出一份力,结果1927年反动派相继在多省发动反革命政变。

这不仅意味着国内革命形势陷入低谷,还让徐介藩所学无用武之地了,毕竟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根本没办法组建空军。

幸好,苏联还很看重徐介藩,邀请他留在苏联公安部反特务科任职,这才让他暂时安定下来。

1933年,徐介藩与同事马尔多夫斯卡结婚,次年被调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公安科长。

这里昔日是中国的领土,特殊的地域让他万分思念祖国,然而当他提出请求后,苏联却不愿意放人。无奈之下,徐介藩只能跟异国妻子相依为命。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徐介藩再次提出要回国抵抗外敌,但苏联还是以“留在这里,你才能为革命做出更大贡献”为借口回绝。

1948年,徐介藩见苏联已经稳定,中国却仍战火纷飞,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回国,再一次被拒绝后,他当众撕下自己的肩章、扯下自己的制度,这个态度终于让苏联妥协。

客观地说,那个年代中国革命者对苏联有一种独特的崇拜之情,敢跟苏联叫板的还真不多,徐介藩能如此,已经是极为少见的了。

不久,徐介藩带着“保卫莫斯科奖章”和“卫国战争纪念章”回国,这是他曾经上战场与德国人作战的见证。

只是,他回到国内时,重要的指挥岗位都已经有人担任,他就没有再获得战功,历任东北局编辑局俄文编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等职。

在此时期,徐介藩与苏联妻子有了巨大矛盾。妻子感觉完全融入不了中国的生活,提出要回苏联,徐介藩参加革命就是为了报国,此刻怎能离去?于是,夫妻开始分居两国,1950年妻子还病逝在了苏联。

生离成死别,徐介藩内心很难过,他本准备去苏联见妻子最后一面,结果突然接到调令,去往朝鲜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彭老总的俄语秘书。事发突然,徐介藩只好放下个人感情,匆匆收拾就跨过鸭绿江。

当时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很多方面需苏联的支持,彭老总也要经常跟苏联人沟通。本来毛岸英是他的俄语秘书,工作能力也得到他的认可,奈何入朝仅一个月,毛岸英就牺牲了。

此后彭老总换过几位俄语翻译,可要么是不熟悉苏联人的行事风格,要么是没有完全摸透俄语,所以彭老总都不满意,直到徐介藩的到来解决了彭老总的烦恼。

徐介藩在苏联生活20多年,很熟对方语言、性格、习惯等,所以跟苏联人交道时,他除了能准确传达彭老总的意思外,还会为中国争取到很多便利,这让彭老总特别欣赏,两人有段时间是形影不离。

因在朝鲜表现出色,徐介藩回头就被黄埔师兄要走,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工程系主任。

他的生活稳定下来后,先把在苏联的三个女儿接回国,但三女更适应苏联的一切并且都已在读书,徐介藩就没有强求。孤身一人的他只好另外开始自己的生活,直到遇见张梅。

张梅可不简单,抗战时期曾有着“延安一枝花”的美誉,她还有个身份——林总的前妻,并育有一女林晓霖。

虽然说张梅早在1942年就跟林总结婚,但林总超然的身份摆在这里,别人即便欣赏张梅也不敢表露出来。

可徐介藩不一样,他认定了就不会管外界的压力,毅然决然追求张梅。即便最初被拒绝,他也没有退缩,不仅对张梅好,还非常关心林晓霖。

他的诸多努力,最终打动了张梅,两人于1956年结婚。林晓霖后来回忆说,徐介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继父。

敢为人所不为,这就是胆气的一种见证。后来还有两件事,也能看出徐介藩的勇敢。

1958年由于中苏关系变得微妙,军委掀起了一场反“教条主义”运动,当时军事教育和军备训练是受影响最重的,徐介藩所在的哈军工自然无法幸免。

有一天负责总政工作的谭政大将专程来到哈军工视察,出席哈军工第一届党代会。

在会议上,谭政贴合军委的路线也批判了一番学院的教条主义。指出过去哈军工的教育路线是根本错误的,要求必须进行整改。

当时反“教条主义”运动已经有些扩大化,哈军工大部分人对此都不太认同,但碍于形势,没人敢反驳谭政的话。

可在谭政说完歇息一阵还待再开口时,徐介藩站了起来大声说:

谭主任,你这不是我党实事求是的作风啊。我们分到各个部队的学员,各个部队都反映好,教育路线出现了根本错误,能培养出好学员吗?这个问题你如何解释。

谭政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场面,马上训斥道:如果教育路线是正确的,培养出来的干部就不会公开场合顶撞上级领导。

结果徐介藩脾气更大,拍着桌子继续说:你说的不对,为什么不能反驳?你是总政主任,更应有基本判断嘛!不能说中苏友好时,一切都好,中苏关系不好时,就全盘抹杀,这不是实事求是的作风啊。

事实上,谭政并非有意打压哈军工,他第一段出于形势先批评,本准备在第二段表明自己的观点——对我们有用的还是继续坚持。此态度跟哈军工大多数人是一致的。

可徐介藩性子太急了,没等谭政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在会场拍了桌子,使得谭政下不来台,负责会场纪律的警卫见状就连忙上前把徐介藩架了出去。

等众人都冷静下来后,谭政接着说:这些年在哈军工的努力下,的确培养出大批人才,关于前面苏联专家支援的,好的坚持,不符合实际上的,一律破除。

大家听后都热烈鼓掌,而徐介藩也在别人口中得知谭政的话,专门跑去跟谭政道歉。

谭政没有怪罪,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以后一定要尊重上级,有什么问题可以坐下来好好说。徐介藩的勇敢和谭政的宽容,一度传为哈军工的佳话。

只是呢,性格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一年后,徐介藩再次做了极有胆量之事。

1959年彭老总被批,徐介藩的职务较低没有上山开会,但是在扩大会议时也参加了。他看过彭老总的“意见书”后拍手叫好,发现众人齐齐惊讶地看着他后还说:彭老总说的句句属实,何罪之有?

这些事他敢做,可后来也受到了影响。大运动时期,已经离休的徐介藩因为留苏经历被扣上了“苏联特务”的帽子,生活受到一度陷入困境。

这让他十分不解,他多次试图争辩,可惜无济于事,直到1979年才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83年,徐介藩病逝。

虽然他职务不算高,但勇气却胜过了太多人!

2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