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开”那会,一篇关于“专家变异”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文章的质疑并不是捕风捉影,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专家在迅速调整对病毒新冠的认知。
他提到,两个月前有专家表示:
“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惫、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
可是,在“放开”成为事实后,专家又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性明显减弱。
当然,事实胜于雄辩,病毒毒性强不强,现在很多人都体会到了。
大疫三年,国家也保护了我们三年。
三年前,“直面”病毒是一件可怕的事,普通人扛不住,才需要设置重重保障。
三年后,病毒不断变异,“破坏力”大大削弱,但很多人还是惴惴不安。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专家了。
有网友学聪明了,循着一个个专家的言论,看看谁没有“翻车”。
结果发现,还得是张文宏医生最靠谱,他不怕骂声,宁愿不吭声也不说违心的话。
谁都可以“人云亦云”,改弦易辙,跟着“大多数”的声音走。
说是怯弱也好,没主见也罢,唯有专家不能跟着“潮流”走。
实在不行,插科打诨一般,煞有介事聊聊“颜值高更不易患新冠”的笑谈调剂一下气氛也挺好。
否则,人人都是专家,专家也就成“砖家”了。
专家必须有“一家之言”,哪怕事后证明是错的,也不愧对专家之名。
这与对错无关,与良知相关。
王小波在杂文《花剌子模信使问题》说到一个古老的“寓言”: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风俗,从此中亚古国只剩下“好消息”,而那些带来“坏消息”的人都成了老虎的食物。
王小波认为,学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很相似,都能从别人的反应中“体会到自己的结论是否受欢迎”。
以此类推,专家亦然,能第一时间听到“市场的反馈”,从而考虑要不要调整话语。
要求从来都是相互的,专家敢讲“坏消息”,普通人也要敢听。
只听自己想听的,动不动就骂张文宏带来“坏消息”是种病,久而久之真实的声音便消失殆尽。
“信息的牢笼”越稳固,“耍滑头”的人就会越多,因为他们更容易找到“买主”。
从某种角度看,“耍滑头”的人身份不固定,但特征很明显:利益至上。
“放开”前,他们是垄断“阴阳”,“呼风唤雨”的龙王。
“核酸雨”下个不停,疫情在各个地区重复上演。
依赖核酸“证明”健康与否的“买主”,也是“苦主”,被困住了脚步而不自知。
这不,哪怕真的“放开”了,他们依然在哀嚎:
“现在还有防控吗?感觉已经全面放开了,核酸不查了,行程码不查了,行程码下线了,全靠自己防护了啊!”
仿佛,“靠自己”三个字,等同于“自生自灭”。
于是,他们亲手为自己打造名为“自己吓自己”的牢笼。
当钟南山说,感染新冠一周左右即可康复时,有人激动地说:
“不是这样的啊!”
在他们看来,感染新冠怎么可以轻描淡写?
怪不得有人感叹,抗疫三年,疫情终于开始了。
这给了耍滑头的人以可乘之机,嗅到各种“商机”大发“国难财”。
在很多新闻底下,“报价要大量”的评论随处可见。
制造“恐慌”,也就是制造庞大的“市场”。
有人大量囤药,有人买不到药。
囤药的人就可以高价转让给真正需要的人。
药店也“与时俱进”,有销售N95口罩14元一个的。
有捆绑销售打开新“销路”的。
有不卖退烧药,就等着坐地起价的。
魑魅魍魉,齐齐现出原形。
核酸刚退潮,抗原就“粉墨登场”,6000亿的市场背后是一把巨大的“镰刀”,无数人摩拳擦掌,准备铤而走险。
5元的抗原试剂盒,被药店炒到56.6元,成交额暴涨334%。
这么高的价钱还是被抢购一空,可见恐慌使人无知。
但再大的“市场”也满足不了无限膨胀的人心,有人把歪心眼放在了广西百色等边远地区,因为那里的药价没涨,是一块待“开掘”的“新市场”。
这波骚操作,再次拉低人类的底线。
偏远地区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孱弱的老人,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那么多“渠道”买药。
一旦药店被买断货,短时间补不上,老人还怎么扛过去?
此举无异于不见血的杀人。
一位广西网友的心声让人泪目:
“我们广西守边境守疆土,穷归穷,大部分人都很热心善良,偏远山村真的经不起你们这么折腾。请你们摸摸良心做个人。”
这些疯狂囤药的人,买到了别人买不到的人,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病”。
阳了并不可怕,得了这种“新型的病”才可怕,会在无形中使更多人陷入困境......
病毒早已不是那个病毒,多少人还没感染上,就因吃药进了ICU?
由此可见,盲目的“求生欲”,无异于“求死”。
过度相信药,依赖药,“特效药”也就来了。
阳了的人,从下单到收货的过程,估计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有专家说,年轻人阳了也可以不吃药。
“无症状感染者,是完全不需要用药的,就在家里休息,保持一个好心情、好的精神状态,就可以了。如果症状比较轻,多休息、多喝水、不吃药,问题不大也能自愈......”
底下,最高赞评论:
“实际上没几个是真正的无症状。”
显然,新冠的毒性大大减弱后,“余威犹在”,我们需要新的“信使”来打破恐惧。
冥冥之中,北京人承担了此次“重任”,他们的朋友圈“阳”气十足,既秀了幽默,也传递出勇气。
一位北京的知名博主说:
“问一位门诊医生阳了的都是什么症状,他说99%都是先发朋友圈。”
有华生发现了盲点:
“非常奇怪,我的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北京人在晒阳,且都发烧了,而广州的朋友无声无息的。”
就这么说吧,北京博主快要阴性清零了,但他们依然很欢快。
他们为“羊儿”分成7类,最低“等级”的是“美(没)羊羊”。
没阳的人,听到下个楼就能发烧,高兴坏了。
他们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阳过的人已经考完试放假解脱了,给你绘声绘色讲考试的种种痛苦体验,而你的卷子还没发,只能眼巴巴地等。
他们称,现在的北京,阳的人是对身体的考验,阴的人是对精神的折磨。
毕竟,“体验”晚了,就赶不上发朋友圈了。
有人一听说朋友家有症状比较轻的“羊”,大家纷纷“心动”说,他家的病毒品种好,可以约下去接种。
他们觉得,与其被动阳,不如反守为攻,提前做下阳的“规划”,在最恰当的时候阳。
因为阳的太多了,网上传出一个很神奇的段子:
北京快递员阳了就躺平了,于是有公司员工自己注册骑手,点完外卖自己人接单,相当于免费吃外卖,顺便挣点外快。
网友被北京人的豁达精神逗乐了,感慨道:
“大城市都是有温度的,现在人均38.5℃。”
北京人阳了未必有他们说的那么轻松,也有痛苦难耐的时候,只不过他们心有灵犀地认为,好的心态才是抵御病毒的“特效药”。
哪怕浑身乏力,也要用尽全力幽默一把,把痛苦转化成一种力量。
作家张丰说:
“在朋友圈讲出自己病情,或者跑步几公里给朋友送上退烧药,都是一种‘重建社会’的行动。”
套用王小波的话,北京人这叫“传递文明的信使”。
北京人做了绝佳的示范,无一不在说,假如我们终究要阳,不如以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迎接”它的到来。
不必相互提防,把“放开”搞得像玩一场大型“狼人杀”,动不动就草木皆兵,而是传递另一个信号:
阳的消息不分好坏,不必经过“筛选”。
战略上藐视敌人,防疫更要防“抑”。
大不了,当几天“自由的病人”,等待我们的,必然是“放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