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慢慢变牛的路径

一天一颗西柚 2024-06-05 08:24:28

最近遇到两个牛人,发现年龄、领域、经历相差那么远的两个人,居然有许多共同点

拿出来分享给大家,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

牛人小O:复旦大学的高材生,高中入学时年级几百名,最后高考时全年级Top10。她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有着与身材和年龄不相匹配的清醒和稳定内核。

牛人老K:外企高管,手下管着一百多人,带团队、懂管理,业余时间跑步,打球,做培训,coach。他相貌平平,既不高也不帅,可是身上带着一种优雅和对人的温情。

1. 有一套自己的ecosystem,慢慢变好

最开始,小O不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理科一般,文科也不是那种才华横溢的,总之就是人畜无害,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她厉害的地方在于,她会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比如高三的时候,她会买个面包去跑步,跑完步,边啃面包边刷一遍生物卷子;

再比如,她每天会积累几个英语单词,吃饭的时候跟饭团分享。

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习惯,日积月累地成为她的翅膀

老K的英文发音一般,并且讲话还有点家乡口音,于是他每天会读10mMBA的英语书,既练口语,又增强他的专业知识;

为了提升体能,他每周锻炼两到三次,人到中年都了解,身体是一切的基石

2. 善于复盘,不断迭代、打磨

为了更高效地跟老外开会,老K有一个话术清单,感谢的十种说法,作为主持带节奏的几种讲法等等

听起来很繁琐是吧?

这只是他众多模板的冰山一角,他会对许多事情总结经验,吸取经验,下一次做得更好。

听起来我们谁不会每天读10m英语书啊,谁不会开会的时候记录action呢?

可是牛人最可怕的就在于,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对自己的ecosystem进行迭代

于是他们自己就像一个无比强大的软件,不停修复bug,提升效率,一直精进,变得越来越好

3. 稳定的内核来自于不断思考、摔打、爬起来之后积累的认知

小O身上有着与年龄和履历不符的清醒和强大,听她分享过后,那种强大来自于她对很多事情都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比如她说高考完全不是拼智商,

又比如她很早就认识到自己不是那种做事情很猛的人,她必须睡足,周末需要休息,她只能一点一点变好

所以她不会跟风,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把自己眼前需要做的事情最好

回到 老K,我问他为啥那么通透,他苦笑说都是摔过的坑啊,比如对儿子的教育,他用过项目管理的方法、教练的方法,最后才发现,你得把儿子看作一个有自由意志和独立行为能力的人,相信、尊重和陪伴他。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很长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很不好,后来才发现没有人盯着我看,大家都只关注于自己

于是我搭建了一个”人生使用说明书“ 当我再次内耗,想批判自己的时候,就去看看我的内耗清单

不断觉察、练习,那条不内耗的神经元就会越来越强壮

写在最后

有些牛人是天赋型选手,有些是后天努力型

对我们普通人来讲,搭建一个自己的生态系统,用微习惯、小的行动去一点点积累自己的能量,不断迭代升级优化,听上去是不是一条更可行和靠谱的路呢:)

如果想了解更多微习惯相关的书,这是我看过的,觉得还不错

《掌控习惯》

《福格行为模型》

《效率脑科学》

《奇特的一生》

《深度工作》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