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穷,又不是傻”,一地鞋渣引发信任危机,揭露了社会现状

小娱大扯 2023-12-18 17:38:13

每当我们谈及娱乐圈的高片酬,总会有人忿忿不平地表示:“科学家们才有多少钱,戏子误国啊。”这种声音,似乎代表了某种社会情绪,对娱乐圈的炫富和科学家清贫的对比感到不满。

然而,最近在一档由撒贝宁主持的热门节目《开讲啦》中,发生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节目组邀请了王志珍院士分享人生感悟。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在节目现场竟然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鞋子,鞋面掉了一地渣子。

这一幕被细心的网友捕捉并传到了网上,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解和愤怒:“我们是穷,又不是傻。”这样的言论甚嚣尘上,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如此肤浅,只看重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视了内在的真正价值吗?

惊现“掉渣鞋”,科学家王志珍的真实写照!

《开讲啦》这档深受中国青年喜爱的公开课节目,每期都会邀请杰出的嘉宾,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启发年轻一代。

这次,81岁的生物化学领域泰斗王志珍院士,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虽然岁月已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但那份对科学的执着和热情依然熠熠生辉。

不过,节目刚开始,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就打破了录制的平静。主持人撒贝宁眼尖地发现,王院士周围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许多黑色碎屑。

他不得不暂停录制,弯腰捡起一块碎屑,想要一探究竟。而此时的王志珍院士也意识到了什么,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鞋底在“掉渣”。

“哎呀,这是我的鞋吧,净出洋相了真是。”王院士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句话一出,现场的观众和工作人员都被她的朴实和真实所打动。

在这个看重外表和形象的时代,王志珍院士用她的“掉渣鞋”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追求。

撒贝宁也被这一幕深深触动,他感慨地说:“您让我真正明白了科学家们最在乎的是什么。王院士哪怕是上节目也没有时间去挑一双精致的鞋子。”

这句话不仅是对王志珍院士的赞美,更是对所有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科学家的致敬。

王志珍院士的“掉渣鞋”不仅没有影响她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反而让大家更加敬佩这位一生献给科学的伟大女性。

这也正是《开讲啦》节目的初衷——用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启迪青年的心灵,传递正能量。

“演”出来的真实:当科学家走上舞台

那一刻,聚光灯下的王志珍院士仿佛变成了一个时光旅行者,带我们回到了那些经常听说的科学家的故事中。

为了不浪费时间在选择衣物上,竟然有人选择每天穿同样的衣服!这种情节,我们以前可能只会在电影或小说中看到,觉得那是一种夸张的形容。

但在现实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案例。

观众们的掌声不自觉地响起,仿佛是被这种纯粹的科研精神所打动。

王志珍院士略带羞涩地分享了自己的“糗事”:曾经因为赶时间,穿了两只颜色不搭的袜子去实验室,结果被同事笑话了好久。

这种无心的小插曲,却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对于研究的执着和热情。

节目播出后,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大多数网友纷纷点赞,称这些科研人士为“现代的赤子”,对他们的敬业和纯真表示由衷的敬佩。

然而,好景不长,总有一些刺耳的声音出现。有网友嘲讽说:“我们只是穷,但不傻。”暗指节目中的情景可能是“安排好的”,质疑其真实性。

更有甚者,开始对王志珍院士进行人身攻击,挑剔她的发型、穿着,甚至揣测她的鞋子质量差是因为“节目效果”。

这种无端的指责和猜忌,让人不禁感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实和虚假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老化”的皮鞋与真实的院士:网络怀疑下的温情反转

在这个网络充斥着“剧本”和“AI换脸”的时代,大众对于网络上的一切早已习惯性地持怀疑态度。

当王院士在电视节目上展现出那双“掉渣”的皮鞋和精致的妆容时,无数网友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又是一场作秀吧?

是啊,谁还不了解现在综艺节目的套路呢?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细心的网友很快发现,王院士那双鞋子并不是节目组的道具,而是他珍藏已久的宝贝。那双鞋子的老化痕迹,明显是因为长时间未穿而导致的。

这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家中那些因为珍视而舍不得穿的宝贝,一旦拿出来,却发现时光已经在它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关于王院士的妆容和发型,虽然精致,但在电视节目的镜头下,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更何况,从节目中王院士不自在的反应来看,他明显对鞋子出现的问题感到不好意思,一直在不自觉地缩脚。这种真实的反应,是任何演员都演不出来的。

于是,一场看似普通的电视节目,因为网友的细心观察和真情流露,变成了一次对真实与虚假的深度探讨。

在这个充斥着剧本和虚假的网络世界里,王院士的“老化”皮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力量和温情的反转。

从“红领巾”到科学殿堂的翩翩舞者

1942年,江苏吴县迎来了这个后来名震科学界的女子的诞生。如果说有些人天生就带着某种使命,那么王志珍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从小,她似乎就被幸运女神眷顾,总是能进入知名度极高的学校。

五岁那年,她踏进了学堂的大门,之后又转到了上海工部局小学。

在那里,她不仅学业出众,更是新中国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之一,甚至还担任过学校的“二队副”。

进入初中,她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出类拔萃,获得了班里唯二直升高中部的宝贵名额。

1959年,高考的时刻来临,王志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而此时,她的家庭背景也仿佛预示着她未来的不凡。姐姐已经是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的第一批学生,哥哥则在中国科学院工作。

在这样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中,王志珍的未来之路似乎已经注定。

1958年,中国科学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王志珍毅然报考了中科大的生物物理系,这也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尽管学校刚刚起步,但这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者。对于王志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从“红领巾”的荣誉到科学殿堂的探索,王志珍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一段时代变迁的见证。

在这个过程中,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从“王老师的妹妹”到科学巨星:揭秘王志珍的传奇之路

在北大的校园里,王志珍曾经只是被学生们称为“王老师的妹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称呼逐渐发生了变化。

当她在北大做学术报告时,翟中和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以后不能叫她王志美的妹妹了,要称呼她王志珍了。”

这种称呼的转变,不仅是对她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她独立身份的彰显。

王志珍的学术之路充满了坚持与探索。1964年毕业后,她进入中科院工作,并在1979年至1991年间,陆续在欧美等国家担任访问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200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对她学术贡献的最高荣誉。

除此之外,她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这些身份都彰显了她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王志珍在科研领域的贡献更是举世瞩目。她参加过胰岛素相关的各项研究,并在九十年代开始了蛋白质折叠及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她提出了多个对业界非常重要的学说理论,为蛋白质氧化折叠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她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对她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志珍更是培养了众多科研人才,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生活中,她始终保持着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这与她那一代经历过困难时期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品质如出一辙。

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也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而是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然而,有些人却因为她在节目中的表现而质疑她在“作秀”。这种言论实在是无稽之谈。王志珍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走向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位为科研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和赞扬。

3 阅读:1352
评论列表
  • 2023-12-18 22:13

    都踏马是戏[得瑟]

    淡淡风 回复:
    没读过大学吧,读过大学就知道这样院士有多金贵,就这也配让他们去演戏[笑着哭]。
  • 2023-12-18 23:37

    那么多的工作人员一直没发现她的鞋掉渣 直播的时候掉 真是时候

    用户10xxx72 回复:
    你到哪人盯着你脚看。你这样的人裤子拉链没拉都没人会注意你
  • 2023-12-19 00:19

    这样的科学家才是真大家

  • 2023-12-19 00:14

    我有个想法,科学家,一直都是努力的在自己的方向上研究,商业则是在另外一个渠道,能否两者结合一下呢!就让科学家来代言这个鞋类品牌,科学家既赚了钱,品牌也得到了提升,这种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 2023-12-19 00:32

    既然老化成这样了,应该走不了几步就坏了,穿的时候没发现?既是珍藏必然用心保养。

小娱大扯

简介:小掰大扯,掰扯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