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就看你控制得好不好

护理星光 2024-06-16 12:48:43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多,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经常把这两项指标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实际上,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只能反映随机抽血时的血糖值,而衡量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最佳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血糖的控制是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关注的问题。在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生存率有积极的影响,如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的,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的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结果稳定,变异性小,不受吃饭的时间和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随机抽取的血糖值仅仅反映的是短时间内血糖的水平。

控制好糖化血红蛋白有什么好处呢?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越不容易发生。糖友们不要认为,开始透析就不用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了。如果不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的并发症都会继续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眼睛、肾和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将降低25%,另外,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时,患白内障的可能性降低19%;患心力 衰竭的可能性降低16%;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所以,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也相应降低。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时间,有条件的患者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以了解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如何。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血糖波动较大,至少每2个月检查1次。不过提醒透析患者,因为透析液不含糖以及胰岛素灭活能力降低,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范围可适当放宽,以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你问我答

1、与随机血糖相比,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与血糖值相一致,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②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由于吃饭不影响其测定,故检测时不需要空腹,可以在白天任何时段甚至餐后做这项检查。

③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它虽然不能反映短期内的血糖波动,却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④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少。糖化血红蛋白值是指糖化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2.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什么呢?

答: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成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6.3%。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0%;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6.5%,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相对宽松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者。对于糖尿病肾病已透析的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在<7.0%。有低血糖风险者,不推荐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预期寿命较短,存在合并症和低血糖风险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适当宽为7.0%~9.0%。

总结一哈儿:

为啥子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得糖尿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了?糖尿病大多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得了糖尿病,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各人把各人管理好。无论医学技术好发达,检验水平好先进,落到实处的还是日常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控制好血糖,因为糖尿病所有严重并发症的源头都是血糖控制不良。

4 阅读:698

护理星光

简介:健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