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大国竞争,拼的是“以奇胜”。

过河小卒子 2024-09-28 13:34:35
普京的一个小失误,导致“俄乌战争”陷入僵局。

虽然“俄乌战争”的消息渐渐少了,也不是很热门,但这场战争对我们很有借鉴作用,它告诉我们:大国竞争,寻常之路是走不通的;要走“不平常”的道路,才有取胜的可能。

现在,“俄乌战争”陷入僵局。这是一种“美国难受,俄罗斯更难受”的僵局:美国要不断给乌克兰输血,俄罗斯干脆啥也干不了,还要在外交上依赖别人。

美国是耗得起的,只要不亲自出兵,什么都好说。不就是提供武器吗,还拉上欧洲国家一起;这么大的经济体量,支持一场战争毫无问题。

俄罗斯就惨了,他们的经济体量本就不大,再加上战后的制裁,各种出口断绝,而想要的进口物资也没有,战争打得越久,他们就越疲惫、难受。

最让俄罗斯难受的是两方面:一是战争的损耗太大,人员牺牲多,已经快到65万了;二是国际形象变差,这不是指战争者的身份,而是他们打成这样是有损身份的。

打个比方:如果美国和墨西哥打仗,打了好几年都没法分出个胜负,尽管墨西哥背后有全世界的支持,对美国来说也是很没面子的,美国国际形象就差了。

其实,俄罗斯一开始也是想到这些的,所以,他们准备的战争是快速获胜的“闪电战”:快速打进基辅,摧毁乌克兰泽连斯基政权,扶植亲俄政权。

这些做到之后,就可以和美国、欧洲打嘴仗了,那都是小事,互相骂呗。

所以,“俄乌战争”开打之初,俄罗斯是用“奇兵”突袭的。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特种空降兵乘坐武装直升机群,低空突袭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安东诺夫机场。

按照俄罗斯的谋划:占领安东诺夫机场后,俄罗斯运输机就可以空运重装武器和士兵进入,威胁基辅。这时候的基辅政权、泽连斯基,肯定要跑啊,流亡海外。

但是,俄罗斯首战就失利了,没有顺利占领机场。造成的结果就是现在的样子:和乌克兰打烂仗,而乌克兰背后是美国和欧洲。

这样的局面是俄罗斯难受的,因为他们不但要消耗自己,还得不到补充。另外,从维护局面上来说,俄罗斯还要在外交上向印度等大国让步,才可能维持有限的国际地位。

毕竟在外交上是纯粹的国家利益交换,想得到别国的支援,就要付出相应的筹码;付出的多少与得到的声援成正比。俄罗斯对印度是这样,对中亚五国也是这样。

俄罗斯一开始就想到要避免陷入到这样的局面,所以他们想用“突袭”的办法,快速搞定乌克兰的政权。可惜的是他们的“突袭”失败,局面迅速滑到现在的样子。

俄罗斯为什么“突袭”失败呢?因为俄罗斯没有做到“料敌从宽”。应该说,这是普京的失误,他一开始就小看了乌克兰,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高看了俄罗斯自己的实力。

首先,俄罗斯早就准备这场战争了,还为此专门拨款。但这些专款很大一部分被贪污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好几个负责准备的高级军官在开战后被捕。

其次,俄罗斯没想到“突袭”安东诺夫机场失利。因为不管怎么计算,都应该可以占领机场的。但俄罗斯没想到,乌克兰在机场保不住的时候,把机场跑道炸了,机场失去了功能。

既然机场没啥用了,俄罗斯占领了机场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俄罗斯军队不得不更改计划,作战行动从“突袭”改成“强攻”,乌东地区大规模地面战开打。

地面战开打,如果俄罗斯投入全部兵力,滚滚铁流横趟乌东大平原,也可以;问题是北约军队在一边虎视眈眈,挪威、瑞典临时加入北约,俄罗斯没法投入全部力量。

于是,战争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乌克兰出人、美国欧洲出钱和武器;俄罗斯被拖在这里和他们拼消耗,还不敢投入全部力量。

要想在战争中快速取得胜利,可以学学以色列。

实际上俄罗斯现在打得这么难,也不能完全怪俄罗斯的普京。因为他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用到的办法都用了,包括快速取胜的“奇袭”。

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只要交战双方的实力大致相当,要想获得胜利,必然要用到“奇招”、“险招”,否则,两国军队当面作战,按部就班,那么,优势一方只能保证“不败”,不可能“获胜”。

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

以正合:用常规的战法来对抗敌人。;以奇胜‌:用隐秘莫测、出敌不意的战法来战胜敌人。

怎么样才能取胜呢?《孙子兵法》接着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不可胜在己:实际上就是“以正合”,在常规的战争中,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这个条件包括很多,但都是常规的,你能做到,对方也能做到。

可胜在敌:这就要你出奇兵、用险招,让敌人失去先机,不知道你的战术,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样一来,你就能战胜敌人。所以,这是“以奇胜”,是“可胜在敌”。

具体到俄乌战争,实际上俄乌双方在战场上投入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俄罗斯只能投入这么多,再多其他方向就危险了;乌克兰倾尽全力,再加上美国和欧洲的支援。

俄乌战场上,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陷入谁都只能保证自己“不可胜”,谁都没法“可胜”的局面。俄罗斯一开始“突袭安东诺夫机场”,其实是想“以奇胜”,但失败了。

历史上很多战争,几乎都是“以正合,以奇胜”的。

二战时,德国和苏联“以正合”,各种战役打得胶着,实际上就是互相拼命;但决定德国失败的,就是盟军突然“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国迅速失败。

太平洋战争,日本本来是没有和美国开战实力的,但日本“以奇胜”,偷袭珍珠港成功,削弱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让美国和日本海上实力大致相当,日本可以和美国打一打。

日本也没想能胜,他们只想坚持两年时间,也就是保证自己“不可胜”两年,保证自己能与美国在海上“以正合”两年时间。

但美国的工业能力太强了,新的军舰跟下饺子一样下水,实力不断上升,很快,日本在海上被打得鬼哭狼嚎,即使这样,局面还是“以正合”,仅仅是实力方面美国占优。

日本突然倒下,美国取得胜利,是“两颗原子弹”横空出世,还全部被美国扔到日本,美国人做到了“以奇胜”。

再比如“朝鲜战争”吧,一开始,志愿军实际就是“奇兵”,东西两路大范围穿插,打得准备不足的美军丢盔卸甲。

到了后来,双方在三八线对峙,对志愿军来说,失去“以奇胜”的条件,自己只能做到“不可胜”;同样的,美军也没有特别手段,原子弹也不能用,双方都是“以正合”,没有“以奇胜”。

实际上,在常规战争中如何做到“以奇胜”,我们还真的要学学以色列。这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要是很平常的“以正合”,会被周边阿拉伯国家撕碎了;所以,以色列每一次都是“以奇胜”。

以色列处在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他们没办法和这些国家“以正合”,这就是在常规战争中他们做不到“不可胜”。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得不到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人在每一次战争中都是“兵行险招、兵行奇招”,结果,他们还每次都成功了,做到了“以奇胜”;也是阿拉伯国家不团结、疏忽大意,白白让以色列做到“可胜在敌”。

比如在1973年的“斋月战争”中,常规的正面战场,以色列快顶不住了,他们兵行险招,沙龙带着一队特种兵,穿着埃及军服,开着坦克大摇大摆穿过埃及阵地断了埃及军队后路。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前面突进的埃及军队被以色列包了饺子,成为俘虏。以色列做到“以奇胜”,也让世界军事专家目瞪口呆:惊叹于以色列人的大胆,更惊叹埃及军队的奇葩。

“以奇胜”,需要在对方想不到的方向进入,达到奇效。最近,以色列又做了个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动作:用传呼机,打掉了黎巴嫩真主党力量。

谁能想到了,但以色列就是做到了。他们利用了很多外界因素,比如对手的谨慎、采购传呼机和对讲机时吃回扣、对手对采购地点的要求等等。

“以奇胜”,还是要学学狡猾的以色列。俄罗斯突袭安东诺夫机场,也是想“以奇胜”,但是,他们的行动被美国提前知道,美国帮助乌克兰做了很多准备,导致“以奇胜”失效。

要是以色列来干这个活,他们恐怕直接空降到乌克兰总统府抓人或者炸掉总统府,说不定就成功了。因为谁也想不到:总统能被抓住或者干掉。

也不能说俄罗斯想不到这一点,但普京实际上是不会这么干的。因为这台极端了,普京还想做“大俄罗斯”的“大帝”呢。这么干,显然会导致乌克兰彻底远离俄罗斯。

“俄乌战争”到现在,乌克兰的水电网络都还还好好的,这就说明俄罗斯没想破坏;为什么不破坏呢?只能说明普京想争取乌克兰民心:不能让乌克兰人活得太惨。

只要有这样的心思,就做不到“奇”;或者说,他们想“以奇胜”,也只能“奇”得有限。

美国是时时刻刻在做和我们发生战争的准备的。

“俄乌战争”打成这样,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因为我们外部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美国施加给我们的压力;一个是我们必须“胜”的地方。

第一个压力,美国施加给我们的压力,说白了就是中美之间的“战争压力”:美国是时时刻刻在做和我们发生战争的准备的。

一个国家是不是在准备发动战争,要看他们是不是在干以下的事情: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在相关地区是不是调整部署。如果这些事都做好了,战争爆发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比如小布什政府当年打伊拉克,一开始的准备就是从舆论开始的:不知道从哪里找个小女孩到联合国控诉,说萨达姆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紧接着就是有名的“洗衣粉”指控。

在这同时,美国航母打击群开进波斯湾,陆地兵力也进入各自的阵地。到这时候,国际社会知道:美国下决心打了,战争避免不了。

现在,美国已经将我们当作头号敌人,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制裁与围堵。实际上,在这些制裁和围堵之前,美国已经进行了细致的战争准备。

舆论准备:美国的电影、杂志,一直在攻击我们;美国不管什么事,都能扯上我们;美国小孩在电视上,可以堂而皇之说“杀光X国人”。

针对我们的少数民族,美国一直搞事,国会不断立法;连棉花都受到美国制裁,可见美国在制造舆论方面,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兵力准备方面:美国在我们周边的“U型包围圈”已经形成。就这样美国还是不放心,他们一方面要“重返亚洲”,一方面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搞“亚洲小北约”。

美国在全世界有可以直接作战的大型军事基地共有374个,其中,在我们周边的是313个。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跪舔美国的人总不说这些。

实际上,美国不但在准备,还在不断试探“以奇胜”的战法:堤丰导弹进入菲律宾、萨德进入韩国、海军陆战队的“分布式作战”演练、“濒海战斗团”的战法实践等等,这些都是为“奇袭”准备的。

会不会打起来?很多人比较乐观,说美国不会打,因为大家都有核武器,美国人不敢等等。其实呢,这种乐观的心理要不得。所谓的“核武器恐怖平衡”是不一定的。

以前,热兵器出现,战争中大量死人,也出现过所谓的“热武器恐怖平衡”。特别是1853年沙俄和英法等国打了“克里米亚战争”,欧洲人说:现代化热武器杀伤太强,各国都不敢开战了。

这种论调特别像“核武器恐怖平衡”。但是,国家在发动战争时不管这些,到了1914年,世界大战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而热武器已经出现速射的机枪了。

总之,美国时刻在做对我们的战争准备,还是“以奇胜”的准备:要打就打赢。也不是说一定要打,但准备是要做的。

之所以美国有这样的疯狂心理,他们依仗的就是你打不到他的本土。只要他本土受不到伤害,也就是你顶多把战争打到“以正合”的层面,没法做到“以奇胜”。

至于核武器,美国人的心理也是一样的:你能打到我吗?你的数量够吗?在这个方面,美国一点也不怕,他们唯一怕的是俄罗斯:这家伙数量很够,并且距离也近,真能打到。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岛”:这是一定要“胜”的地方;不但要“胜”,还要“速胜”。

因为在“岛”的问题上,美国绝对不会让我们和平收回,从这一点来说,这是美国地缘优势所产生的“战略资本”。

如果不能“和平”,那只有“战争”;而战争发生,美国是不会参加的,即使参加,也会在绝对有利时加入,“亏本的战争,美国从来不打”。

美国希望出现的局面就是:海峡两岸“以正合”,双方规规矩矩的用枪炮导弹对轰。大陆东西多,那就“轰”;岛上可能不够,美国卖给你,日本澳大利亚支援。就像现在他们支援乌克兰那样。

美国希望:打起来“规模要大”、“死人要多”、“时间要长”。满足这些,不管大陆结果如何,都是“输”。

因为岛会被炸得稀巴烂,大陆东南沿海也是一片狼藉;没关系,岛上“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大陆几十年发展全部毁掉,这是美国最希望的局面。

这样还有个好处:即使大陆赢了,收回岛,也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方;然后,再割肉喂岛上吧。而岛被打成这样,心理上的创伤恐怕是几代人的噩梦。

因为死人多了,不管哪一方面,都是实力弱了;同时,一场死伤无数的国内战争,从来都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开始。

而打的时间越长,大陆的损失就会越大。这一点,俄乌战争就给我们生动展示了。美国当然有损失,但那是“有限的经济损失”,并且这点经济损失还是有办法在战后要回来的。

作为长时间交战的双方,损失的是发展时机、优良人口、经济潜力、将来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国运。人性的变化、人心的疏离,这都是没办法弥补的。

所以,“俄乌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真的发生“夺岛战争”,我们不但要“必胜”:不胜将万劫不复;还要“速胜”:越快损失越小。

如果心慈手软,想着“同文同种”,慢慢的“以正合”吧,那是行不通的。岛上在美国和一些国家的帮助下,会拉着你消耗,我们就会陷入现在俄罗斯一样的困境。

和平最好,不能和平就要快速解决,要“以奇胜”。

怎么“以奇胜”?都有哪些“奇招”?

睿智的您不妨在评论区说一说。先谢了!

0 阅读:2

过河小卒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