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明代石碑,历史久远,是重修家谱的希望

冲锋的号角 2024-08-04 02:27:22

池塘边的柳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我们村的池塘边除了柳树、知了,还有一块明代石碑。石碑落款是“大明永乐十九年设立”。

父亲说,从他小时候记事开始就从来没听长辈说过有家谱书籍的事。

父亲对于家谱的感情也影响着我们这一辈,他通过长辈们的口述,并结合现在知晓的辈份,将已知的家族字辈抄写了出来。……宏、开、远、佳、明……。之前和之后都是空白。

98年9月,父亲还专门接待了一批来自湖南的吴家人,他们不辞千里而来,就是要联络家人并将辈份填充完整。

但遗憾的是,来者和我们的辈分不一致,算是同门,不算同宗。父亲还是热情的招呼了他们,吃完饭后,又聊起了家谱的事,父亲的遗憾又多了一分。

父亲如今已经83岁高龄,遭遇车祸,双腿行走不便,已经没有精力再从事家谱修订,这份担子落在了我们年轻人身上。

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没有任何家族族谱的情况下,我决心从石碑上找出蛛丝马迹。

2023年的9月,我和几个儿时的伙伴,现在的家长、中年汉子,用杉木柱子将池塘边的石桥翻转过来。

这是村中的长辈告诉我的,说那板那座石桥下就记录着家族的来龙去脉,当然也包括族谱。

让我们心痛的是,石碑上蒙着厚厚的一层地沟油,村中的油不溶水,粘到了石碑上。

我拿来洗洁精和鞋刷,一遍遍的洗刷着石碑上的油渍,心想老祖宗真的是受苦了。

石碑上总共刻有230个字,大多是繁体字。重点内容摘抄如下:吴海朝来自江南省常州府无锡县吊桥头村。因护送靖江王有功,特赐封地北乡南塘。

得到这一信息之后,我马上在电脑上搜索吊桥头村。我希望通过找到家乡再找到族人,然后再制作家谱。

令人沮丧的是,这一村落已无法查找。只得另想办法寻找修谱的源头。

有时候想法过于简单,头脑一发热,通过一位战友联系到了一位无锡吴氏家族的副会长,简单的以为,通过他就能找到族谱。

然而,天下吴氏家族之大,让人猝不及防,虽然都有字辈,但根本对不上号,那也意味着不是一个宗支。

经过这两次折腾,修谱工作不仅没有进展,还陷入了僵局。

村里的老人,也垂头丧气的说,算了,我们这支姓氏本来从江苏搬迁过来就是一个很小的分支,经过这么多年历史长河的流逝,已经无法再查找了。

2024年6月,靖江王陵博物馆馆长来到我村考察石碑,再次证实了石碑的真实性和文物价值,这让我对修谱更加有了信心。

我心里始终有个想法,家族是存在的,但要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可能需要九九八十一难。

池塘边的这块明代石碑,是我们吴氏家族修谱的依据和希望。或许有一天我会亲自踏上故乡那片热土,继续开启修复之路。​

0 阅读:3

冲锋的号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