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新的要求。绿色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并创造了巨大的新经济机遇。一瞬间,无数国家高举“环保”旗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而中国也在积极实现能源转型,并在多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无疑引起了美国和欧盟的忌惮。
一、欧盟“反补贴”瞄准风力涡轮机
风力涡轮机作为中国发展绿色能源的主舞台之一,不仅在技术方面有着不断的进步,还在成本上实现了“大幅度突破”。
甚至下降至每瓦仅高于2元人民币,仅仅只是美国风力涡轮机成本的五分之一。
随着“风电每瓦2元”的到来,中国绿色能源发展速度显然已经快于欧盟的预想。
甚至在2022年,中国风力涡轮机就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二。
(中国风力涡轮机在世界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显然长此以往,中国不仅会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还会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无疑会导致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破产倒闭。
而欧盟显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便用“通过政府补贴在欧洲市场获得‘不公平优势’”的借口,对中国风力涡轮机的供应商展开反补贴调查。
欧盟还调查其他国家的风力发电厂的开发条件,并与中企进行对比,来评估欧洲市场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竞争现象。
甚至欧盟在展开调查时,还声称欧盟需要在事态变得无法挽回前采取行动,不能再允许有类似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生的事情,在其他领域再次发生。
(欧盟在用公平竞争的名义打破公平竞争环境)
二、欧盟学美国搞“脱钩”?
欧盟对中国展开的经济“围剿”不仅仅是在风力涡轮机行业,甚至在新能源电车领域、光伏制造业以及芯片领域都遭到了欧盟的“反补贴”狙击。
而从欧盟的行为能够清楚辨析出美国的身影,很明显,欧盟这是在学美国搞“脱钩”。
此前,欧盟被《外国补贴条例》赋予了调查在欧洲市场中的相关“外国补贴”,避免出现“获得不公平政府补贴”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现象。
甚至一旦调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企业,不仅会被禁止继续参与经济活动,还会面临高达企业年营业额10%的罚款。
而《外国补贴条例》生效后,首个“中招”的就是中国企业。
有消息显示,欧盟对中国其中一个新能源电车企业展开调查后,并给出了“充分迹象表明投标方获得了不公平政府补贴”的结果,使该企业退出了在相关项目的招标。
(《外国补贴条例》生效后,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中企)
此后,欧盟还展开了第二次、第三次反补贴调查,其针对的均是中国企业。
而欧盟凭借《外国补贴条例》中宽泛、模糊的定义,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还是对中企的恶性歧视。
显然欧盟如今的行为已经不是为了维护各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就是打着“竞争不过就打压”的想法,摆明了要与中国“脱钩”。
而这所谓的“不公平优势”显然是为“脱钩”行为找得委婉说辞罢了。
三、美国多次围剿“中国制造”
美国在中美贸易上一直保持着“说一套做一套”的原则,嘴上说着不会“与华脱钩”,但实际上都会拿出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策略对付中国企业,打压“中国制造”。
此前一段时间,美国就多次拿“国家安全”为借口,肆意限制、打压中国造船业、起重机、新能源电车以及芯片供应链等等,甚至还向其盟友施压,从根本上对中国经济实施“围剿”。
(美国声称中国起重机能是“间谍”)
显然“竞争不过就打压”在美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耶伦访华时,美国围剿“中国制造”的嘴脸更是被赤裸裸地揭露了。
一方面承诺不与中国产业链脱钩,另一方面还赤裸裸地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放弃手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三张王牌。
还在会谈中,搬出了“产业过剩”来道德绑架中国,甚至称中国这三张产业王牌会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耶伦访华就是为了打压中国经济)
显然耶伦会议中提到的“产能过剩论”显然成了美国对付中企的新办法。
四、中方表明态度
如今,面对欧盟对华新一轮的经济攻势,中方商务部贸易救济局主要负责人就在第一时间会见了欧委会贸易防御司司长马丁·卢卡斯,并就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一事进行交涉。
在交涉中,中方强调,欧盟在2个月内展开了4次针对中企的调查案件,明显是具有针对性的,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中企在欧洲市场继续进行经济活动的信心,干扰了中欧之间的合作共赢。
中方还指出欧盟在调查中,扭曲补贴定义,采取不透明调查程序,在用公平竞争的名义去打破公平竞技环境的恶性贸易保护行为。
(中方指责欧盟反补贴调查不透明)
中方对欧盟这一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欧盟立即停止这种针对中企的恶性贸易保护行为,甚至还放下狠话,称中方会密切关注欧盟下一步行为,甚至很可能对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显然欧盟长时间的针对性调查,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在欧洲市场上的经济贸易,这次中方显然不给欧盟留机会,对其释放警告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