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万的比亚迪,让国产车企大佬互撕!

黑马公社 2024-06-14 16:35:43

今年早些时候,比亚迪掏出一个7.98W的秦PLUS荣耀版,给市场丢了枚炸弹,随后一连串的9.98W更是直接把国产车价格打下来,一众友商措手不及,“眼红”不已。

特别是上周末重庆汽车论坛,风云暗涌直接搬上了台面。

啧,那一车瓜,不知道各位吃了吗?

国产车“太卷”?

有一说一啊,我单知道现在车企大佬,线上亲自开撕已经不是啥新鲜事儿,但我万万没想到你们都线下face to face了,火药味儿还这么重。

比如吉利李书福,前脚来了句:“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副总杨学良马上给老大霸膀子:“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应仅仅局限于价格战,而应更广泛地涵盖技术、品质、品牌和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话里话外暗示比亚迪今年一水儿的7.98达不溜、9.98达不溜,还热乎着的秦L和海豹06,你们别太过分!比亚迪公关一哥李云飞一看,这么玩儿是吧?论坛环节挑了个学良总坐边上的时候,来了句:“我觉得企业还是要量力而行,有人把牌打出来了,你觉得能跟就跟,跟不了就过,不要置气,也不要翻桌子,还有下一局啊 。”

感觉旁边的学良总下一秒就要暴起“揍”人了。(捂脸.jpg)别怼了!别怼了!你们这样是怼不死人的!(bushi)再加上前段时间余大嘴说自家智选车“不善于卷价格,还是善于卷价值”,到了这次论坛这个“价值战”话题真就是全面升级了。广汽老大曾庆洪也直接表示:国内市场已经内卷过度,没钱赚就不正常。云飞总当场回应:“前两年,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家都把价格上调了吧,那这两年电池材料价格跌成啥了都,大家是不是也应该把价格降下来啊,不要愚弄消费者啊,要对消费者好一点。”

后续,奇瑞副总也站出来说:不打价格战是不可能的,中国品牌快速发展,价格战在所难免。实际上敢站出来表态的车企,也都算得上“卷”得风生水起。比如奇瑞,所有车型都是全球车型,也就是说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路况和天气都能应对,还带全车终身质保。(黑马:麻烦就照着这个方向卷,喜欢,爱看)

纯电车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因为“内卷”,中国汽车行业才能连跳好几个level:比如国产车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国内市场的份额一直都维持在30%左右,结果从2021年开始,这个数据就开始狂飙,等到今年五月的时候,市场份额一度超过了60%。这也导致但凡能在国内卷出点名声的车企,到国外基本上就是降维打击,更别说合资车企和“外来的和尚们”,基本已经躺平了。本田丰田跑去跟广汽曾总倒苦水,“你们的新能源渗透率是不是跑太快了,进度超前10年了吧。”特斯拉这种纯电外企,更是满脑子官司。

特斯拉“萎了”

前几天,黑马看到外媒报道了一个新闻,说是特斯拉今年一季度,积压库存4.65万辆。从卫星图片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用来存放库存的停车场,已经快要被堆满了。

而特斯拉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生产和订单之间出现了错位。话是这么说,但今年以来特斯拉各种负面消息甚嚣尘上,什么销量下滑、产能过剩、裁员……一个接一个的来。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欧美市场饱和,特斯拉在大本营卖不动了,但更重要的是国产车真的给特斯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有媒体报道的,今年有大批特斯拉员工存在刷单行为,有些人一个月刷单5000元,堪称“贷款上班”,其实就是因为市场竞争压力太大;

前两年特斯拉KPI一周是7-8台,很多销售都能做到,因为那会儿特斯拉基本没几个竞品,消费者来看完车基本就能拍板;但这两年消费者可选的多了,来特斯拉看完还要再去隔壁蔚小理比亚迪转一圈,最终定谁也没个准话。结果就是,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压力大,“几百年不更新的产品线”也没啥竞争力,特斯拉销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国产车“卷”向何方?

但是,但是来了啊。虽然是下坡,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季度特斯拉虽说积压了4.65万辆车,但销量高达38.68万辆,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就算只看在华销量,特斯拉也只是仅次于比亚迪,还是稳踩其他车企一头;而如果从单一车型来看,特斯拉更是只凭一款Model Y,就能力压比亚迪宋、秦Plus、海鸥等畅销爆款车型,以26.37万辆的数据稳居全球新能源车一季度销量冠军。你甭管人家比去年数据下滑了多少,谁也不能否认,就算今年国产车一茬接一茬推新和降价,价格战打得有来有回,可实际上也没怎么动摇人家的基本盘。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尽管国内车企现在有比亚迪这类供应链一把抓的全能型选手,也有华为这类专注车机智驾的“偏科”选手,在互相合作竞争之下,大家的成本、质量、服务都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但特斯拉的优势,是从行业发展之初就积累的行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用大白话讲,如果现在摆你面前一台特斯拉一台国产纯电车,它俩价格一模一样、纸面配置不相上下,让你从中选择,大概率大部分朋友还是会选择特斯拉。可能是为了装X,也可能在他们印象里,电车做的最好的就是特斯拉。

而带来这种认知的,是产品价值,是品牌影响力,这也恰恰是国内车企所欠缺的。因此像吉利、像广汽就提到: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可能带来的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无序竞争。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确实违背了市场规律,汽车“最大的豪华”到最后可能就只是一个笑话,那还谈什么价值和影响力?不过要黑马说,如果真的能做到比亚迪这样全链路生产,不仅做零售车市场的生意,也做车企供应链端的生意,这个成本可能根本不是什么问题,车可能亏了,但原材料还是赚的啊。人实力在那摆着,价格降再低,消费者一看:“哦,比亚迪的啊,那没事了。”所以说,卷价格这事儿,其实本来卷得就不只是价格,没有市场份额兜底、供应链支撑、技术力打头阵,就问谁敢和这些个大佬们掰腕子?

黑马倒是觉得,大家也别在国内关着门“养蛊”了,看看人家丰田,去赚全球市场的钱,净利润比国内12家盈利的上市车企加起来的2倍还要多……咱们不如搞搞产能和供应链,国产新能源车的未来,还是要去外面卷才有看头。

0 阅读:198
评论列表
  • 2024-06-14 19:57

    电池容量该大没大,加速成绩该少没少,秦L是懂得怎么打太极的

  • 2024-06-15 10:46

    做到消费者认可才是成功的收获,支持比亚迪!

  • 2024-06-15 02:38

    奇瑞汽车啥时候能自己造航空发动机

黑马公社

简介:手机、新能车和周边,解读、体验你关心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