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1990年,周星驰靠着一部《赌圣》爆火,并在拥挤的香港电影圈长盛不衰,更是在1992年创造了周星驰年的神话,成功奠定“双周一成”的格局。
在周星驰最巅峰的那几年,他可以拳打成龙,脚踢周润发,随便拍摄的烂片都能跻身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年度前十。可是,1993年,周星驰的《济公》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导火索;1995年,被寄予厚望的《大话西游》系列失利;1997年,周星驰客串出演却被剪成主角的《算死草》更是烂出新高度。
也许是《算死草》过于烂了,也许是周星驰感受到了欺骗,又或者是周星驰想有更多发展。于是,从此以后,周星驰逐渐不再接受他人执导作品,在《行运一条龙》之后,推出了他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也是周星驰情感最炙热的电影——《喜剧之王》。
《喜剧之王》由周星驰自编(曾瑾昌、李敏、郑文辉等联合编剧)、自导(李力持联合执导)、自演(莫文蔚、张柏芝联合主演),于1999年2月13日在香港上映,以2985万港元的票房获得1999年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并在2022年荣登“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百年百部优质电影名单。
除了票房获得冠军以外,本片目前在豆瓣上有102.6万人为其打出了8.8的高分,位列豆瓣电影top 250 第88名。
但高票房与后来的高评分并不意味着电影本身质量的成功,本片在次年的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仅有张柏芝获得了一个最佳新演员的提名。不仅颗粒无收,更可怜的是,连张柏芝的最佳新演员奖都是靠着《星愿》拿的,而不是《喜剧之王》。
从电影本身来说,《喜剧之王》并不是一部好电影。本片整体故事散漫,缺乏一个核心焦点,电影剧情割裂,有种说不出的矛盾感。同时,本片虽然号称《喜剧之王》,但是在故事基调上有一股悲剧感弥漫全片,但又不彻底悲伤,在喜剧与悲剧之间游离。
本片的演员演技也并不突出,尤其是周星驰,虽然他在电影的片段里呈现了悲伤、喜悦等多种神态,但整体情绪过于平淡,缺乏一种感染力。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只看故事、剧情、表演,本片甚至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平庸地电影,评分只能在6—7分之间。但《喜剧之王》与《大话西游系列》一样,剧情虽然不算好,但电影中存在的那股炙热的情感却能够刺痛每一个自卑的人,这种感情浓烈到能够让人忘记电影所有的缺陷,忘记所有客观评价,只是沉浸在自我内心的伤口里无法自拔。
今天,我们就先一分为二的看待《喜剧之王》,分析这部神作,为什么会在当年的颁奖季上被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抛弃。
以下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本片,再来看落雪推荐!(没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单主页点击落雪观影)
1、散漫的故事
电影是一门讲故事的艺术,而周星驰则是一位非常会讲故事的导演,尤其是在《功夫》里的反转设计,更是让落雪直呼惊艳。
但是在《喜剧之王》里,这部倾注了周星驰所有心血的电影,却是一部“感觉”大于故事的电影。周星驰太想呈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导致整部电影的故事沦为“感觉”的附庸,让故事失去了核心焦点,有种信马由缰的散漫割裂感。
本片讲述龙套演员尹天仇一心想要成为一名演员,但却因为太想展现自己,又总是在拍摄过程中闯祸,让自己连一个龙套角色都拿不到,管理盒饭的场务也始终欺负自己。在教妓女表演的时候,他与柳飘飘相爱,而他的事业也恰好遭遇了扶摇直上与突然坠落的打击。最终,尹天仇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没有表演的天赋。
本片的核心,其实是尹天仇追逐演员梦想的故事。然而电影最打动观众的,不是尹天仇对演戏的执着,也不是他为了表演的付出,或者是在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反而是他与柳飘飘之间的爱情故事。
那句“不上班行不行?”和“我养你啊”感染了无数观众,也直接说明了周星驰在主线故事上的失败。
这种支线故事抢了主线故事风头的核心原因,就是导演的故事结构太过散漫,他既想表现两颗孤独灵魂的救赎,也想表演龙套演员的挣扎,更想提及演艺圈存在的黑暗潜规则。也就让主线故事始终处于压抑、痛苦之中,这种压抑原本应该有一次爆发,有一次反转。但是周星驰过于沉浸于自己自卑的凄苦感之中,少了对主线故事的把握。
也就导致本片的支线爱情抢了主线故事的风头,但是导演却没有足够的内容来丰富支线故事。而本片的主线故事又不足以撑起整部电影,就让本片有种支线大于主线,支线不够完整、主线没有力量的散漫破碎感。
于是,导演为了让主线故事不至于进一步弱化,也让电影在长时间的压抑与痛苦之中迎来一次爆发,就设计了一场卧底戏码来对主线故事进行一个总结,也让电影有一次情感上的转变与升华。
“我比那些所谓演员更加专业、更加高尚、更有技巧,因为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演戏,虽然我没剧本,但我绝对不会NG,因为我NG可能会没命,我才是最应该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可是这场戏的设计又让电影彻底走向了一种毫无缘由的割裂感之中。
卧底确实是最佳男主角,他们的故事没有NG,值得尊敬。可是那与尹天仇有什么关系呢?卧底又与剧场有什么关系呢?达叔饰演的卧底要找人演戏,又与尹天仇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找尹天仇呢?
可以说卧底戏份设计十分突兀,没有任何剧情铺垫,没有前因后果,甚至没有任何逻辑关系。达叔是卧底,要窃听匪徒资料,可是匪徒又不是演职人员,也没有住在片场,那他在片场卧底的意义是什么呢?他一开始针对尹天仇又是为什么呢?他明明知道尹天仇演技稀烂,却还是找到了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卧底故事、枪战戏份的出现,可以说极其突兀,没有任何理由。仅仅只是尹天仇的演员故事遭遇打压之后,一定需要一个转折、一个升华来承接故事情感,所以就胡乱编了一个结局故事。
所以最后就导致主线故事与支线故事的散漫,让电影既不是励志片,也不是爱情片,缺少一个承载整部电影的核心观点。而卧底故事的出现,又让整部电影有种莫名其妙的敷衍感,让电影有非常强烈的割裂感。
另外,本片除了故事上的散漫与割裂外,其实周星驰的演技也极大限制了本片。
2、拉胯的演技
演技认可,始终是周星驰心中过不去的坎。他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调侃,在本片里也借大叔的话表达了对演技奖项的期许,但他在《喜剧之王》中的演技着实一言难尽,尤其是与第一次演戏的张柏芝相比。
张柏芝饰演的柳飘飘,既表现出了学生的纯真,又表现出了喜剧女主的夸张做作,更细腻展现了女主的气愤、委屈、恐惧、自卑等。尤其是她与尹天仇过夜后却看到尹天仇摆出的过夜费时,从喜悦到生气的微表情,都展现了张柏芝高超的演技;以及她因为拒绝顾客被打到满脸伤痕,而尹天仇一袭西装,还与当红女星在一起时的故作镇定、担忧都被她演了出来;最后她等尹天仇回家时故作坚强的心虚更是被她拿捏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张柏芝让人看到了最多面,又最真实的柳飘飘,于是她拿到了最佳新演员的提名。但是周星驰的演技与张柏芝相比就明显相形见绌了。
周星驰演得并不差,他完美展现了一个自卑者的胆怯、心虚与痛苦,但是这种多面情绪却始终被他以一种近乎平淡的方式呈现,如果不是故事情绪到位,很难从演员身上感受到人物情绪的变化,在与张柏芝对戏时,更是被无情碾压。
尤其是他起床以后看到柳飘飘坐在床边宛若女神,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而想要支付对方费用时,那种看见女神的喜悦,感觉自己配不上对方的自卑、焦急等待时的痛苦,他都没有传递出来。站在窗边不敢看柳飘飘离去的心碎感,也都没有完全呈现出来。
在整部电影中他始终以一种悲伤的平和来处理人物情绪,没有发自内心的悲伤,也没有发自内心的开心,如果不是与前后故事串联,你都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以全片最有力的“鼻涕戏”为例,观众甚至会发现同机位、同景别的两个镜头中,第一个镜头里的眼泪,在第二个镜头里就没有眼泪与泪痕了,只有抢戏的鼻涕。这点就与成龙的涨红脸、真喝酒等有非常大的差别,也着实难以让人看到周星驰对演技的执着。
而周星驰在整部电影中最有演技与感染力的一段,就是主演资格被取消,收回剧本时,尹天仇死命抓住剧本脱手后的因为用力、憋气而导致的脸部发红,以及手上的无意识动作。尹天仇通过涨红的脸说明前面的抢剧本真的用力了,而剧本没有后手上的无意识动作则说明了内心的空虚。
可以说整部电影里,除了这一场戏的一两个动作能够看到男主情绪以外,整部电影里的周星驰都极为平淡。连那句“我养你啊”都少了一种拼尽全力终于说出来的决绝感。
因此,从理性角度来说本片的故事结构松散、结尾故事有割裂感,周星驰演技还没有代入感,让这部《喜剧之王》处于一种无法惊艳的平庸之中。
但周星驰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其实是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可以让观众忽视一切,能够让观众在故事里感受内心无与伦比的刺痛,而这才是《大话西游系列》、《喜剧之王》等片明明故事不够好,却被英明奉为圭臬的根本原因。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
上期推荐:华语影史最惊艳的神作,喜剧片里的天花板!
上期推荐:文化垃圾!被神话的烂片,周星驰《大话西游》系列凭什么不能骂?
没看到你说的平庸,但是看见你的平庸
卧底送盒饭那段确实很突兀
拿奖说事,得奖的有几部好电影
哇众取宠的评论,香港金像奖不是能代表一切的好吗??
因为落雪,所以我们看不见星星[点赞]
我就来看看有没有人骂写这东西的家伙[鼓掌][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