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物古迹之三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晚清第一清官”骆秉章墓
他出身低微,却通过科举之路逆袭,28岁考取举人,39岁进士及第,57岁出任封疆大吏,时人将他与曾国藩、左宗棠等并称"晚清八大名臣";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被誉为"晚清第一清官";然而,这样一个“清官”,却因镇压太平天国,诱杀石达开,而备受争议。他是谁?此人就是“天王”洪秀全的花县(今花都)同乡、太平军“克星”骆秉章。本期《发现最广东》探访骆秉章墓,看看这位备受争议的岭南名人墓现状如何?
“晚清第一清官”骆秉章
骆秉章(1793-1867),原名俊,祖籍浙江义乌,广东花县华岭村(今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统帅之一。1850-1860年间任湖南巡抚,抚湘十年,创建湘军,功勋卓著。1860年擢升四川总督,诱杀石达开。1867年病逝,享年75岁,清廷追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其灵柩归葬佛山。
骆秉章墓位置
探访“清官”骆秉章墓骆秉章墓位于今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镇芦塘村三雅三队,是骆秉章及其夫人陈氏的合葬墓,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但除了墓碑外框是原物外,墓葬主体均是近年重修的产物。
骆秉章墓
据作者观察,墓南面是东华工业园区,东面是广佛环线铁路和在建的禅西大道,西面北面是雅三村组的自留菜地,墓茔在菜地的西南角,呈太师椅状,坐西北朝东南,方圆约20平米。
骆秉章墓
按照《清通礼》中对一品官员墓葬的规定,墓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围墙周围三十五步,配置有神道碑、华表、石人石马等。骆秉章墓应当是依此规格而建,约有一千多平米,村里有石刻的小道,可见当年规模不小,
骆秉章墓
文革期间,骆秉章墓遭到毁坏,面目全非。直到2015年骆氏后人共集资约40万元予以重修。重修后的骆秉章墓完全依据当年的墓穴构造和走势,以本地常见的灰白麻石为主要材料建造。
骆秉章墓
好在原墓碑文字经拓片后恢复如旧,清晰可辨。
墓碑正中碑文:“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宫太傅大学士四川总督一等轻车都尉谥文忠显考骆府君,诰赠一品夫人淑德显妣骆母陈太夫人合葬之墓“。左边碑文:“本山坐亥向巳兼乾巽之原”。右边碑文:“奉祀男天保天诒,孙懋仁懋湘懋勤懋勋,曾孙毓枢毓麟毓贤敬立石”。
骆秉章墓
时光在人情薄凉中流转。骆秉章墓,这座曾经为当地人瞩目并引以为傲的墓葬开始日益冷清、残败、损毁,慢慢淡出世人的视野,最后被沉入历史深处。
骆秉章墓
自2015年重修迄今不过10年,如今的骆秉章墓地被周边的工厂宿舍楼和工地围蔽,墓茔被藤蔓环绕,杂草丛生,野花遍野,风水已无从考证,而绽放的牵牛花,让这座古墓多了几分生气。
骆秉章墓
作者仁立在骆秉章墓前,似乎回到了一百七十多年前的晚清,太平天国、湘军、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石达开……可谓“乱世造英雄”。骆与洪同为广府花都人,一正一反一世为敌,有一种天生冤家的味道。
骆秉章墓
抚湘督川,戮胞戴顶,却清贫一世,清官?能臣?酷吏?刽子手?
没有他,太平军攻占长沙,也就没有往后的劲旅“湘军”,没有他也很难说会有左公复疆之壮举。
晚清名臣,岭南廉杰,湘军伯乐,天国“梦魇”!
晚年骆秉章
骆秉章之传奇轶事骆秉章出身低微,其家原居花县骆村,祖父早亡,其祖母因生活所迫,带着骆秉章的父亲改嫁到了隔壁南海县佛山镇,因此骆秉章幼时在佛山读书。
骆秉章自幼聪明过人,才华出众,相比四次考秀才不中的学渣同乡洪秀全(两家相距约20公里),可谓是学霸兼狠人一个。
“天王”洪秀全
在他十几岁时,参加县试得中第一名。分外眼红的考生举报,骆俊(原名)非南海人,因为南海无骆姓,主考官令其回原籍参加考试。
于是,骆秉章回花县骆村认亲,岂料当时的骆族主事者认为,骆秉章祖母已改嫁他乡,不承认他是骆村人。
花都华岭村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举目无亲的骆秉章幸得乡民的指点,拜华岭村一个姓何的妇人为继母(现存其墓:皇清覃恩诰封一品夫人显再继妣骆母何太夫人墓),成功入籍华岭村。
骆秉章继母何氏一品夫人墓
骆秉章继母何氏一品夫人墓
第二年,骆秉章如愿在花县参加县试,又获第一名。中秀才后,他便在花县求学,传闻与洪秀全曾就读于同一私塾。
据野史《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就读于同一私塾的骆秉章和洪秀全有过节。洪秀全常说:“我长大了要造反!”骆秉章针锋相对:“你造反,我就平你!”洪秀全不服气地道:“你没这本事平我!”骆秉章拍拍胸脯说:“就算我不能平你,亦有人代我平你!”
骆秉章
传闻归传闻,但事实摆在面前,骆秉章与“死对头”洪秀全,两人的道路截然不同,最终走向了“对立面”。
骆秉章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而洪秀全却屡试不中,连个秀才都没考过,只好在私墪当老师,不甘示弱的他另起炉灶,搞起了“拜上帝教”。
骆秉章华岭村家庙
道光二十年(1832年),因与祖先重名(三国时期的吴国丞相骆俊)而三次上京会试不中的骆秉章,改名后终于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此后,他留任京官十余载,因办事清正,深得朝廷信任,成为道光皇帝的老师。
骆秉章华岭村家庙
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届不惑、大器晚成的骆秉章被道光皇帝提升为监察御史,职责是稽查银库。此官虽不大,但“油水”很足。
骆秉章中进士旗杆石
据传,骆秉章奉旨稽查户部银库,走马上任当天,库官便悄悄向他介绍银库的“惯例”:银库在收取各地捐项银两时,规定每100两要多收4两,其中2两归库丁,2两归库官和查库御史,俗称“四两平”,一年下来御史约有二万多两“辛苦钱”。面对诱惑,面对“围猎”,骆秉章断然拒绝,公事公办,足色足秤上缴,亲戚朋友也不例外。
骆秉章轶闻
湘军伯乐天国“克星”道光三十年(1850年),身为“帝师”的骆秉章被咸丰皇帝任命为湖南巡抚,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抚湘期间,他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又慧眼识英才,招纳屡试不中进士的左宗棠为幕僚,对其言听计从。
曾国藩
骆秉章全力支持的湘军,在曾国藩、左宗棠的运筹帷幄下,最终反败为胜,步步为营,最终平定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将太平军杀得片甲不留。
同治二年(1863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穷途末路的太平军余部三四万人在石达开率领下,兵败大渡河,伤亡惨重,弹尽粮绝。
左宗棠
此时的骆秉章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石达开见大势已去,被迫与骆秉章订盟。不料骆秉璋却变卦了,将石达开抓住,其部下缴械投诚后,有两千人被杀。
同治二年农历五月十日(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经骆秉章奏准,被凌迟处死,就义时凌然不惧,终年32岁。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骆秉章以剿灭太平军有功被授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赐双眼花翎,赏加太子少保衔。
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病逝于四川任上,一生廉明的人死后没有留下多少财产。清廷称其“公忠诚亮,清正勤明”,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在四川、湖南建专祠,谥文忠。
骆秉章协办大学士旗杆石
在四川,骆秉章勤政爱民,民谣有“若使川民乐,除非马生角(骆) ”之说,可见其任上深受百姓爱戴,将他与汉代的诸葛亮、唐代的韦皋并称
骆秉章去世后,四川百姓心怀悲痛:“骆公既薨,成都为之罢市。居民皆野哭巷祭,每家各悬白布于门前,或书挽联,以志哀思。”其幕僚左宗棠作挽联缅怀他,称他:公为诸葛一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
骆秉章名言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仅有的三个协办大学士之一,也是清代岭南具有争议性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清廷尽忠,因杀戮同胞而染红顶戴。
骆秉章书法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号清风居士,湖北汉川人,80后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从事文物古迹研究多年,地理堪舆之道略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