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建安十三年(208年),东汉丞相曹操在赤壁之战败给讨虏将军孙权和左将军刘备的联军,导致自己错失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使得三足鼎立的局势初步形成。那要是曹操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能否一统天下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战前局势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的个人声望及势力范围到达巅峰,先是荆州牧刘琮不战而降,再是益州牧刘璋谴使称臣。而割据交州的士燮,占据凉州的马腾、韩遂、雄踞幽州东部的公孙度也都向曹操表示臣服,所以曹操统一天下的唯一障碍就是割据扬州的孙权和荆州江夏郡的刘琦、刘备。
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先主传)
此时的曹操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只要消灭江东的孙权,天下一统就指日可待。而刘备此前因为刘琮突然投降而一路南撤,被曹军打得仓皇逃窜,甚至连妻儿都为曹军俘虏。所以曹操认为刘备已经不足为患,唯一值得对付的就是孙权。
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仪,意与权同。(三国志·吴主传)
当时的江东集团可以说是人心惶惶,以张昭为代表的大多数人主张归顺朝廷而投靠曹操,只有周瑜、鲁肃等少数将领主张抗曹。而孙权对此也是犹豫不决,最后是听了鲁肃的力谏才下定决心抗曹。
刘备知道曹操势大,以自己的势力难以抗拒曹操,便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请求孙刘结盟。然后孙权与刘备就联合抗曹,进至长江南岸的赤壁抵御曹操。而曹操派军进驻长江北岸的乌巢,与孙刘隔江对峙。
二,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贾诩传)
曹操进军赤壁前夕,谋士贾诩曾劝他暂缓进军,先安抚荆州百姓,使得荆州物阜民丰,那孙权自然会不战而降。船长认为贾诩此计是很不错的,当时刘琮虽然已经归降曹操,但曹操的部队并未进驻荆南四郡。
如果曹操派兵进驻荆南四郡,那就可以牢牢控制长江中游,而曹军水师可以随时沿江而下攻打江东,对孙权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而赤壁之战时曹操只是派人招抚荆南四郡,而四郡虽归顺曹操,却在赤壁之战时作壁上观,导致曹操无法形成合力夹击江东,是其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况且荆南四郡与交州相接,而士燮本就心向朝廷,那曹军一旦与士燮汇合,就可以对江东形成三面包围。到时曹操率主力从北面南攻江东,荆南四郡从西面威慑江东,士燮从南面北攻江东。那面临三面威胁的孙刘联军自然无法尽全力在赤壁抗曹,只能分兵抗敌。
那一旦曹操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孙刘联盟必然走向瓦解。而刘备本就势孤立弱,肯定会南逃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孙权的江东集团也会走向瓦解,而张昭本人本就主张降曹,肯定会力劝孙权投降。
三,局势走向
苍梧只是交州七郡之一,而交州大部掌控在交趾太守士燮手中,所以哪怕刘备联合吴巨攻打士燮,也很难取得胜利。况且曹军随时会南进交州增援士燮,等到曹操与士燮会师,刘备就只剩覆灭的结局。
曹操在南下讨伐孙权前,就与其堂兄孙辅、孙暠取得联系。而二人也认为孙权力弱无法保全江东,反对孙权统治而暗通曹操。所以即使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继续抗曹,那曹操也会扶持孙权的堂亲与其对抗来拉拢江东士人。
因此孙权带着周瑜、鲁肃根本无力与曹操抗衡,只能选择投降或被曹军消灭。等到孙权、刘备覆灭,那汉末群雄中再也没人敢跟曹操抗衡,那曹操解决刘璋、马腾、韩遂、公孙度、汉中太守张鲁等人只是时间问题。而这些人要么乖乖束手就擒,要么就坐等被曹操消灭,那曹操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
事态发展太顺利不一定是好事-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