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说她红不了,她却用一生去证明什么叫大器晚成,太牛了

炎热夏日 2023-06-06 23:21:56

《熟年》正在热播,郝蕾和刘奕君的离婚风波,揭开了所谓幸福婚姻的遮羞布。

原来看似和谐美满的一家人,却在华丽的袍子下爬满了虱子。

郝蕾饰演的春梅外表温柔贤惠,实则强势逼人,让丈夫忍无可忍,只求速离速散;

宋丹丹饰演的大嫂二琥世俗自私,爱占便宜,为了能让儿媳生娃,也是煞费苦心;

王鸥饰演的小姑伟贞,敢于名正言顺地“啃老”,敢和小鲜肉玩“闪婚”,也是一个不省心的主;

而唐艺昕饰演的二琥儿媳红艳,一心想在大城市里扎根,于是把赌注都放在婆家身上。在买房和生娃问题上,她和婆婆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地激化。

跳过一个个鸡飞狗跳的孩子们,很多人的目光都被善良又明事理的倪老太太所吸引,虽然她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但还是尽量为子女的幸福考虑,慈母之心溢于言表。

饰演老太太的老戏骨曹翠芬,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把这个病态的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让人又爱又怜,又喜又忧。

而今79岁高龄的曹翠芬,还活跃于荧屏之上,让那些哀叹中年危机的演员们纷纷打脸。

作了一辈子女配,已经是奶奶级演员,为何还要这么拼?今天我们就来访一访曹翠芬的庐山真面目。

01晚熟的人

曹翠芬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小在拥挤又热闹的弄堂里长大,七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北京。虽然语言、饮食都不习惯,但是幼小的她也知道,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因为喜欢表演,16岁的她就顺利考入了北影。可机缘不合,因为历史原因,她的演艺之路遇到了种种波折,直到1973年29岁的曹翠芬才有机会重新拍戏。

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背景和人脉,年纪也越来越大,曹翠芬一直都在默默无闻的边缘上徘徊。

1990年,张艺谋导演要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副导演向他推荐了曹翠芬,一向看重颜值的张导一看照片就摇了摇头:“这长相太普通,红不了!算了,换个人吧!”

可是已经准备试戏的曹翠芬却不甘心就这么被淘汰,于是她毛遂自荐,求张导给个机会,没想到两个镜头之后,张导眼前一亮:“二太太就你了!”

很多人不喜欢二太太,认为她表面阴柔热情,暗地里阴险狡诈,但这个人也是一个悲剧的角色,重男轻女、妻妾成群的社会现实让她无时无刻不处于生存危机中,所以才不得以而为之。

曹翠芬无法穿越回过去体验生活,但可以研读剧本和相关书籍理解人物,然后再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表演中,把这个卑微又善变、让人又恨又怜的二太太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虽然有何赛飞和巩俐两大美女作“情敌”,但她的表现却十分自然到位,并凭此角色获得第4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

那一年,她46岁。

而后,她又凭借《杂嘴子》《上海一家人》《孤儿泪》等作品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华表、飞天奖等最佳女主、女配等殊荣,打破了张艺谋说她“红不了”的预言。

莫言曾说过:“有些人,成熟得比别人晚,有些人,成长得比别人慢。这不代表他们做不成事情,反而有时候还会成一种优势。时间的酝酿,给‘大器晚成’的人们,带来了耐心和经验,同时还保持了对生活的热忱。”

曹翠芬就是一个晚熟的人,却晚熟得恰到好处。

从不怨天尤人,总是积极进取,她要抓住每一次表演的机会,让自己这棵老树也能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芬芳世人心。

02硬核奶奶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四十岁是青年的晚年,五十岁是老年的青春时代。”

曹翠芬虽然大器晚成,但她把秋天当作春天的开始,也活出一种别样的美丽和洒脱。

老年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写老年人的生活的作品太少,精品就更罕见了。

所以,曹翠芬抓住每一次表演的机会,把不同老年人的性格特点、生活需求、人生经历都一一形象地展示出来,不管戏份多少,都用真心呈现,用细节刻画,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太太专业户”。

为了演好《杂嘴子》里民生母亲的形象,她来到黄土高原,把招待所的被子抱到老乡家里,和他们同吃同睡半个多月,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终于把自己从一个北京人变成了一个陕北人。

在《庆余年》中,她又变成了家里的老祖母范老太太,虽然戏份并不多,却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和张若昀分别的那场戏,更是感动全场。

从不辞而别的失落,到看见范闲突然出现时的惊喜,再到孙儿捧着亲吻时的害羞,然后是看着孙儿跪地拜别时的感动,最后看着范闲离去时的不舍……

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情感,被她诠释得精准到位,特别是最后手足无措后的独自落泪,更是让人心痛到了极点。

在《知否知否》中她和赵丽颖之间的祖孙情更是让人动容。表面上对明兰喜欢得不得了,可偏偏嘴硬说“谁稀罕你这小猢狲!没你在我面前,我自在了许多,是不是房妈妈?”

可是一听明兰说自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定是想明兰都想瘦了”时,马上要求明兰把自己带在身边,让女婿也急上一急,那可爱的样子宛如一个老顽童,难怪网友们都笑称74岁的她为“硬核奶奶”。

一个演员必定要对剧本做二度创作,才能让角色完成得更鲜活。心里有底稿,再通过自己的塑造让她更真切灵动,立体丰满,这样才可以深入人心。

妈妈也好,奶奶也罢,只要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她无论年纪和人设,番位和戏份,一律都来者不惧。做一个不断变化的“老太太专业户”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很幸福的事。

03丁克夫妻

在《什刹海》里,曹翠芬和刘佩琦饰演的老夫老妻,相亲相爱,风雨同舟,让人们十分羡慕;而现实生活中,曹翠芬也找到了她的知心爱人,一起白头偕老。

这个人,就是她的大学同学,演员谭天谦。

当花季少女遇到青葱校草,那么浪漫的故事就要开始了。二人在北影校园里相遇,一起同窗多年,谭天谦常请她去喝豆汁,渐渐二人也产生了朦胧的爱情。

1966年,二人毕业后就匆忙领证结婚,本想着演艺世界广阔天地大有所为,没想到一场特殊的风暴让曹翠芬离开丈夫来到山西的农村,每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生活。

一边饱受着离别的相思之苦,一边忍受着插秧的劳作之苦,曹翠芬的泪在夜里默默地流着,

但她从没有泯灭心中的梦想。

7年之后,她终于再次回到了北京和丈夫团聚,重新登上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那一夜,她投入丈夫的怀中,喜极而泣……

29岁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早就过了生育的年龄,抓紧时间要娃,应该是头等大事。可是,自己的事业刚刚起步,曹翠芬想了很久,还是鼓足勇气和丈夫提出晚要孩子的请求。

一向善解人意的丈夫,站在妻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仅答应了她过几年再要孩子,而且还在事业上对她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一有机会就主动给妻子引荐。

《上海一家人》就是丈夫力荐的结果,他认为妻子是上海人,应该拍一部这样的作品,于是就替她作主答应了。

可是因为剧本没有看完,导演就着急让她拍戏,急得她连和丈夫通话的时间都没有,委屈哭泣的时间也没有,直到连夜把剧本看完,这才有了上镜的底气。

没想到这剧竟然一炮打响,万人空巷。而曹翠芬饰演的母亲形象也妇孺皆知,人到中年的她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可是,她却失去了要孩子的最后机会。

年轻时为了工作,错过最佳生育时期;中年后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次备孕失败,医生也无奈地对他们摇头。

“老爷,我想为你再生个儿子!”这是曹翠芬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时自己加的一句台词。可是内心中,她也无数次对丈夫说:“我想给你生个孩子!”

可惜,一切都错过了,再也回不去了!

不想成为丁克,却只能遗憾终身,谁让人生从来就没有完满的呢?

尽人事,安天命,年过百半的曹翠芬不再抱有幻想,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成了有名的“国民祖母”,人生果然有失必有得啊!

夫妻二人早已过了金婚之年,但他们的情感还是那么真挚瓷实。虽然没有孩子,但他们却把彼此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依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何等浪漫!

04写在最后:

随着年纪的增长,曹翠芬的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每次背台词,她都要反复看剧本,加深印象,从不敢有丝毫马虎。

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马不停蹄。她认为演员就应该像一颗螺丝钉,总不用会生锈的,所以就应该常在镜头前不断地活动。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体现“演员”这二字的价值。

她从不羡慕别人的大红大紫,也不惋惜自己的大器晚成。而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认为自己能从年轻一直演到老太太,也是挺幸福的!

她很珍惜每次演出的机会:“这是我的行当,一辈子要靠它吃饭的!我也是用心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因为热爱和执着,所以才能不急不徐,坚持到底。事实证明,曹翠芬正在一条向阳花开的路上,越走越远!

——END——

0 阅读:2

炎热夏日

简介:炎热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