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三国时期东吴名臣张纮的幼子,张玄之弟。他的父亲张纮带着他回吴郡接家眷。然而,在半路上,张纮突然病重,在临死之前,张纮把张靖叫到床前,交代他后世的事情。他留下了书笺,让张靖交给孙权,希望孙权看到他最后一封谏书。然后,张纮病逝,张靖顿时感到失去了依靠,但他也知道,他必须坚强,完成父亲的遗愿。
张靖带父亲的书笺,来到新都城建业。建业城原名为秣陵,他的父亲张纮曾多次向孙权建议,将都城吴郡迁移至此。当时孙权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张纮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刻。
张靖将书笺递交给孙权,孙权展开阅读,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忧虑。他忍不住感叹:“你父亲临终前仍在为国家尽忠,向我提出这些建议。他说,历代主君虽然都希望治下清明,但因为个人喜好,往往难以接受忠言,导致治国困难。他提醒我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舍弃私欲,重视忠言,以道义为本,成就仁义之业,福泽天下,哎!江东失去他,真是一大损失啊!”
孙权深感张纮的忠诚和对儿子的关爱,因此对张靖格外照顾,帮助他成长,使他在东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时常让张靖提醒自己,要以张纮为榜样,为东吴政治清明而努力。在建业城,张靖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更传承了他的忠诚,在孙权的关怀下,张靖逐渐在东吴崭露头角。而孙权,也在张靖的提醒下,越发重视忠言,摒弃私欲,以道义为本,致力于成就仁义之业。
张靖历经吴国几代君主,亲眼见证了吴国的兴衰和灭亡。后来,他来到晋朝,担任了博士这一职务。在这个职位上,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撰写了《谥法》两卷和《广谥》一卷,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晋朝咸宁二年,安平穆王司马隆去世,由于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的母弟司马敦被立为继承人,继承了献王的位置,因之前没有这种情况,丧服事宜大臣们都不知如何办理,因此请教博士张靖,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张靖认为,应当按照鲁僖公服丧闵公三年的旧例来处理。这一观点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于是司马敦便按照这一规定为司马隆服丧。不久后,张靖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