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侄女周秉德:没故居,没墓碑,担心他彻底消失在后代眼中

谈史小书生 2023-12-09 21:24:01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周总理和邓大姐一生没有生育一儿半女,尽管膝下无子,但两人却将一批烈士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子女精心养育。

1949年夏季的一天,12岁的亲侄女周秉德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并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伯父周恩来。

周秉德的父亲是周总理的亲弟弟周恩寿,周恩寿家里孩子多,但工资不高,养活一家人的压力很大。因此,周秉德便留在了周总理身边。

周秉德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后,周总理夫妇更是对这个亲侄女万分疼爱,将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此后,周秉德在他们身边生活了十几年。

虽然疼爱孩子们,但周总理从不溺爱他们,更是抓住机会严加管教。周总理从小便给孩子们灌输“不要搞特权”的思想:

“你们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学生,等以后工作了,也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自己的前途是要靠自己奋斗的。”

周总理经常叮嘱晚辈“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说出自己跟我的关系,更不准打着总理亲戚的名号搞特权、谋私利。”

从周总理家族的第三代后辈的登记表中,始终看不到上面有周恩来三个字。

在周秉德的记忆中,总理伯父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走路飞快,吃饭更快。有时候,为了周总理的健康着想,邓大姐会让孩子们去远一点的地方等他回家。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提前下车,多走点路,运动运动。

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相爱,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的周总理会因为医生建议邓大姐去颐和园休养而暂时放下工作一起去游园。

1969年,胡志明逝世,在美越战争还没结束的背景下,周总理亲自前往河内吊唁。对此,邓大姐并没有反对。

但是,周总理回来后,大家才感受到了邓大姐焦急等待的心情和不安担心的情绪。一见到周总理平安回来,邓大姐就急忙说道:

“你可终于回来了,我们这颗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下来了……我可是从电视上看到你跟那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们又牵手又拥抱的了。你也要抱一抱我,亲亲我。”

周总理笑着马上抱着她,亲她,丝毫不在意有外人在场。

周总理和邓大姐婚恋观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志同道合,人生目标一致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为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毛主席牵头在《倡议实行火葬》的文件上签字,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紧随其后,纷纷响应。

1952年,周总理第一次提出了要平掉淮安的祖坟,并让八婶母替自己向当地政府传达平坟还耕的要求。

1958年,周总理再次给淮安当地的政府写信,指出“如果淮安政府提倡平坟的话,我家的祖坟就采用深葬的办法就行,以后就不用再就此向我征求意见了。”

虽然周总理一再表示平坟还耕,但在此期间,家中亲属们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对平坟一事造成较大阻碍。地方政府虽然多次收到周总理的批示,但也选择了冷处理。

尽管如此,周总理也没有放弃平坟,他的态度甚至变得越发坚定。

1965年,在周总理的巧妙安排下,亲属周尔萃回到淮安,敦促当地政府尽快平坟,同时劝说家乡的亲属们同意。

最终,周家的淮安的祖坟在当地生产队的帮助下被平掉了,棺木进行了深埋处理。

周总理平坟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平坟还耕”的热潮。

除了淮安的祖坟外,周总理还提出了要把绍兴的祖坟也平掉。

1977年春,根据周总理的遗愿,平掉绍兴祖坟的行动也提上了日程。邓大姐吩咐侄子周秉钧说:“抓紧时间去绍兴。”

当时,关于平坟的事情,绍兴有位长辈坚决不同意。为了做她的思想工作,大家先后去了六七次才说通。

除了家中的长辈反对外,看坟的人更是死也不让动一下。在得知要平掉祖坟时,这位看坟的人情绪激动地说道:“我们王家好几代人看周总理家的祖坟,这是总理家的祖坟,你们都不能动。”

于是,负责落实平坟工作的人又开始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平坟是周总理的遗愿,他希望能够平坟还田,缓解国家土地紧张的状况。”

就这样,在做通了不少反对的人的工作后,平坟的工作才得以正式开始。

这一年9月,平坟工作终于结束。不久,邓大姐便收到了照片。看着被平了的坟墓,邓大姐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周总理生前的遗愿。

长期过度劳累令周总理病倒了,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有膀胱癌。到1974年,周总理的病情已经越发严重。但他仍然没有放下工作。

1974年5月31日,刚刚回到北京的周秉德来到中南海同伯父伯母吃饭。一见到周总理,周秉德便一眼看出了伯父的不对劲。

不过,周总理并没有告诉她自己已经身患癌症,只是说道:“我明天要去医院接受治疗了。”

周秉德听后,还有些高兴地说:“平时忙得脚不沾地,如今终于要去住院了,这下可算能休息了。”

6月1日,周总理被送进了解放军305医院,自此,他离开了生活了26年的西花厅,在医院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尽管已经住进了医院,但他没有放下繁重的工作。期间,他更是抱病参加了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面对大家请他多多保重身体的叮嘱时,周总理只是淡淡回答道:“我的时间也不多了啊。”

1975年12月中下旬,周总理病情更加凶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靠鼻饲、输液等维持生命。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根据周总理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入了祖国大地。

正如周总理少年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奔波劳累。

周总理在生前多次向故乡的人提出一个要求——不允许把自己住过的旧居当作供游人参观的景点。死后,周总理又提出不保留骨灰的要求,并交代后辈一定要完成自己平坟还耕的心愿。

像周总理这样无私、高尚的人,世上几乎没有第二个。一个从根本改变了中国面貌,在世界外交舞台上谈笑风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周总理,却连一点儿骨灰都没有留下。

周秉德还曾担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推进,周总理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如今来看,这并不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因为周恩来这一个伟大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永远陪伴着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6

谈史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