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20年,杨昌济逝世后,蔡元培在挽联中写道:
“学不厌,教不倦,本校失此良师。”
寥寥几语,高度概括了杨昌济的一代师风。
1871年4月21日,杨昌济出生在湖南长沙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的一个书香世家。1898年,27岁的杨昌济进入岳麓书院读书,并参加了谭嗣同等人在湖南组织的维新改良运动,这极大拓宽了他的眼界,也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
1903年至1912年,杨昌济先后日本、英国留学。虽然身在国外,但他始终不忘关注国内的革命事业。此外,回国前,他还前往德国、瑞士游览考察了一番,留意各国政治、教育、司法等。
1913年,杨昌济回到湖南,岳麓书院旧址已改办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受该校聘请,杨昌济出任文科教授一职,教授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此外,他还兼任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修身和心理学教员。
1913秋,刚刚考入第四师范学校的毛泽东认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杨昌济。随着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毛泽东也转入了一师。
虽然湖南高等师范是湖南的最高学府,但在当时,还没有系统讲授过伦理学和教育学课程。杨昌济在留学期间,在这些方面有着较深的研究。他对当时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以后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杨昌济学贯中西、平易近人,这让他深受学生尊敬,毛泽东也很喜欢这位老师。课余期间,他经常前往杨家请教。
杨昌济也将毛泽东视为自己的得意书生,他曾这样评价毛泽东:
“毛虽农家出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杨昌济对毛泽东等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政治方面来讲,首当其冲的便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杨昌济生活的时代便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代,讲课时,他经常联系实际教育学生。这些教诲给青年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邀请,杨昌济来到北京,担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虽然离开了湖南,但他仍然很关心刚刚毕业的毛泽东等学生的前途。
为了支持毛泽东等人在湖南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并在这里结识了李大钊等人。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特意致函章士钊,拜托日后提携自己的学生毛泽东和蔡和森:
“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毛泽东和蔡和森也没有辜负老师杨昌济的教诲,他们成为了革命道路上最亲密的战友。
1913年,蔡和森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在这里结识了毛泽东。此后,他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了新民学会,并创办了影响甚广的《湘江评论》。
1918年6月23日,受新民学会安排,蔡和森来到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相关事宜。在老师杨昌济的帮助下,蔡和森见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李大钊。
在他们的影响下,蔡和森成为了新民学会中第一个欢迎并支持十月革命的人。这一点,从他给毛泽东的信中能够看出:
“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赴法留学,期间,他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一时期,他还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此外,他还是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同志,并在与陈独秀和毛泽东同志的通信中,探讨关于建立共产党的问题,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
1921年底,蔡和森回国,并在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我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此后,他和毛泽东一起为我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努力。
1922年6月,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上发表了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第一次提出了“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
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帝国主义”这些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这一口号也曾因此受到过不少争议。
胡适就曾讽刺该口号“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毫无事实根据”,针对这样的言论,蔡和森、陈独秀等人纷纷写文章进行驳斥。
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和蔡和森虽然是共产党人,但他们对于国共第一次合作也充满了期望,并对国民党毫无保留地信任,为北伐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和人民背道而驰,并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进行大肆杀戮。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蔡和森坚决支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随着汪精卫也背叛革命后,蔡和森更是给中央接连发去七封信,提出“重新号召土地革命”的主张。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上,蔡和森立场鲜明地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并大力推荐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支持秋收暴动。
蔡和森和毛泽东也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1928年3月20日,因被叛徒出卖,蔡和森的爱人向警予被捕入狱。在狱中,向警予受尽敌人折磨,但始终没能从她嘴里得知丝毫信息。
5月1日,向警予惨遭敌人杀害,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蔡和森得知爱人牺牲的噩耗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蔡和森将失去爱人的悲愤转化为继续革命的力量,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奉命重新恢复北方局的领导机构,并先后两次往返于莫斯科和中国。
1928年6月至7月,在党的六大上,蔡和森阐述了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可能性,就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1931年6月,蔡和森因叛徒出卖在香港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顽强斗争,面无惧色。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慷慨就义,时年36岁。他用鲜血和生命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杨昌济最为得意、看重的两名学生只剩下了毛泽东。后来,中国共产党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