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A三年的反复蹂躏,大家的情绪已经近乎绝望,网络上谩骂的也越来越多,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上至制度,人事,有形之手,下至各种鸡毛蒜皮,通通都出了问题,大家非常不理解,怎么就回不到2019了呢!
一些情绪极度悲观者,更是屡屡拿出1990年前后,房股双爆且深度老龄化的日本,意图证明失落的三十年并不是孤例。
在此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朋友,没有这个可能!
日本能够通缩三十年的前提是什么?
一是本土的大量企业被灯塔廉价入股,同时灯塔又爆发互联网革命,因此才被灯塔踢出了竞争序列,被允许在他的贸易区赚银子还债,某种意义上,此时的日本,以及他们的企业,已经彻底的丧失了独立性,每赚取一美元,都要给灯塔缴税!
二是日本企业在跟随灯塔,大玩产业链转移,资本输出之时,正好是我国和俄国逐步参与全球化的过程,期间日本靠着模仿灯塔,搞了个东亚版的雁阵,获得海量利益的同时,内部的通胀也因为海量商品的冲击,变得异常迟缓,说的明白点,日本的通胀不是消失了,而且被转移了。
说完了日本,咱们在以此为基础,认认真真的想想两个问题!
如果我们遭遇到类似日本的困境,以两国竞争的激烈程度,灯塔会怎么做?无私的打开市场,帮你完成经济复苏?还是趁着这“天赐良机”做一些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
又或者可以找到一个比我们庞大十倍的生产国,既可以通过海量商品帮我们降低通胀,又可以赚取大量的利益,保持普通人的生活层次不变?
相信这些问题,只要经常观察国际局势的,心理的都应该清楚。
写到这里,兴许又有悲观的朋友,又要提出异议,没办法走日本的路,不代表不会走日本的路,甚至可能因为全球形势的变化,折腾到最后,还比不上他!
平心而论,这个可能是有的,毕竟错与对,都是有概率点,但是反过来,我们也要想想,截止到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办法,是不是真的全部想过了,做过了?
这里我也不说其他,就拿大家心心念念的房子来举例,截至2022年9月末,京沪两地的居民杠杆率,分别为79.7%和78.6%,二线城市,厦门74.2%,杭州67.6%,南京66.8%,青岛64.9%,三四线城市由于太多,以平均值来计算约为43%!
单看这些数据,咱们这一块的杠杆显然还没达到真正的极限,也就是说,真正到了最紧急的时候,还是可以通过这一招,让经济至少再延续三年的繁荣。
当然,肯定又有人疑惑!
这一招真的还能使用?
这一招用完,万一无法收场,岂不是原地起爆?
能不能使用,看一下次贷危机前灯塔的那些操作,就该明白,只要成本低到,打破大家的心理防线,压根就不是问题,至于危险什么的,真的走到了这一步,必然已经到了,与灯塔竞争到最激烈的时刻,是用来拖延时间的。
说完了居民杠杆,再来说说政府杠杆!
不少朋友总是惊奇于灯塔为啥能顶着近6%的利率,还维持着美股的上涨,原因就在这两张图上,加息是真,但是加息的同时,疯狂的举债,通过财政上杠杆,刺激经济也是真,截至2023年3月末,灯塔国债总量占GDP的比重约为134%,而我国是多少,只有区区的43%,如果说大家认定居民杠杆已经不堪负重,那么对比灯塔的134%,我国的43%绝对是大有可为!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原点,既然还有不少招可以使用,那为什么经济就是起不来?
对此,我也说说我的几个猜测!
首先喊喇叭什么的,这个就不说了,近期最大的动作就是化债(以新换旧),往大了说,是化解地方债务压力,毕竟大家也知道,这是根本,一旦动摇,就是连锁反应,往小了说,化债所需的资金从十月中旬就已经开始,根据网上的机构预测,年底之前至少需要1.5万亿,也就是说,短短两个月,就要从市场抽走1.5万亿活钱,如此强劲的抽水机,市场上还能留下多少资金?
而大A至少有一半的权重资产,与上述的债务有所牵连,所以我们可以仔细想一想,化债将市场的活钱一扫而空,进退失据的经济数据又让市场没了抓手,两两叠加,市场能走成这个样子,也不足为奇!
不过好消息是,这几日网络一直有传言,已经募集到了12553亿元,按照平均速度,还有十个交易日,就能圆满凑集1.5万。(注,网络消息)
另一个猜测,是有行之手,还是有些下不了决心!
灯塔和我国的竞赛,很多人最担心的是科技差距,我个人却认为恰恰相反,科技上的问题压根不值得担心,以我国的组织能力,资金投放力度,对现有科技路径的洞察,说在每一个赛道追平或领先美西方,多少还显得有些夸大,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做到这种程度,是毫无问题的,因此在2030年之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平衡。不可否认,咱们的工具库,除了喇叭,还有很多真实且有效的工具,考虑到两国竞争的长期化,考虑到全球需求的逐步减少,为了稳定经济,为了拥有足够的压舱石,我们必须要在短期刺激和长期利益做出一种取舍,或者说一种平衡。
说的更明白点,过去20年的繁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奇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30年之前的经济,大致是一个什么循环?
一管就萧条,一放就躁动!
过去四十年,我国发生了两次特殊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5年到1989年,通货膨胀的最高点是1988年的18.8%;第二次是1992年到1996年,通货膨胀最高点是1994年的24.1%,其他时期则是接近通缩的状态,尤其1998年到2003年,属于严重通缩,对于为什么如此,网上的标准答案是“价格闯关”,是放开价格管制后的必然过程,以及投资过猛,总需求过大,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
但是大家可以想想,为啥加入世贸后,通胀就突然变得可控了?
当大部分的供需都来于自我驱动,赚钱就成了一个指令式周期,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货币乘数会在极短的时间急剧扩大,经济繁荣的同时,通胀也上了天,此时,有形之手为了防止局势失控,只得关闭供需通道,经济的流动自然会停下来,萧条也就不稀奇,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管就萧条,一放就躁动的特殊情景。
而自打加入了世贸,就打破了上述的循环,每当国内需求下滑,国外的需求却能有效补充,有了需求上的时间差,有形之手就等于多了一个抓手,可以根据形式来判断,此时最应该做什么,而不至于像以往一般,要么过分宽松,要么过分收缩,顺带也借用全球的市场,解决了产能过剩,加速了国内的产业迭代。
因此,站在现在的角度,加入世贸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说,但问题也由此而来,正因为太过成功,太过迅速,超出我国的预期,也超出灯塔的预期!
随着灯塔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意识到两国的竞争无法避免,开始有意的串联自己都小弟,试图截断我国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虽说他们不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随着各国举债的规模越来越大,能够举债的空间一定是越来越少,如无意外,为了保证自家的稳定,多数国家将会优先以满足本国需求为主!
换句话说,不论我们如何运筹帷幄,面对如此的全球大势,所能获得的他国需求一定是越来越少,所以也不得不考虑,尽可能的延长储蓄的消耗速度,延长财政刺激的空间,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借助外国现阶段还能外溢的需求来托底经济。
而眼下就是一个极其纠结的时间点,熬过了灯塔的超速加息,按照以往的操作,此时应该麻利的以内需替代外需。但是该怎么说呢,也不能说没做,只是添油战术做的多了,反而又消耗大家的信心,经济数据也一直徘徊在低位,始终起不来。我自个觉得,可能是灯塔降息的预期又比之前提高了许多,他们想的是,只要再熬几个月,就可以避免消耗自家加杠杆,多蹭一蹭他们的流量,托底经济。只是这最后的半年,远不是之前的三年,能够相提并论,一个经济周期(基钦周期)最多也只有两年半到三年半,超过这个界限,多数企业是熬不过去的,最终只以破产倒闭收场。
所以防风险,蹭流量,加杠杆,到底该怎么选,现在也没有看到明显的信号,兴许也是觉得太过为难吧!我个人也有个想法,既然觉得房子不能再加加杠,大A的收益,也已经混到全球倒数第一,此时再去谈泡沫,实在没什么必要,如果能够有效的将它运转起来,让大家感觉到兜里有钱,多出去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复苏,也是不错的方法!
虽然他确实有一定的后遗症,但如果以现在的操作,稍有不慎,后面要付出的只能是更多!
全文完,这里是大鱼的江湖,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
因为这帮黑手再不卖力黑中国,它们主子真不给狗粮钱。
博主厉害[点赞]
[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