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利诱”都用上了!俄罗斯催中国车企去建厂,打的什么算盘?

阅微札纪 2024-10-07 18:07:31

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头正盛,要知道,在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可是排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眼看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如日中天,俄罗斯也是想从中分一杯羹,甚至想让中国车企到俄罗斯市场,甚至俄罗斯还要提升进口汽车的关税。

面对这样的举措,中国车企又该如何应对呢?

"蛋糕"与"陷阱"

谁都没想到,俄乌冲突竟成就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俄罗斯奇迹",当欧美车企纷纷撤出俄罗斯时,中国车企抓住时机,迅速填补空缺,品牌如长城、奇瑞、吉利等成为市场主力军。

2022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汽车金额达115亿美元,约占俄汽车市场一半份额,中国车凭借性价比优势和产品力,迅速俘获俄罗斯消费者的心。

本以为好日子才刚开始,俄罗斯政府却突然变脸,工业和贸易部部长曼图罗夫挥舞起"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拳。

一方面许诺在俄投资建厂的中国车企以税收优惠等甜头,另一方面大幅提高进口车关税,变相逼迫中国车企就范。

俄罗斯急于发展本土汽车工业的心情可以理解,受制于西方制裁,俄罗斯车企举步维艰,产量大跌,水平倒退,急需外援输血。

而中国车企在技术、产能、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无疑是俄方觊觎的"肥肉"。

但俄罗斯的做法未免有些咄咄逼人,动辄提高关税,逼人就范,这种霸王条款式的"邀请",让人感觉更像是在设置"陷阱"。

更何况,俄罗斯的营商环境也不那么友好,外国企业在俄日子并不好过,对中国车企而言,在俄建厂虽有避税和资源优势,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贸然入局,恐怕得不偿失。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策,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困境与抉择

俄罗斯的关税大棒,着实让中国车企犯了难。进口车成本一下子飙升数倍,售价被迫水涨船高,竞争力骤减,市场份额岌岌可危。

这就像是一道送命题,要么在俄罗斯冒险投资建厂,要么眼睁睁看着辛苦打下的市场被价格屠刀斩得七零八落。

有没有更好的出路?业内人士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或许是一条生路,因为俄罗斯的高关税是针对传统燃油车设置的"门槛",电动车因"零排放"而得以"免疫"。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领先,电动车型可直接规避俄罗斯的关税壁垒,比亚迪、上汽等车企的电动车,已经开始在俄罗斯市场崭露头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就此放弃在俄投资,从长远看,在俄建厂仍是必经之路,只是当下风险太大,还需再观望一段时间,等到局势明朗、前景清晰,再谋定而后动。

不管怎样,摆在中国车企面前的,是一道复杂的战略题,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寻求平衡,在博弈和竞合中谋求发展,需要智慧和魄力,更需要耐心和定力。

俄罗斯想借关税之手,撬动中国车企在俄建厂,图的是自身汽车工业的振兴,但这种唯我独尊的做法,无疑有失偏颇。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投资遵循的是利益法则,而非政治压力,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的崛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唯有以智慧和韧性应对变局,以创新和品质赢得口碑,中国车企方能在全球市场上,开创更加广阔的天地。

变革下的机遇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浪潮席卷而来,传统汽车工业面临巨大冲击。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车企正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引领者,这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期布局和厚积薄发。

早在21世纪初,中国就把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和推广。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车保有量和销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上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一大批中国品牌,凭借先进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高品质的电动车型,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

这些硬实力,正是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所在,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中,中国品牌完全有实力冲到最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当然,要在全球汽车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变革的基因。

面对新技术、新趋势,中国车企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求变,积极转型,传统车企纷纷成立新能源子公司,加大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同时广泛开展跨界合作,构建生态圈,重塑商业模式。

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也应运而生,它们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从用户体验出发,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汽车,推出了许多革命性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这种创新基因,正是中国车企的独特优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唯有永不止步的创新,才能引领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放眼未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新能源、智能化将成为主赛道,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中国车企要想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创新步伐,以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同时也要放眼全球,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中国车企大有可为,也责无旁贷。

唯有以创新为引擎,以品质为根本,以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中国车企才能在这场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

俄罗斯发展本土汽车工业的诉求合情合理,但其"软硬兼施"的手段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全球车企,或许是俄罗斯的更优选择。

而对于志在全球的中国车企而言,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中,唯有以智慧和创新的力量,方能穿云破雾,驭势而上,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0 阅读:2

阅微札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