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范哈儿”之名响彻江湖,既是抗日战场上的英雄豪杰,也是生活中饱受争议的多情种。范绍增的一生,不仅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更书写了一段段爱恨交织的传奇。从四川乡绅之子到袍哥首领,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场,他历经风雨,功勋卓著。建国后,这位娶了40位妻妾的风云人物,又如何在新社会中找寻自己的位置?
从叛逆少年到护国战争在四川的广袤大地上,曾有一位人物,其早年的行径似乎与那些不学无术、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无异,他就是范绍增,一个初听起来似乎只是地方上一介小小的顽主,原名舜典,号海廷,却因其特立独行的作风,得了个“范哈儿”的绰号,在乡野间流传。1894年,他诞生于四川省绥定府大竹县清河镇的一户乡绅家庭,家境虽富裕,却并未能培育出一位温文尔雅的读书人。相反,范绍增自幼便像是一匹未被驯服的野马,对书本毫无兴趣,常常逃学溜至茶馆,沉迷于说书人口中那些江湖豪侠的传奇故事,心中种下了对自由与冒险的无限向往。
祖父的期望如同沉重的枷锁,试图将他束缚在传统的私塾教育之中,而母亲的溺爱则成了他逃避现实的温床。在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环境中,范绍增的叛逆性格如同野草般肆意生长,他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厌恶与日俱增,最终彻底放弃了学业,一头扎进了自己编织的“江湖梦”。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选择无疑让人摇头叹息,仿佛预见了他未来的沉沦与平庸。
但是,命运总爱在最不经意的时刻,为那些看似偏离正轨的灵魂铺设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13岁那年,范绍增加入了袍哥组织,这个决定,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照亮了他的人生新篇章。袍哥,这个四川地区神秘而强大的秘密结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那些渴望江湖义气、不满足于平淡生活的年轻人。范绍增,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熔炉中,逐渐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名有担当、有胆识的青年才俊。
1911年,辛亥革命的烽火燃遍全国,四川亦被这股革命浪潮席卷。范绍增,作为袍哥的一员,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之中。他追随当地袍哥首领张作霖(注意,此张作霖非彼东北军阀),在保路运动的旗帜下,与清政府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尽管那时的他还略显青涩,但在革命的洪流中,他已初显英雄本色,那份对正义的执着和对自由的渴望,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当时,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让刚刚平静下来的国家再次陷入动荡。张作霖参与的“癸丑反袁”行动失败后,被迫率部上山,落草为寇,范绍增则担起了总管事的重任,负责部队的日常管理和物资筹集。在旁人看来,这似乎是他人生轨迹的又一次偏离,从江湖义士到“绿林好汉”,范绍增的选择似乎更加离经叛道。但正是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范绍增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生存智慧,他不仅成功地筹集了大量物资,确保了部队的生存和发展,更在实践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为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终于落幕,护国运动如春风般吹遍大地。范绍增,在张作霖不幸遇袭身亡后,被推举为袍哥首领,继续领导部队进行反袁斗争。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逃学听书的顽童,也不是山林间的草莽英雄,而是护国战争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率部屡败北洋军,特别是在一次战斗中,亲手击毙了一名北洋军将领,这一壮举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名字,开始逐渐开始在四川范围内传颂。
从模范营长到川鄂边防司令1918年,四川军阀颜德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地方武装进行了大规模收编。范绍增因在反袁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被颜德基收编为模范营营长,不久后又升任团长。范绍增在被收编后,迅速适应了正规军的作战和生活方式,带领部队多次参与军事行动,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他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也为他日后的进一步晋升打下了基础。
颜德基
随后,四川地区军阀混战不断,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范绍增在此期间先后投靠了多位军阀首领,职务也多次变动。他先是在熊系第一军第六师余际唐部任团长,后因受到排挤而率部离开。1923年,范绍增正式投靠四川军阀杨森,被任命为第四师第八旅旅长,驻防泸州。范绍增在泸州期间,致力于整顿军纪,改善民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定好感。他利用袍哥组织的网络,加强了情报收集和治安维护,有效打击了地方土匪和恶霸势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1924年,杨森升任四川军务督理后,对麾下将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范绍增因在泸州期间的出色表现,被委任为第九混成旅旅长。他继续强化军纪,提升部队战斗力,并积极参与四川军阀间的斗争,多次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为杨森势力在四川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森
随后,杨森为了统一四川,频繁发动军事行动,范绍增作为其主要助手之一,多次率部参与关键战役。但是,由于四川军阀势力错综复杂,杨森的统一之战屡遭挫折。1928年,杨森因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被迫放弃部分势力范围。范绍增审时度势,决定转投四川另一军阀刘湘麾下,被任命为第二十一军第四师师长。
1931年,四川军阀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蒋介石试图通过调整地方军阀势力来巩固势力。范绍增因在之前与杨森、刘湘等军阀的斗争中表现出色,被蒋介石看中,任命为川鄂边防司令,以制衡四川各派势力。 范绍增利用袍哥组织的网络,迅速稳定了边境地区的治安,同时加强了防务建设,有效抵御了外部势力的侵扰。此外,他还积极调解当地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团结。
1935年,我军长征进入四川,蒋介石加大对我军的“围剿”力度。范绍增被升任第21军副军长兼146师师长,负责川北地区的防务和“围剿”任务。川北地区局势紧张,我军与川军频繁交战。范绍增所部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考验。范绍增虽然对内战深恶痛绝,但在任期间仍多次指挥部队与我军交战。
从抗战英雄到民主斗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范绍增积极请缨杀敌,但刘湘却借机改编他的部队,免去其146师师长职务,仅保留副军长虚衔。尽管范绍增被免去实职,但他还是主动请缨杀敌,从四川奔赴前线,被任命为第十一兵团副司令。
上海前线战况激烈,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上均落后于日军,但士气高昂,决心誓死抵抗。范绍增亲赴前线,参与指挥多场战斗,虽然上海最终沦陷,但他的英勇表现激励了士气。撤退至汉口后,他继续协助刘湘等将领组织防御,为抗战大局贡献力量。范绍增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官兵的尊敬和民众的赞誉,被称为“抗战英雄”。他的表现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军中的地位。
1938年,因支持川康整军和揭发刘湘、韩复榘勾结有功,范绍增被蒋介石委任为第八十八军军长,自募兵员出川抗日。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承担着支援前线的重要任务。范绍增在四川招募兵员,面临资金短缺、装备落后等困难。范绍增克服重重困难,迅速编成四个团,并亲自监督武器修理,提升部队战斗力。他率部在江西东乡、浙西等地与日军作战,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保卫了国土安全。
影视图
1942年,范绍增被蒋介石调任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这一调动标志着他失去了实际指挥第八十八军的权力。范绍增的军权被夺,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对川军的防范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结果。尽管范绍增在抗战中表现出色,但其非嫡系的身份让他在关键时刻难以得到信任。失去军权后,范绍增寓居重庆,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范绍增在重庆期间,不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还秘密支持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他利用自己的袍哥势力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为民主运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他还成立了“益社”这一帮会组织,自任理事长,掩护和招待进步人士如张澜、李济深等。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范绍增再次被卷入军事斗争的漩涡。1946年,他被任命为挺进军总司令,负责组建部队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但是,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1949年12月,范绍增在渠县率部起义,投向了共产党。起义后,范绍增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高级参事兼第148师副师长,开始了他的新生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期。解放军正逐步解放全中国,范绍增所在的第50军,前身为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在辽沈战役期间起义,成为了解放军的一支重要力量。范绍增的加入,无疑为这支部队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范绍增为此属实头疼,因为他一共娶了40个老婆。范绍增出身旧社会,家境富裕,长大后位居高官,娶七八个姨太太实属正常,但娶40个老婆,确实有点厉害。当国家推行“一夫一妻”时,范绍增身边只剩下7个老婆,其中就包括原配陈文兰。思前想后,范绍增决定将陈文兰留在身边。其他则用钱财安抚,安度晚年。
随后,范绍增极参与国家建设。特别是在河南省工作期间,他担任河南省体委副主任,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发展。郑州体育场的修建,便是他在任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这座气势宏伟的体育场,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体育活动场所。此外,范绍增还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人民代表、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务,广泛参与地方政治和社会事务。他的工作不仅限于军事领域,更涉及到民生、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全面的能力和深厚的爱国情怀。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郑州因病逝世,享年83岁。
结语范绍增出身富裕却心怀江湖梦,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以英勇无畏的精神赢得“抗战英雄”的美誉。他虽受旧俗影响,却能顺应时代,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范绍增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我们铭记这位历史人物,不仅因他的军事才能,更因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在新时代,我们应传承范绍增的爱国情怀,勇于担当,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