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历经曹氏四代,最后起兵,算不算晚节不保

张妍巡牛社 2020-03-19 12:03:52

司马懿的“节”,从来都不是依附曹氏,要不是遇到个“混不吝”的曹操,他还真不为曹出仕。所以司马懿晚年发动政变,我觉得不算晚年不保。这里既有他一生小心翼翼、兢兢业业背后藏着的“蓄谋”;也有他抓住时机,一把翻盘的契机。

早年曹操听说司马懿大名,派人去请他,司马懿瞧不上曹操“赘阉遗丑”,装病不出。后来曹操托名“汉丞相”以后,强行将他召出。曹操对司马懿也是边用边疑,预计司马懿将来一定不会屈居他人之下。司马懿心中有数,小心翼翼,既不十分突出,又不完全藏拙。据说有一次曹操故意在司马懿后面喊他一声,司马懿回头看。一回头,二人都愕然,因为司马懿露出“狼顾之相”(身体不动,脑袋180度回望),这是“帝王之相”。

后司马懿支持曹操称帝,获得曹操信任,派去辅佐曹丕。司马懿在曹丕的争储时,尽心尽力,深得倚重。曹丕临死前,把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关键点来了,此时的司马懿和很多人成了三、四朝元老,而跟曹操的很多大将故吏都已过世。幼帝曹芳年纪还小,曹爽也是“天降大任”,不像司马懿这样功劳卓著到这个位置。

所以幼帝担心司马懿这类老臣专权,曹爽担心自己没有名望,于是二人把司马懿排挤出去权力中心,重用“曹氏亲友”,把手伸到了政府机关里的方方面面。

司马懿被“贬到”荆州做刺史前,曹爽几次派人试探,司马懿不惜“吞碳”显病容,让他们觉得自己病入膏肓,好放松警惕。自己走后,除了加紧串联朝中大臣,儿子司马师还在京城养了三千死士。

终于等到了机会,公元249年,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司马懿起兵,在整个“老臣集团”的协作下,发动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从此幼帝曹芳的权柄和曹爽经营起来的整个专权体系,全部改姓“司马”。

251年,司马懿病死,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所以,司马懿一生隐忍,等过曹氏四代更替,终于等来了“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掀翻曹爽一党,扬眉吐气的现在实际的权力之巅,为最后子孙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氏完全有信心才敢做这种“被灭族”之事,因为“司马一生唯谨慎”。

我是专注历史原创的如是。关注如是,关注如是。

0 阅读:17

张妍巡牛社

简介:守不败之地,攻可赢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