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院士当砖家!中科院发布禁令,为啥有人开始急了?

花落之未落 2023-09-09 18:27:23

中科院发布了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相比此前的版本,新增了一章7条,相关“禁止行为”更严格、更具体。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这一规定立刻引起了各界的热议。有人赞成,认为这是对院士称号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社会公众的负责和教育。有人反对,认为这是对院士言论自由的限制和干预。那么中科院发布这一规定的背景和动机是什么呢?

一、中科院发布禁令背后有何深意?

《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文件。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在总结多年来院士工作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制订的。

它旨在规范和指导院士在科研活动、社会活动和增选工作中的行为,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尊崇道德操守、做爱党爱国的模范和科研人员的榜样。

它是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已经连续五年发布了关于科研诚信提醒的文件,内容涉及署名问题、生物伦理、原始记录、在媒体上发布学术成果等,基本上涵盖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诚信提醒可以使科研人员牢记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初心,明确身为国家人做国家事担国家责的使命,赓续唯真求实协力创新的厚重院风。

在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院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为了提升院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院士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院士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

二、中科院发布禁令会有何影响?

有利于维护和提升院士称号的尊严和权威。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终身荣誉。如果一个院士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言论,不仅可能造成社会误解和不良影响,也可能损害自己和其他院士的声誉和形象。通过规范院士的言论行为,可以避免这些风险,保持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和纯洁性。

有利于促进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社会公众对于科技领域的关注和期待日益增强,对于科技信息的需求和消费也日益增多。如果一个院士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言论,可能会误导或欺骗社会公众,影响他们对于科技领域的认知和判断。通过规范院士的言论行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保障社会公众获取真实、准确、权威的科技信息。

有利于推动和激励科研人员的专业化和专注化。科研人员要想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就需要有专业化和专注化的精神。如果一个院士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言论,可能会分散或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在本领域内深入探索和创新。通过规范院士的言论行为,可以避免这些干扰,鼓励科研人员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有利于培育和弘扬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文化。学术风气和文化是科技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如果一个院士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言论,可能会破坏或污染学术风气和文化,影响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通过规范院士的言论行为,可以避免这些危害,培育和弘扬唯真求实、协力创新、开放包容、敬业奉献的学术风气和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发布的背景和动机是正面的,它的影响和效果也是积极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规范,能够让我们的院士更加专业、更加权威,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理性、更加文明。

最后我们想问一句:禁止院士当砖家,你支持吗?

0 阅读:16

花落之未落

简介:花落之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