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谈一下宏观数据。
我是做宏观出身的,我心里很清楚,我们对一些高频宏观数据要重视,但是不要太重视,更不要整天跟惊弓之鸟似的,看到短期数据不达预期,就慌不择路,真的没有这个必要。
事实上,某个月的宏观数据根本说明不了什么,更不能说明趋势的变化。这就跟一辆疾驰的火车似的,它不可能一下子从疾驰变为停止状态,中间总要一个过渡过程。
周三的A股市场,似乎被昨天公布的宏观数据给吓到了。
社融这块。去年12月份新增社融为1.72万亿,同比减少4821亿元。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1个月的社融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你得看去年一整年的社融数据。
事实上,去年全年社融新增34.86万亿,同比2019年,新增9.19万亿,妥妥一流动性宽松年份。
我们再来看一下广义货币M2。
2020年12月末,M2余额为218.68万亿,同比增长10.1%,增速相比11月份,减少0.6个百分点,看样子M2增速跌破10,在未来是大概率事件,M1我就不说了,肯定是跟着M2一起掉头向下。
乍一看,无论是社融,还是M2,这俩高频数据,似乎都预示着流动性拐点的来临。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拐点呢?
就我个人理解,2021年流动性出现拐点是必然的事情,这个我在年前就在说。
但是,我们不能说管理层把放水的口子开小一点,就说明管理层改变初心了,毕竟要进入池子中的(增量)水那么多,为何不趁机收缩一下流动性呢?
我们不要对这些高频数据一惊一乍的,我们要知道,市场流动性的多寡不是由社融、M2所线性决定的,它受到合力的作用。
当前,股市池子中并不缺水源。公募基金正在争先恐后进场,他们还在担心进场越晚,东西越贵,上周共发行10个网红基金,这些基金是要摇号的,不是你想买就买得到的。
我是做私募的,我了解公募的德性,私募买票,一看到某个票价格远超于估值,就会分批卖掉,公募不管这么多,他们只管杀入会让他们赚钱的票。
估计大家看到我的以上言论,就觉得我对A股未来走势太乐观了,其实我一点都不乐观,我只是觉得投资没有必要考虑太多的外在性因素,而要把精力放在个股上面。
我还记得去年7月份的时候,许多券商一致高喊牛市来了,我站出来写一篇文章说,管理层并不希望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快牛,如果你非要对着干的话,一系列打压政策就会来临。
这句话对2021年的A股行情同样适用。
我不知道大家看清楚没有,进入2020年以来,管理层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方面,明显倾向于公平,而非效率。
而快牛带来的效率,只会与管理层所主张的公平越来越远,毕竟资产的升值,只会有利于富人,穷人哪有什么资产!
一旦管理层的政策大棒落地,靠流动性堆积出来的牛市不可能长远,如果大家想在这个市场上活得长久,就得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优质个股的选择上。
至于春季行情到底能走多远,管理层什么时候出来打压,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们根本没有什么信息优势,不要操那个闲心,你想操这个心,人家也不搭理你。
当然,如果你真让我猜的话,我认为春季行情还没有结束,管理层什么时候介入监管,还得看拜登上台之后的经济刺激力度。
对于普通老百姓,你只需知道一点即可:即使未来调整真的来了,一旦调整结束,率先涨上去的还是那几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