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被全网疯狂追捧,结果流量成了她的绊脚石?

新洞察 2024-06-18 09:25:58

本不打算写姜萍同学,想让子弹飞一会儿。

但这些天各类媒体上连绵不断的热搜,让事情有点变味了。

17岁的中专生姜萍,在阿里全球数学赛预赛中获得第12名,是唯一闯进30名的女性选手,也是阿里数竞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生。

这个第12名的含金量相当爆炸,看看她身后都是谁——

第13名是中科院博士刘奔;

第14名是第37届奥数金牌选手欧瑜;

第15名是江苏省高考状元张天一;

第16名是第64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张鑫亮;

第17名是2021年福建高考状元钱炜楠;

……

17岁的女中专生,击败一堆专业科班玩家,本身就具备了爆款新闻的潜质。

恰好又逢高考季,公平正义,阶层流动,焦虑的学生和家长,于是舆论就被引爆了。

官媒轮番报道,自媒体跟风蹭流量,热搜与谣言齐飞,比如下面这些火热又诡异的话题:

中国数学专业排名清华、北大、涟水中专。

男韦神、女姜萍。

中考621分放弃最好的普高选择中专。

浙大婉拒、哈佛要人。

香港中文大学特招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中专学校隐藏数学扫地僧。

涟水中专校长去教育局开会不鸟局长了。

……

这里面有些是谣言,有些是网友大量编造加戏后的自嗨,然后正规媒体和自媒体跟风附和,舆论策马奔腾。

网上出现各种同学、邻居、朋友、参赛者,爆姜萍同学的料。

我看到最离谱的是,排名第13名的中科院数学博士刘奔,在抖音发言夸赞姜萍,然后被各路媒体拿去宣传。

结果这个刘博士,没搞清楚中科院不是中科大,把定位锁定在安徽,被人扒出是个冒牌货。

在网上舆论狂奔的同时,线下的境况也让人称奇。

涟水县围满了记者和自媒体,祝贺的广告挂在当地商场LED大屏上循环播放。

涟水文旅也发视频宣称,“涟水不大,盛产学霸”。

媒体报道,姜萍家比较贫困,住的房子破败不堪。

有企业家带着礼物和5000块钱现金,跑到姜萍家慰问,感谢姜父培养了好女儿姜萍。

有企业家看到姜萍家门口的烂路,拍着胸脯表示要把路修好。

村里给姜萍67岁的老父亲安排了禁止焚烧秸秆的巡逻工作,一个月900块钱。

而且,村里表示已经为姜萍家申请了低保,6月底7月初就能审核下来。

这些当然都是好事,但来得太巧了。

随着舆论的汹涌,我对姜萍同学有种隐隐的担忧。

自姜萍引爆舆论以来,对她的质疑越来越多,比如质疑她在开卷考的预赛中作弊,质疑她在采访里的板书是错的等等。

我对数学不甚了解,个人倾向于认为,她的成绩是真的。

她能在资源缺乏、条件不足的环境下,秉持着对学习的热爱,难能可贵。

但在铺天盖地的热搜面前,我觉得这个17岁的女孩子,大概率无法坦然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关注和影响力。

她现在更像一个被舆论推出来的符号,满足媒体造神的流量需求。

按照互联网舆论的发展习惯,现在是热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造神期,按规律,热度再过几天,就要走到大面积质疑和挑战的阶段。

且她之前参加的是预赛,后续还有决赛,要是发挥失常或者不如预期,之前夸奖的流量都会瞬间变成反思和质疑。

被造神者随时都有跌落神坛的可能,但造神者只会吃着人血馒头、收获满满的流量。

所以,本文的重点并不是姜萍同学,而是讨论这种拱火造势一路狂飙的舆论乱象。

特别是这几天在各大社交平台,某些人夹带私货,借着姜萍同学的成绩,围攻高考制度,围攻高校录取制度,逼迫国内高校破格录取。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就真的没姜萍什么事了。

我们承认目前教育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不管合理与否,为达到自己目的,而把一个孩子给推到前台去利用,都是非常下作无底线的行径。

最后,

我衷心祝愿姜萍同学在未来能秉持初心,不管是数学专业还是服装设计,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也祝愿那些蹭热度、夹私货、吃人血馒头的无良媒体和营销号,尽快倒闭。

-END-

0 阅读:28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