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再现“杀猪盘”事件,VIVO成受害者!

新洞察 2024-06-20 20:11:57

中国企业,又被印度明抢了,这一次倒霉的是手机品牌vivo。

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干这种事了。

2023年,vivo在印度的出货量2600万台,超越小米,仅次于三星,排名第二。

由于手机市场已被中国品牌支配,因此印度政府要求本国寡头塔塔集团收购vivo印度公司至少51%的股份。

印度政府还要求,在股权收购完成后成立的合资公司中,高管也要印度化,vivo的销售渠道也要交出来。

这就是赤裸裸的明抢!

对于vivo来说,可谓是一个晴天霹雳,多年的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从2014年拓展印度市场以来,vivo用了10年时间,已经把印度市场最难构筑的部分,基本完成了。

包括工厂、设备等基础设施,高管团队、生产人员,以及庞大且完善的分销渠道。

正是依托这一整套体系,让vivo在今年Q1实现了19%的市占率,在印度市场的所有手机品牌中排名第一。

然而印度人一句话,vivo就要把多数股权交出去。

就像养肥的年猪,到了被屠宰的时刻。

中国的手机品牌,这几年在印度的日子都不好过。

自2022年以来,小米、华为、vivo、OPPO等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业务,受到《外汇管理法》、《防止洗钱法》等法律的严格审查。

小米,2022年7月因涉嫌非法向境外汇款,部分账户资金被印度政府冻结。同时,印度税务机构要求小米补缴税款8700万美元。

华为,2022年3月被印度政府调查,随后被要求补缴税款5200万美元。

OPPO,2022年7月被印度税务调查后被要求补缴税款5.51亿美元。

Vivo则更惨,先是2022年7月被印度税务机构调查,要求补缴税款2.8亿美元,然后在2023年12月两名中国高管被印度政府拘留。

先罚钱,再扣人,现在升级到强行抢占股权了。

今天你是“vivo印度”,明天就给你变成“印度vivo”。

新闻报道说,vivo和塔塔集团现在因为估值问题谈不拢,印度政府还在施压。

小道消息称,现在vivo高管已经不去印度了,只敢遥控指挥印度市场的策略执行。

但按照印度这骚操作,就算价格谈拢了又如何?用印度卢比交易,你去哪里花?钱还是留在印度,等于vivo白送给印度了。

不光是手机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出海,也在印度吃了瘪。

2023年的时候,印度就强行逼迫上汽名爵印度子公司,出让51%股权。

最终印度JSW钢铁集团持股35%,投资基金持股8%,员工持股5%,经销商持股3%,合计持股51%,而上汽名爵只有49%的股权。

虽然上汽名爵称股份转让已经收回成本并盈利,但印度这种等你投资完了就来摘果子的做法,确实有点让人恶心。

汽车行业搞合资公司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国内的一众合资车企,都是中资50%外资50%。

你要进入中国市场,就要接受这个明码标价的条件,然后中国市场对你全面打开。

可印度呢?它不是这样。

它先给你各种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先把你忽悠过来,等你出钱出力把厂子建起来,生产线搭起来,它突然跳出来说:

“这公司你不能100%持股,必须出让51%,将控股权交给印度。”

其实不光是中国企业,但凡有在印度市场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最终都逃不开被吃大户的命运,欧美巨头也不例外。

比如,谷歌、苹果、亚马逊、诺基亚和三星,都遭到印度政府数十亿美元罚款。

说好听点,印度是外企坟场,说难听点,印度是全球化下的杀猪盘。

谁信了,谁去了,谁死。

面对这种毫无信誉的的国家,钱真的没有那么好赚。

要么你像华为一样,你搞我一次两次,我就彻底放弃印度市场。

要么你像特斯拉一样,莫迪说得天花乱坠,马斯克微微一笑就是不去。

要么就像比亚迪一样,跟印度做生意,不投资,不建厂,纯代理,仅出口,先打钱。爱做不做,不做拉倒。

经验教训证明,中资企业去印度,就是火中取栗。

想去印度赚钱,必须得一手玩资本,一手拿菜刀,不然除了交学费,啥也剩不下。

-END-

1 阅读:97

新洞察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