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开始自媒体写作以来,有两种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一种声音是,普通人别去做自媒体了,根本赚不到钱,然后晒出了自己每天几毛钱的收益;
另一种声音是,普通人一定要去做自媒体,坚持下去可以月入过万甚至几万,天花板很高。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曾让我看得很懵,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
但是在这个圈子待了几年,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两种说法都是真的。
没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都是真的,而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差别。
在我看来,在于现身说法的人,是否运用了以终为始的思维去做自媒体。
01.做自媒体,最怕盲目跟风入局
以终为始,就是想做一件事时,不立即行动。
而是先从想要的结果出发去思考,然后倒推出过程,知道每一步该如何走,最后才开始行动。
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以结果为导向,来做一件事。
但扎心的是:没在自媒体持续赚到钱的人,普遍缺乏这种认知思维。
前几天刷今日头条时,发现很多人都在聊一个现象:很多曾经几十万粉丝的作者停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什么原因?其实用脚想想就知道,当然是赚不到钱了。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一个几十万粉丝的博主,居然也赚不到钱了,不可能吧?
基本上认为不可能的,都是外行,以为粉丝越多,赚钱自然也会越多。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来聊聊其中的逻辑,你一听就明白了。
想在自媒体赚到钱,有两种方式:打造个人IP和依靠流量。
打造个人IP,是指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技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去赚钱。
而依靠流量,就是靠文章或视频的阅读量、播放量,赚取收益。
这种方式下,文章或视频的阅读量、播放量越大,收益就越多。
除此之外,还有种特殊情况,就是当一个新的自媒体平台出现时,流量收益往往也会更多。
因为这个时期,平台上能吸引用户的作品太少了,想留住用户比较困难。
所以平台就会大力补贴发布作品的作者,鼓励他们发布更多作品,同时也鼓励更多创作者进来。
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城市建了个大商场,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吸引各大品牌商入驻。
怎么吸引呢?当然是大力补贴了,比如入驻后可以免三年房租。
这么好的事,各大品牌的商户自然会喜欢了,于是一大批商户就这样成功入驻了。
商场也依靠这批商户,在当地成功打响了知名度,人气爆满。
等三年过去,商场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对待商户的态度也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不仅补贴都没了,而且想要入驻,还要先一次性付一年的房租。
但即便商场的态度如此强势,很多商户依然争着入驻,只为了把商场高涨的人气转化为自家成倍增长的销售额。
02.盲目入局自媒体,很难持续赚到钱
同样的道理,今日头条当初就是这样吸引创作者,打开局面的。
不仅给你额外的补贴,还送你流量,推荐你的作品,可是当创作者越来越多,平台有了更多话语权。
就慢慢把补贴降低,把送的流量收回,同时创作者想要出爆款的难度也增高了。
两者相叠加,结果就是创作者赚的钱越来越少,所以走到停更这一步很正常。
也就是说,想靠吃平台的红利期获得流量收益赚快钱,根本无法长久。
而这,就是几十万粉丝博主断更的底层逻辑。
反观那些能在自媒体持续赚到钱的人,他们在入局时就不会这么盲目。
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想走怎样的变现方式,是流量收益、接广告、带货还是知识付费或咨询服务。
其次考虑的是,自己想通过怎样的展现方式去变现,是图文写作还是拍摄视频还是搞直播。
接着会在擅长区域和能力区域找交集,思考想做什么领域,能持续做什么方向的内容。
以确保自己的定位方向,能持续不断地保持更新。
然后继续在这个重合部分和自己想要的变现方式、展现方式三者之间,找重合区域。
从而排除干扰项,进一步缩小范围,确保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比如,我想写明星八卦故事,去赚取流量收益,那你要重点考虑的就是。
自己有没有持续写爆款的能力,虽然明星八卦天然自带流量,但是流量收益非常依赖阅读数据。
也就是说,偶尔出几个爆款虽然能赚到不少钱,但想要持续保持这个收入却需要持续写出爆款才行。
最后才考虑的是选择哪个平台,平台的选择也不是哪个平台火就选哪个。
而是重点考虑,平台的受众人群和自己的内容方向、内容形式匹配度高不高。
比如,今日头条的受众人群年龄整体偏大,更受欢迎的是偏家长里短、八卦狗血的内容。
那么,在这个平台分享深度知识类型的内容,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公众号和知乎显然更适合。
想做一个时尚穿搭博主,那么首选的平台肯定是小红书,因为小红书大部分的受众人群是年轻女性。
这一系列问题,想清楚弄明白后,就不会盲目挤进一个很热的赛道或平台了。
因为凡是自己不擅长、不喜欢、不适合的方向或平台,都长久不了。
写在最后:
坚持读书写作的这几年,越来越认可这句话: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做自媒体也一样,认知水平越低,越容易盲目跟风。
而认知水平越高,方向和路径则越清晰,也更容易做出成绩,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