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又一次将扩内需重任交给青岛

青记爱观察 2024-05-24 09:14:28

全力扩内需的关键时刻,青岛再次领到重任。

5月17日,由商务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山东站暨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这是继商务部等14部门4月联合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后,在全国开展的“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和“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系列地方站活动之一。

活动上,家电巨头海尔、海信,电商巨头京东、苏宁,循环经济平台转转分别发布了以旧换新政策,合力推动家电换新。海信、澳柯玛、创维、格力、TCL、苏宁易购、利群集团等家电生产流通企业分别与8家回收拆解企业、平台签订合作协议,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以家电下乡为代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正是从山东和青岛等三省一市开始试点,2009年2月推广到全国的。

彼时,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恒大、碧桂园等一批高周转房企称雄,作为房地产下游的家电市场在野蛮扩张中不断扩容。

十五年后,再次启动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

当全国城市化进入存量时代,房地产野蛮扩张时代过去,下游的家电市场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消费需求同样向智能、绿色、节能演变,面临从“有”到“优”升级。

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已进入新型工业化时代,大规模设备更新需求旺盛,设备更新已成为工业领域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一边是消费升级,一边是产业变革,这也是国家层面新一轮扩内需将消费品以旧换新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放到一起的原因所在。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既是一盘扩内需的行动,也是下一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棋。

对于青岛这样的传统家电产业大市来说,通过本轮家电以旧换新下好产业变革、技术创新这盘棋,更为关键。

1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已超过30亿台。由此测算,家电的更新换代,将可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山东是家电生产大省,青岛是全国重要的家电产销大市,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2023年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等主要产品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6%;同时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完善。

据统计,2023年,山东全省家电零售额670亿元(不含手机和电脑),其中以旧换新或是更新消费占比便超过70%。

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以旧换新意愿,山东诚意满满,通过争取中央、省级和企业拿出了真金白银资金支持。

活动现场,山东省商务厅发布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举措。包括坚持把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促消费的首要任务,聚力整合“五种资源”,放大政策效应。

目前,山东已统筹中央及省级支持资金16亿元;争取10家金融机构承诺让利超过3亿元;推动京东、淘天等电商平台推出以旧换新服务,加大补贴投入力度;引导海尔、海信等家电生产企业投入4.6亿元,100余家家装企业集体让利近2亿元。

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更重要的一大看点在于旧家电的回收再利用。

此前商务部等联合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明确指出,要以便利城乡居民换新为重点,健全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打通废旧家电回收“静脉循环”堵点,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

基于此,本次活动重点举行了“以旧换新回收拆解供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海信、格力、澳柯玛、创维、TCL、利群、京东等8家家电企业和电商销售平台,分别与8家循环回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让家电以旧换新形成完善的服务闭环,惠及千万消费者。

旧家电再循环形成产业链,青岛循环经济也将得到迅速发展。

在家电回收拆解方面,2022年9月,海尔在莱西打造的行业首座融合“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为一体的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正式投产运营。

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拆解产线

该工厂建立起全品类家电拆解线、塑料改性造粒线工厂,一小时能拆解120台废旧冰箱,拆解物再生的循环新材料,可直接替代原生材料应用于汽车、办公、包装等多个领域,有效缓解当前原材料短缺等问题。2023年,工厂回收数量占到山东省回收总量的63.8%。

另外一家落户青岛的循环经济龙头转转集团,在青岛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多品类智能质检中心。活动上,转转集团副总裁宋阳表示,2024年,转转集团将在全国布局超过750家回收门店,持续强化上门回收网络建设,并出台新一轮回收补贴,在2023年1亿元的基础上增幅30%,撬动消费。

2

本轮家电以旧换新行动的背后,是扩内需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还专门组织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份到海尔智家三翼鸟青岛001号店、海尔一里城社区量子小店、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家电以旧换新调研,并在海信召开家电以旧换新座谈会。

作为社消总额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全国家电产业重镇,青岛在本轮家电以旧换新行动中,要肩负起打造北方家电换新样板的重任。

从消费数据看,青岛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18.9亿元,增长7.3%,社消总额在北方仅次于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北方第二城。

根据2023年底出台的《青岛市扩大内需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青岛社消零售总额突破7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而山东的目标是,202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

另一北方城市天津,2022年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

抓住本轮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消费市场扩容升级,也成为青岛消费再突破的“必选项”。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利好是,对于海尔这样将电商平台总部注册在青岛的企业,其线上销售数据将在青岛市纳统,这将为青岛经济增长带来实打实的贡献。

海尔、海信和澳柯玛等青岛企业也在抢抓这样的机遇。

比如,海尔智家于4月17日率先在行业启动绿碳计划,提出了美居换新、健康换新、智慧换新、绿色换新的四大焕新主张,以全系列科技新产品和智慧场景,将补贴范围覆盖到冰箱、洗衣机、干衣机、空调、热水器、净水机、烟机、灶具、蒸箱、烤箱、冷柜、电视机、扫地机器人、电脑等十大品类的以旧换新型号数千款,补贴金额最高达2000元。

海信则于2024年持续大力推进旧换新活动,投入以旧换新、消费品消费补贴,补贴总预算不设上限,补贴范围涵盖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总计约500个型号,消费者可以凭借任意品牌的旧家电享受最高2000元的换新补贴。

3

消费端升级倒逼全产业链升级,青岛智能家电产业将进一步向上游高附加值、高技术环节延伸,做强产业实力。

比如,过去对冰箱的要求是冻得住、冻得好,只有冰冻、冷藏等2个功能区,现在则更讲究食物锁鲜,能实现肉类、海鲜等产品冷冻口感、营养不变。

为满足这一需求,卡萨帝研发出磁控冷鲜原创科技,以“利用磁场、抑制成核结晶保证细胞完整”的原理,达到了“存储10天、新鲜如初”的效果。

在工厂制造端,也将诞生一座座智能制造工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建立起更高效的供应链,持续升级用户体验。

而随着全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铺开,青岛也在以更高的站位谋划新一轮产业变革。

尤其是,如何与青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等行动相结合。

青岛市政府印发《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分阶段提出了到2025年和2027年的目标任务,鲜明地指向了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青岛方案还特别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比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产业集群培育专项强链计划,推动重大装备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硕果计划”,在先进制造领域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从中不难看出,青岛希望借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抓住全新的产业革命机遇,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脱胎换骨”。

以家电领域为例,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除了消费需求端的产品升级,更重要的变革来自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对家电行业的冲击和融合。

比如,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发,以及激光雷达、视觉算法、AI芯片等软硬件环节的不断突破,家庭服务机器人也将迎来爆发时刻。

显示技术从LCD、MiniLED到OLED再到MicroLED的技术变革,以及显示芯片的迭代,不断驱动电视升级。

在这一过程中,新市场主体、新增长点的培育也至关重要。

比如海信旗下电视芯片企业信芯微、循环经济龙头转转集团、家电回收拆解的海绿源循环科技等,都将借力实现迅速发展。

0 阅读:0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