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0区市一季度成绩,谁在拖后腿?

青记爱观察 2024-05-10 05:11:47

4月30日,青岛10区市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从增速看,共有4区跑赢全市平均线(5.9%)。

其中,作为全市最大经济体量的西海岸新区增速6%,继续起到压舱石作用;市北延续去年全年的反弹势头,增速达到6.3%,位列第二,市北也是唯一一个在GDP增速、投资增速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均跑赢全市平均线的区市;李沧以6.6%的GDP增速列十区市首位,成为最大黑马;作为青岛传统经济重镇的胶州市、市南区、即墨区则开局不利,增速垫底。

在一季度开局不利的前提下,胶州、即墨和市南能否一改颓势,也将成为左右青岛全年经济增速的重要因素。

从财政数据看,一季度,各区市的财政收入情况都不容乐观。

5个区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大幅拉低了全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这其中,既有经济承压、减税降费等客观因素,也有各区市自身产业结构、优质市场主体储备不足的主观原因。

1

一季度,西海岸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196.47亿元,延续了去年首季突破千亿的势头。

从GDP贡献度看,西海岸新区的GDP总量占全市比重已达到31.96%,较2023年的31.75%进一步增加,龙头引领地位也进一步夯实。

其中,社消零售额这一重要指标表现出色,一季度实现302.4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增速8.2%,位列第三。

此外,西海岸新区一季度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增速3.1%,高出全市(0.9%)2.2个百分点。

从下一步发展看,西海岸新区加速落地的一批规模体量大、产业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项目,还将进一步释放活力。

比如,京东方青岛基地达产后年产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2.3亿片,产值超百亿元。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万达光电(青岛)智造生产基地预计一期项目达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3000万元。

2月26日,青岛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西海岸新区共有总投资385.5亿元的36个项目参加全市集中开工,总投资988亿元的257个项目在区内集中开工,涵盖海洋经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崂山区则保持往年的高增长态势,以6%的GDP增速,与西海岸新区并列全市GDP增速第三。

投资和工业是拉动崂山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

一季度,崂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仅次于市北,位列全市第二。

重点领域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4.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1.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37.1%。

工业领域,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崂山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一季度,崂山第二产业增加值74.08亿元,同比增长12.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位列全市第三。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5个百分点,有力支撑起工业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以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为例,今年以来,产业园已落地欢创科技、小派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年内产业规模力争增长60%以上。

2

作为全市城市更新建设的主战场,市北区和李沧区都在抢抓这一机遇。

李沧GDP增速达到6.6%,从2023年(4.5%)的垫底,逆袭成全市第一。

尤其是在投资方面,李沧一季度表现亮眼。

今年一季度,李沧固定投资增速达12.8%,全市排名第三。当前,李沧区24个重点项目已有21个开工在建,开工率87.5%,实现投资37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的半数。

比如,总投资15亿元的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不过,受限于自身优质市场主体的储备不足,李沧的财政收入表现不佳。

1-3月份,李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2亿元,同比降低27.7%。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1.4%。

除受减税降费以外,李沧官方将财政收入负增长归因为“区内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

从项目引进到转化为最终的财政收入,李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北延续了上一年的增长势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均跑赢全市平均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93.52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2。投资、消费、工业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也都位居全市前三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4%,位列全市第一。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0.5%,高于全部投资47.1个百分点。

市北区将低效片区升级改造和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紧密结合,在优质产业项目导入上不断突破。

截至目前,山东海洋数字科技中心、东软载波创新中心、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已开工,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实训基地项目正式复工,市北区首个M0项目预计今秋交付,山东首店京东MALL预计9月开业、青岛第一家国际邮轮公司区域总部落地……

在消费领域,市北同样收获颇丰。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43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升7.9和2.6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39.9%。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19.2%。

城阳、平度和莱西在工业、投资等方面都有明显起色。

尤其是城阳,作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的重镇,城阳工业的回归对青岛全市意味着更大的贡献。

一季度,城阳工业增加值对全区经济贡献度达72.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列全市第3位,上拉GDP增速3.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4.1%,上拉全区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5.8%、19.9%、16.7%、14.2%、11.0%,合计上拉行业增速5.4个百分点。

3

相比之下,市南、胶州、即墨这三个对青岛全市经济影响较大的区市,表现低迷。

三个区市的GDP增速在十区市中,排名倒数三位。

工业颓靡、投资失速,是拉垮即墨经济增长的主因。

一季度,即墨GDP增速(5%)、投资增速(3.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均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一。

胶州在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二、消费增速全市第一之下,整体GDP增速却只有5.3%,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很大程度还是受投资增速拖累。

一季度,胶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二。

长远看,以上合示范区为依托,胶州未来还有很强的发展动力。

3月,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春季项目集中签约暨如意湖总部基地启用仪式上,上合示范区“五大新城”总投资超400亿元的36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涵盖物流贸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五大新城”发展主导产业。

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胶州需要在项目投资的落地进程和投产转化上把好关,提高项目引进的含金量,让更多项目转化为税源,再来反哺胶州的投资建设。

3 阅读:1292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