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康复大学,如何赢回认可?

青记爱观察 2024-06-14 03:20:03

一再拖延的康复大学,终于正式迎来了正式招生。

6月11日,康复大学本科招办官微发布推文,6月15日开放校园参观。

据山东商报采访获悉,今年康复大学确定5个专业启动本科招生。

不过,康复大学尚未直接透露5个具体专业名称。

根据康复大学校园开放日公告中的报名环节的意向报考专业问卷设置中,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生物信息学等5个专业赫然在列。

据了解,康复大学此前已经分两批申报8个本科专业,其中首批申报的专业是康复物理治疗、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应用心理学,第二批申报的是康复作业治疗、康复工程和运动康复。

其中,备受关注的临床医学如果能顺利实现本科招生,无疑将成为康复大学首次本科招生的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大学此次很可能是面向全国招生,同样于今年获批的深圳理工大学今年只面向广东省内招生。

但考虑到康复大学此前的一再拖延和种种不专业操作,首次本科招生的分数很可能不会太高。

1

康复大学此番招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没有国字号加持下,外界对康复大学知之甚少,甚至不少将其与野鸡大学相提并论,在招生生源和分数上可能要吃亏不少。

实际上,这种误解背后,是康复大学筹备过程中不够主动积极与外界沟通的结果。

过去几年,康复大学本科招生一再推迟,根据教育部的反馈,康复大学在师资引进和校园建设都存在诸多短板。

与此同时,康复大学的附属医院从市立医院再到市中心医院,诸多变化曾引发诸多质疑。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康复大学的附属医院中,市立医院和中心医院都赫然在列。

但在面临外界质疑时,康复大学都没有对外界做出回应。

这些问题背后,当然可以归咎为康复大学筹备团队个别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问题。

但在更高层面看,康复大学的管理机制也需要反思。

简单说就是,康复大学是否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官本位思想里,而导致跟康复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定位背道而驰?

比如,在人才引进时,个别工作人员的官本位作风很大程度也会决定了人才对一座新建高校的观感。

在康复大学正式去筹之后,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可能将使得康复大学这样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失去应有的价值。

2

回到当下,康复大学最应该做的就是向外界说清楚自身大康复学科的定位和师资力量、国家省市的重要支持等。

根据其招生介绍,康复大学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2024年启动本科招生。学校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秉持“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以“康复+”为引领,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康复大学似乎都跟残疾人绑定在一起,目标主要是培养康复医生、辅助器具工程师等。

实际上,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不仅仅包括康复医生,更涉及到包括仿生材料、仿生机器人、医疗器械等人工智能和硬件的研发和创新。

比如,康复大学引进人才、副研究员易兵成,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材料介导血管修复与功能康复的调控机制,并通过不断改进结构仿生型材料(如静电纺纤维)理化性能来提高细胞对支架的生物响应特性,促进心血管疾病治疗与修复。

而且,康复大学不仅仅面向残疾人群体,同样也是为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人才支持。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率的不断攀升,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将愈发广阔。将康复医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强该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还能为国民健康需求提供战略性储备。

然而,我国康复医疗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严峻。据《柳叶刀》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显示,我国康复需求人口高达4.6亿,但康复医师的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这一庞大需求。据估算,我国康复医师的数量应达到4.5万至6万名,而截至2020年,全国康复医疗行业执业(含助理)医师的数量仅为1.64万人,仅占整体医师规模的0.5%。

也因此,未来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不仅仅是指简单的医疗护理,而是医学理念与智能硬件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

此外,站在青岛全市层面看,如何将青岛的气候条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和康复大学的高校优势充分结合,也将成为康复大学提高吸引力的关键。

0 阅读:15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