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强市,为何都在建新型研究型大学?

青记爱观察 2024-06-22 08:57:42

又是一年高考报名时,高校选择依然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今年有所不同的是,教育部分别批准了位于青岛和深圳的两所新建大学的本科招生计划。

一所是位于青岛的康复大学,一所是位于深圳的深圳理工大学。

在《教育部关于同意设置深圳理工大学的函》中,教育部对深理工的定位是——

“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实际上,康复大学的定位同样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青岛和深圳,全国其他经济强省和地市也都在发力建设研究型大学。

2022年,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参与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首次实现本科招生。

而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出资100亿元建设的福耀科技大学,中国芯片首富、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捐赠300亿元建设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也都在筹备中。

此外,一众行业巨头也下场筹办高等院校。

比如,格力电器创办了珠海格力职业学院,“铝王”魏桥创业集团与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共同筹建滨州理工大学(原渤海科技大学)。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密集筹建和获批,对报考人数连续突破历史新高的历届高考生来说,是一大利好。

但根据出生人口变化,2035年以后,高考人数或将出现大幅减少。

在这个背景下,密集筹建新型研究型大学也有了更重要的价值。

简单说就是,未来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径,不再像以前一样贪大求全的综合性、规模化办学思路,而是向专业特色更鲜明、更加突出学科的交叉型和扁平化设计“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与之相对的,根据新京报的评论,未来大学的评价体系很可能发生变化:

“应对接下来10年的高等教育学位需求,以及随之的适龄学生减少,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首先要改革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

1

一所新大学从筹备到奠基动工再到正式获批招生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在5月15日公布的24所学校名单中,深理工和康复大学(筹)两所院校的筹建见识分别是6年和5年,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西湖大学的筹建时间长达7年。

这是因为,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对于普通本科学校的设置有诸多要求。

比如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校园基本建设规划、拟建学校的经费来源和财政保障等等。

近几年获批招生的几所新型研究型大学,虽然筹建时间不尽相同,但在筹建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共性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是,学校背靠科研机构,师资水平更高且更加国际化。

深理工一直以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中科院基因而著名。

其中,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樊建平,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

深理工筹备办副主任赵伟,是澳门大学第八任校长,2011年被中国科技部委任为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截至目前,深理工已集聚一支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长聘教师有41人在海外获得终身教职,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又如,国内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2023年,学校以23名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总人数,登上了《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第六版)》,并位列全国高校第72位,排名超过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双一流”高校。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目前已正式签约引进80名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教学科研负责人,包括院士11人,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会士17人,各领域顶尖讲席教授22人。

二是,这几所新学校都拥有体量庞大的资金池。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由韦尔股份创始人,中国芯片首富、宁波籍企业家虞仁荣设立的教育基金会创办。

2020年,虞仁荣成立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旨在资助宁波创办一所对标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

公开资料显示,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将投资100亿用于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将投入200亿元以上的办学资金,保障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及大学的基本运营费用。

2023年,虞仁荣向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1000万股股权。

在山东省内,正在筹建的滨州理工大学(原渤海科技大学)由魏桥创业集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滨州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共同筹建。

2022年8月,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表示,大学建成之后,魏桥创业集团每年将向学校捐赠5亿元,持续20年投入资金100亿元。

2023年,滨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首批硕士生顺利毕业。

2

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也是筹建大学的关键影响因素。

面对高校实力与经济水平不匹配的困境,201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疯狂填补短板。

广东省教育厅此前发布的《关于2021年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资金安排方案》中,明确提出,从2021持续至2023年,共计投入约106.5亿元助力高校“冲补强”。

在省级层面的大力推动下,广东的高校建设已经尝到了“甜头”。

其中,一度被认为是“高校洼地”的深圳,目前已有15所高校。截至2023年6月,深圳全市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6.2万人,专本研比例为37:40:23;专任教师数9206人,其中博士占比72%,在全国排名前列。

同样受困于高等教育实力的浙江省,也于近几年开始奋起直追。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中,“形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被列为全省发展目标之一。

2023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

今年3月21日的浙江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教育厅表示,将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做好“扩容、提质、补短、强特”四方面文章。

目前来看,西湖大学的成果已经显现。

西湖大学在《2023年ARWU(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国内高校第89—110位。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已于2022年招收首批研究生。本科生招生将在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大学后开始。永久校区(第一期)预计于2025年建成。

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三足鼎立”的格局雏形已现。

3

这些新筹建的“小而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还有一个共同点: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紧密关联。

合肥相关领导在谈到合肥历史上“最持久”的投资时明确表示:

“合肥与中国科大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而且历久弥新。没有中科大,合肥难有今天这样出彩。中科大有今天,也有合肥出的力。”

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引领的新阶段,科教力量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方面,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已经打通;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相关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比如,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而建的深理工,自筹建之初,便确定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大学”的方向。

2023年,深圳市出台“20+8”产业集群政策,即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力,同时布局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8个未来产业。

而深理工首批设立的7个学科交叉专业学院,即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药学院以及算力微电子学院,恰好与“20+8”产业集群高度契合。

据了解,深理工在筹建期间,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等QS前100的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士1300多名,博士400多名,75%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

其中,深理工-南科大首届联合培养硕士毕业生就业升学率100%,1/3前往华为、中兴等高新企业工作,其余前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

在6月15日举行的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开放日活动上,深理工招生工作处副处长钱振斐对深理工“包就业”的保障政策进行了回应。深理工与深圳先进院的众多孵化企业和合作企业都将大力支持深理工的发展,“我们的理念是对首届的学生‘包就业,就好业,高新科技就业,高质量就业’。”

关于城市与高校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同行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有一个概括:

“一方面紧密匹配城市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大做强做优城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又合理配置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资源,统筹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平台、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位于青岛、刚刚获批的康复大学,同样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仅为青岛这几年稍显停滞的高校引进打了一剂强心剂,也为整个城市生物医药康养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个更好的产学研融合平台。

6月15日,康复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安排了院士面对面、政策解读、招生咨询、专业介绍、校园游览等活动。现场为首批招生的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5个专业设置了咨询台。

据了解,康复大学今年将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湖南5个省份招收首届本科生。首批招生专业均与一流大学、顶尖科研机构、头部企业等合作,建立师资互聘机制,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医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转化成新兴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整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范式。

这也意味着,青岛需要站在城市发展更长远的角度,在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和高校人才培养、科创平台之间找寻“最大公约数”。

0 阅读:132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