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拼三年,青岛重回全国前十

青记爱观察 2024-06-20 07:22:17

青岛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看到。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4》,青岛反超成都、天津,紧随南京、苏州、武汉之后,排名全国第9。

考虑到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特殊身份,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参与的这份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也是自2014年《机遇之城》报告发布以来,青岛第二次跻身全国十强。

要知道,过去11年里,青岛在2016年晋级全国十强后,排名持续下滑,长期在第17、16名徘徊(2019年开始,北京、上海、香港和澳门4城也纳入综合排名中。)

2023年,青岛的综合实力排名开始强势上升,从2022年的16位跃升到11位,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第9位。

值得注意的是,影响青岛排名提升的最关键维度是“交通和城市规划”,青岛以217分排名全国第1,这是自榜单公布以来第一次荣登榜首。

交通和城市规划恰恰是青岛过去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2021年下半年,青岛启动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高架快速路、地铁、断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敢于啃硬骨头,取得了一项项突破。

而通过老城区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等物理空间建设,青岛还进一步为产业落地和成长打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在“经济影响”维度中,青岛以214分跻身全国十强,这也是近10年来首次。

但与此同时,高物价、低工资等一直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青岛在“成本”维度考量中,仅排名全国第47名。而在“智力资本”“技术与创新”“区域重要城市”等其他几大维度上,青岛相对表现得中规中矩,维持在11名到16名之间。

这些数据也说明了青岛这两年大力投入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体量小、成长周期长等问题,其产业价值究竟几何,还需等待时间的考验。

客观来说,相比于城市交通基建等维度可以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产业培育和成长方面无疑难度更大,不仅需要更专业的操作,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

比如,青岛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这几年都有一些不错的项目落地,一旦起势,无疑将对青岛的经济发展提供不可预估的助力。反之,一些不专业的操作,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可能会成为拖累青岛城市能级提升的最大阻碍。

1

《机遇之城2024》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人口、治理等十个观察维度、50个变量对全国57座主要城市进行考量排名。

先来看首次登顶的“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

“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考量的是城市的综合交通系统建设,这其中包含道路交通、公交出行、轨道交通、交通效率和绿化5个变量。

在“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考量的5个变量中,青岛“道路交通”和“公交出行”的均排名全国前十,分别位居第8、第9。

以“道路交通”为例。今年“道路交通”变量以各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和建成区路网密度作为子指标,衡量城市道路交通需求及道路交通供给能力。

据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显示,青岛以每平方公里5.5公里的城区道路密度位列全国第28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到2022年,青岛的城区道路密度都是5.4公里/平方公里。

同时,相比于2022年,市北区(7.4)崂山区(5.6)李沧区(5.3)城阳区(5.5)的城区道路密度分别提升了0.2、0.2、0.1、0.1。

无论是城市整体,还是具体到各个区市,青岛的城区道路密度较之前均有提升。

自2022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青岛全面发力快速路建设,相继启动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20多条骨干道路建设,道路设施体系逐步完善,极大促进了市北、李沧等城市更新建设主战区的道路网密度的提升。

尤其是,随着去年年底重庆高架路主线通车,青岛“四纵五横”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建成,市区快速交通真正成网成环运行。

根据规划,2024年,青岛将累计建成23条骨干道路、打通90余条未贯通道路,初步构建“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的路网体系。

再来看另一项首次跻身全国十强的“经济影响力”维度。

“经济影响力”维度包括知名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存贷款、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个变量。

这其中,青岛在“外商投资”这一变量的考核上表现亮眼,排名全国第9。

坐拥青岛自贸片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平台,近年来,青岛在不断对标全球先进城市,利用自身开放高地的优势,积极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和标准,展现自身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青岛投资落地。

世界500强阿斯利康半年内两度在青岛投资扩建,就是青岛对国际行业巨头吸引力提升的真实写照。

2

除了这两大维度,在其他几个维度的考量中,青岛也有不错的表现。

比如,“可持续发展”维度中,青岛在“绿色低碳”变量的考量中排名全国第3。

202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提出“双碳”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

2023年年初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青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

2023年12月,青岛与广州、杭州、沈阳等25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

截至目前,青岛共有39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92款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的37.4%。

再比如,在“文化和生活”维度中,青岛有两项变量晋级全国十强。

其中,“博物馆”变量排名全国第5。

截至2023年,青岛拥有各类博物馆125家,总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列。107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全市博物馆总量85.6%。

“消费活力”变量排名全国第9。

根据《机遇之城2024》显示,消费活力考量的是2022年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022年,青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8亿元,排名全国第12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6969.09元,在GDP30强中排名第7,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

最后,在“宜商环境”维度中,青岛在考量城市中非国有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创业活力变量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0。

3

在《机遇之城2024》十大维度考量中,青岛排名最低的是“成本”维度,全国排名第47。

这一维度5个变量的排名同样不尽如人意。其中,物价指数(第42)、出行成本(第34)、住房租金(第34)、写字楼租金(第46)、平均工资(第48)。

写字楼租金居高不下的问题,青岛一直存在。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2023年全国各大城市甲级办公楼情况,青岛甲级写字楼租金高达107元/平方米/月,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位居第六。空置率达39%,居全国第一,

这其中,聚集众多银行和金融服务类企业的崂山区,于无形中拉高青岛写字楼的平均租金水平。

工资低,则是青岛打工人的长期心病。

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青岛2023年四季度平均薪酬为9356元、中位数7500元,这一薪酬水平在全国38个核心城市中仅排名第22位,在全省排名第2,落后于济南。

显然,青岛薪酬水平与经济实力极不相符。

究其根本,青岛的薪酬水平低源于青岛大部分市场主体盈利能力弱、利润低。

而工业利润率低的根源,在于青岛偏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而大多数企业不重视研发创新。

这也是青岛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青岛的优势产业或正在发力的新兴产业,跟科研机构、高校专业等之间并不匹配。

此外,青岛这几年大力布局的新兴产业距离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集群还有不小的距离。这也导致青岛在留住年轻人口、吸纳高学历人才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高昂的生活成本,拥堵漫长的通勤成本以及城市生活便利配套性低,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青岛对高层次年轻人才的吸引力。

这些在《机遇之城2024》报告中的其他细分项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交通和城市规划”维度中,考量城市道路拥堵情况和交通通行效率的“交通效率”指标排名第34。

“城市韧性”维度中,用来衡量城市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养老保险”指标排名第35。

“文化与生活”维度中,电影院变量排名第23,公共藏书变量排名第36。

长远来看,新兴产业的崛起,不仅可以带来城市经济的更大增量,还能通过吸纳更大规模的高端产业和更多高素质人口,进而带动青岛产业能级的提升。

同时,还要把政策和支持落到实处,落实到关乎更多人、更大范围的教育、医疗等民生设施,以及高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 阅读:1571
评论列表
  • 2024-06-21 23:22

    好的都是些无关紧要,重要的啥也不是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