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淄博,今年最火的网红城市是哈尔滨。打开视频,没刷几下,很多都是关于哈尔滨的内容。
它的名字现在也不叫全了,把“哈”去掉,就叫“尔滨“。这样听起来比较亲切,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这就相当于三个字的人名叫的时候把姓去掉,直接称呼最后俩字。
但这“尔滨”一出,总有一股子你侬我侬的味道,有些琼瑶剧的感觉,就像“尔康、永琪、紫薇”一样,可谓是把地地道道的大碴子味儿变成了香酥软糯的江南味道。
前几天,广西的11个“小沙糖桔”勇闯哈尔滨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网络的热追,无形中又给尔滨带来了一波流量。
没想到后面还有大互动,广西的砂糖橘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哈尔滨,黑龙江的蔓越莓也去了广西。这些动作,都为我们的内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
说实话,这样的热点我们愿意热捧热追,比那些明星婚变,和一些狗血新闻正面、积极太多了。
另外,笔者佩服这些“小沙糖桔”的家长和老师,一个敢撒手,一个敢接手。三个老师带着11个小朋友就开启了几千公里外的游学。这在我们很多的小学中学都很难做到。
不得不说,有才的网友太多了,继广西的小朋友被称为小沙糖桔之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好像都有了专属的昵称。比如云南的小朋友叫小菌子,广东的小朋友叫小凉茶,都很有地方特色。
四川的小朋友则叫小熊猫。这个“小熊猫”好像有点侵占版权,我们的小熊猫不乐意了,因为大家的本意是小的大熊猫。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台湾的小朋友,被叫作小当归。虽然宝岛不产当归,但这个名字却是众心所愿、不言自明。
尔滨,如今火得一塌糊涂,成了目前最热门的旅游和网红城市。看似好像时来运转,其实人家背后也是做足了功课。
有众多网上的直播主们的宣传热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措施保障,再加上当地得天独厚的冰雪文化,给个小火星就能引爆全场。想不红都难,差的就是一个时机。
如今时机来了,那更是要抓住这个风口。看到新闻上,当地也是各种花式整活,亮出了十八般武艺,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压箱底的东西。
请来了鄂伦春、鄂温克等狩猎民族,从沈阳借来了火凤凰,在地下通道的台阶也铺上了地毯。可谓是诚意满满,细节满满。
这里面有泼天富贵(不知道这是谁想的词,整得跟劫生辰纲一样),外地人来到冰雪之城,那不至少得待上两三天,这期间的吃、喝、住、行那不都得要花钱,临走时多半都会买个伴手礼或当地特产。
这一波客流,无形中就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服务产业,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解放之初这里就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尔滨,她是东北第二大工业城市,国产的第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高压锅炉都诞生在这里。
往昔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东北现在是人口净输出最大的地区,不久前哈尔滨也跌出了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之列。没想到这次一炮而红,希望这波红利能够长久些,让大家在春夏秋天也能看看尔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