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第三大族自称中国“后裔”?典型黄皮肤,与当地人抗争百年

觅翠谈历史 2023-11-04 22:04: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提到阿富汗这个国家,多数人都会将其与战争、饥荒等负面词语联系起来。它矿产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坐拥金山银山,但三十多年的战乱,使得它被人称作“怀抱金山银山的乞丐”。

也正是因为连年战乱,有30多个民族在此交互杂居。其中普什图人是第一大民族,塔吉克次之,第三大民族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哈扎拉人。

(普什图人)

和其他民族不同,哈扎拉人的长相明显有着东亚特征。他们没有高鼻梁和深眼窝这类西亚特征。黄皮肤黑眼睛的他们更接近东亚人种,有些哈扎拉人也自称祖先来自遥远的中国。

他们的长相为何与我们如此相似,却生活在遥远的中亚?为什么他们会自称“中国人”?他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一切都要从哈扎拉人的民族起源开始讲起。

一、民族真实起源成谜,借助科技专家推测

哈扎拉人本民族的历史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记载,早已湮灭在岁月中,我们只能从周边国家的记叙中来推断他们的历史来源。

(哈扎拉人)

关于哈扎拉人的记载,可追溯到16世纪晚期。

在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帝国的历史记载中,都有哈扎拉人定居点的记录,这就说明哈扎拉人出现在中亚的时间要更早。

从外表上看,他们不像阿富汗大部分本土人民,既没有浓重的体毛,也没有深邃的眼窝与高挺的鼻梁。

(哈扎拉人)

将他们的照片与中国人相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有着黄皮肤和相对平坦柔和的五官轮廓。

那么他们是怎么来到中亚的呢?一些专家将目光投向了那位蒙古国横扫欧亚大陆的君主,成吉思汗。

在波斯语中,“哈扎拉”的意思是一千。一些学者从“哈扎拉”这一词汇入手,推断他们是蒙古族的后裔,拥有成吉思汗的血统。

这是因为,在13世纪,蒙古铁骑曾占领过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这些被征服的地区就留给少量军队驻扎。之后,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又实行千户制,派人驻守成吉思汗打下来的江山。

(蒙古铁骑)

这些蒙古军人在当地繁衍生息,后代就被称作“哈扎拉”,意为千户的后裔。

16世纪初,一些欧洲旅行家曾路经此地,那时的哈扎拉人还在说蒙古语。

但随着各民族进行通婚和融合,蒙古语被渐渐遗忘,现在的哈扎拉人多说波斯语,但其中还会夹杂一些蒙古语和突厥语,并不纯正。

此外,他们居住的房屋与传统蒙古包类似,饮食习惯也颇像蒙古人,喜爱奶制品。他们制作奶酪和奶渣的方式与蒙古人相差无几。

然而,这些都是史学家的推论,要想真正了解哈扎拉人的起源,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哈扎拉族人)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学者对哈扎拉人的DNA进行了比对调查,得出了科学结论: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蒙古血统。

由此可见,认为哈扎拉人有蒙古血统,是蒙古西征后驻扎在阿富汗的军队后裔这一说法,也并非没有道理。

(哈扎拉族人)

但这一说法还不够准确,剩下的人来自何方呢?对此,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哈扎拉人的祖先也可能是大月氏。

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纪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后来被匈奴击败,被迫迁徙到中亚。

而部分古书记载他们是羌族的后代,而古羌与汉族同出一脉。这也能解释为何哈扎拉人与我们长相类似,又是如何到达了中亚。

(大月氏迁徙图)

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能说明哈扎拉人在古代与中国确实有一定的族源联系,现在不可考的谜题,或许某一天将会解开。

二、受人歧视遭受迫害,南北矛盾不断恶化

历史上的哈扎拉人过得并不如意,而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他们与第一大族普什图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普什图人)

这是因为,哈扎拉人多信奉什叶派和逊尼派,而普什图人是逊尼派,教派之间将彼此视作异端。在一些地区,两族之间如果敢通婚,可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18世纪中叶,哈扎拉人因为受到普什图人迫害,被迫逃进山区过日子。他们只能住在山洞中,过着贫困的生活。

(只能住在山洞)

但常年统治阿富汗的是第一大族普什图人,不难想象,哈扎拉人的日子有多难过。双方经常发生争执,民族与信仰冲突让他们成为仇人。

在普什图人统治的时期,部分哈扎拉人不堪税负重压,多次选择了反抗,却遭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血腥镇压。

无数哈扎拉人失去财产,半数失去生命,幸存的人只能靠流浪谋生。民族仇恨深植在双方心中。

也许这就是后来哈扎拉人对外国的入侵较为淡漠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处境已经足够糟糕了,还能差到哪去?

(塔利班武装人员)

在1998年,成员主要为普什图人的塔利班又对哈扎拉人进行屠杀,如今的哈扎拉人,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三、贫困与战争后的焦土上,民族何时迎来团结

美国有一本著名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其中就描述了阿富汗战争中的故事。

主角阿米尔是普什图人,而他的仆人哈桑则是哈扎拉人。因为自幼形成的等级观念和宗教信仰,他对哈桑十分苛刻。

阿富汗民族间的矛盾,从此书中也可窥见一斑。故事的结局,男主角救下了哈桑的儿子,信仰与阶级的差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男主角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弥补了当年的过错。这本书也在2006年被授予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追风筝的人》剧照)

如今,阿富汗国旗的样式为黑红绿三色旗,黑色象征过去,红色象征鲜血,绿色象征未来。这片土地已经见证了太多的鲜血与战争,也许未来某一天,这片伤痕累累的焦土能迎来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未来。

0 阅读:0

觅翠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