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之女嫁大48岁李宗仁,继子坦言:比起郭德洁,我更喜欢胡友松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8-09 12:43:27
前言

1966年,27岁的胡友松嫁给比她大48岁的李宗仁,对于胡友松跟李宗仁这段婚姻,外界众说纷纭,其实就连李宗仁自己,也没想到胡友松会嫁给他。

巨大的年纪差并没有对他们的婚姻生活造成影响,身为知名影星胡蝶的女儿,胡友松在这段感情中也算是倾尽所有。

对于胡友松的表现,胡友松的继子李幼邻坦言:“比起郭德洁,我更喜欢胡友松,她就是我们李家的人。”

遗憾的是,结婚不到4年后,李宗仁就因病去世了,面对短暂的婚姻生活,面对48岁的年纪差,胡友松后悔嫁给李宗仁吗?

从“梅”到“松”

在认识李宗仁之前,胡友松已经是老百姓口中的“知名人物”,其中的缘由,来源于她的母亲胡蝶。

胡蝶,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她从小就对表演产生了兴趣,16岁那一年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和同行演员林雪怀订婚。

就在胡蝶以为自己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时,林雪怀因自身原因导致家族事业落败,为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胡蝶选择采取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中断这段错误的婚姻。

后来,胡蝶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潘有声。

潘有声是一位有担当的男子,当年胡蝶为了解决电影公司所遇到的棘手事件,在老板的引荐下见到当时上海响当当的大人物杜月笙,在酒会上,杜月笙向胡蝶表现出好感。

面对杜月笙的欣赏,胡蝶感到很为难,后来是因为潘有声的及时出现,才让胡蝶摆脱了困境,潘有声的机智和勇敢,让胡蝶认定他是一个可付终身的人。

后来事实证明,潘有声没有让胡蝶失望,胡蝶也没有看错人。

在胡蝶和潘有声的这段故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戴笠的出现,只不过后来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他跟胡蝶的故事也到此为止。

1949年,潘有声去世,胡蝶自此息影整整10年之久,潘有声的逝世,给胡蝶带去不小打击,她失去了往日的快乐,失去了美丽的笑容,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寂寞。

面对现状,胡蝶选择息影,彻底回归家庭,专心抚养儿女,她的儿子后来旅居在加拿大。

胡友松则是胡蝶生活在大陆的女儿。

胡友松原先的名字叫胡若梅,随母亲姓的胡若梅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她只知道自己是在上海出生的。

关于亲生父亲,胡若梅曾多次询问过胡蝶,但不管胡若梅怎么问,胡蝶只有一个答案:“不知道”。

她从小就跟着胡蝶一起生活在南京和上海,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但是胡若梅从小就不缺乏长辈的疼爱,因为胡蝶的身份,所以胡若梅自小也得到各位军官太太们的喜爱。

和同龄人相比,她拥有选择漂亮衣服的机会,也拥有乘坐小轿车的机会,为此,胡若梅从小就比同龄人成熟,她的眼界也比同龄人宽。

至于胡蝶,胡若梅坦言:“我对母亲的记忆不多,她一直在忙着拍戏,突然间我一睁眼妈妈就回来了,好多次是这样,我感到很意外,后来也习惯了。”

从胡若梅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她对胡蝶的依赖,她也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想拥有一个有母亲关怀的普通童年,奈何自己有个演员母亲,美好的现象终究只是想象罢了。

胡蝶工作是忙碌,但是她后来为什么跟女儿南北分居呢?

跟女儿南北分居并非胡蝶的意愿,在胡若梅6岁那年,她被医生确诊为是湿疹,为了能让她尽快恢复健康,医生建议她把孩子送到气候干燥的北方生活一段时间,胡蝶因为工作走不开,所以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张宗昌的太太沈文芝,让她带她去北方生活一段时间。

沈文芝不是贤惠之人,她对胡若梅并不好。1951年身在香港的胡蝶得知此事后,便来到北京,想带着女儿一起去香港,结果遭到沈文芝的反对。

后来,沈文芝不但挥霍掉胡蝶为女儿留下的财产,还把她赶出家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胡若梅已经长成大姑娘,她给自己改了名字,叫胡友松。

比起梅花,她更希望自己像松柏一样坚毅挺拔,也希望自己能像松柏一样有面对任何困难的毅力。

特殊的身份背景让胡友松性格变得孤僻起来,中学毕业后,她来到北京一家医院担任护士,在这家医院里,她遇到心仪的男子,她跟他都是医护工作者,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走到最后,失败的感情让胡友松悲痛欲绝,甚至扬言起誓:“我永远不结婚!”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感觉很绝望的时候,其实是一种转机,当你觉得非常开心的时候,也许就会有危机出现。”

胡友松感情上的转机就是一位名叫李宗仁的人。

久违的幸福生活

1965年,回归祖国的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还没来得及过上稳定生活,他的夫人就因病去世了,李宗仁能从美国回来,离不开周总理的帮助,得知李宗仁妻子离世后,周总理便打算给他重新介绍一下,可惜李宗仁都没有好感。

那么,李宗仁是怎么认识的胡友松呢?

那天,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曾经给胡蝶改过剧本,他告诉程思远,胡蝶的女儿胡友松或许适合李宗仁。

很快,胡友松的照片和资料便送到李宗仁手上。

胡友松对李宗仁的第一印象如何呢?

她说:“我想象李宗仁一定挺高大的,其实并不高,可是,很有军人气质,说话也是非常洪亮的。”

那么李宗仁对胡友松的第一印象如何呢?

胡友松透露:“他很喜欢我的外貌,所以见到我很高兴,他跟程思远说我就喜欢大眼睛,吃饭的时候,他一直给我夹菜,吃完饭我要离开,他还舍不得呢,能看出来他很喜欢我。”

李宗仁对胡友松的喜欢持续了很久很久。

1966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李宗仁和胡友松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关于这段感情,李宗仁也直言:“我们之间相差48岁,我没想到她会嫁给我。”

其实,对于结婚,胡友松也有着自己的考量,她知晓李宗仁的社会地位,跟李宗仁在一起,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未来有了保障,跟李宗仁在一起,自己也不用在医院上班了,更重要的是,她可以彻底摆脱沈文芝了。

胡友松27岁那年,如愿嫁给了76岁的李宗仁。

由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年纪相差太多,所以外界总是有不好的声音传来,面对外界的质疑,胡友松选择坦然面对,当她来到李家公馆后,首先向李宗仁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公开表明:“我来照顾他,钥匙和存折都不管,这些东西,你们看着就好。”

胡友松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她本身是学医的,所以在照顾人方面很有经验,她会亲自下厨给李宗仁做饭吃,得知李宗仁喜欢吃饺子,她就找师傅学如何调饺子馅,得知他喜欢吃油煎饺子皮,胡友松每次就多包些,冻在冰箱里,方便他下次吃。

她关心他,他也很在意她。

结婚后,李宗仁将夫妻二人的合影分别寄给国内外的亲人和朋友,并在每张照片反面写上“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看着李宗仁的做法,胡友松也发觉李宗仁是个心思非常细腻的人。

李宗仁的细腻部分也体现在他和胡友松的日常生活中。

李宗仁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半夜要喝上一两杯温开水,为了不打搅正在睡觉的胡友松,他总是特意脱了鞋下床走路,即便是严寒的冬天,李宗仁也照样如此。

他们年纪相差很多,但可以互相照顾,互相体谅,胡友松说:“李先生的很多亲人都居住在国外,我身为他的妻子,自然有责任照顾好他,照顾他,我无怨无悔。”

胡友松的真诚也打动了李宗仁的孩子们,尤其是长子李幼龄,身为胡友松的继子,他跟胡友松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

李幼邻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曾经因为母亲的缘故跟李宗仁上一任妻子郭德洁有隔阂,甚至可以说,他非常看不惯郭德洁这个人。

郭德洁是个非常自我的人,传统、家族礼仪、辈分关系在她太眼中似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在面对李幼邻的母亲李秀文时,她总是表现出一种目中无人的姿态,她的态度让李幼邻感到气愤,更何况,也是因为郭德洁的出现,才让他的母亲陷入孤寂中。

他们母子与郭德洁在同一屋檐下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是这一切也给李幼邻的心灵留下不小的创伤。

当他看到自己的父亲每个月都会把生活费送来,有的时候他也可以看到父亲给母亲留下更多的生活费,但此刻的李幼邻已经知道:金钱是买不来温馨的生活的。

由此可见,郭德洁的存在给李幼邻留下了童年阴影,他无法做到将她视为一家人。

但对于继母胡友松,李幼邻则抱着另外一种态度。

胡友松跟他父亲结婚时,他已经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了,他理解父亲内心深处的寂寞,也知道父亲需要有人陪伴,而且胡友松对父亲的照顾他都看在眼里,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李幼邻也意识到胡友松是个质朴的好人,对此,他直言:“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就是我们李家的人。”

爱一个人要说难也很简单,要说简单,也非常不容易,在常人眼里,胡友松和李宗仁是非常不搭的一对夫妻,但关起门来过日子,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胡友松和李宗仁在一起的日子并不长,仔细算来,他们的婚姻生活维持了不到4年。

1969年年初,李宗仁就因病去世了,李宗仁逝世的时候,胡友松也才30多,有人说,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必定会为她当年的选择而后悔。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胡友松来说,跟李宗仁在一起的那些年,恰恰是她人生中最轻松的一段日子,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也曾吐露:“跟李宗仁在一起,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在那些年月里,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真的爱我,他也是我最理想的丈夫。”

由此可见,身为胡蝶的女儿,在感情这部分,胡友松确实随了母亲,清醒且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把李宗仁留下的遗物好好珍藏起来,这是属于他们之间的回忆,节俭的胡友松始终保持节俭清廉的生活作风, 就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从没想过要变卖这些东西。

1969年到1982年间,胡友松先后把李宗仁留下的遗产、遗物上交给国库。当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她遇到了疼爱自己的李宗仁,也拥有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温馨时光,虽然短暂,但足够美好,和李宗仁在一起,对于胡友松来说,或许就是上天注定。

0 阅读:20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