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不该听信的四个“育儿老理”,尤其是第三个最该“屏蔽”

南蕾评育儿 2024-06-24 09:57:06

经常有家长吐槽:

“现在的孩子真娇贵啊!稍微说两句,眼泪就掉下来了”;

“你说打她吧,又怕她叛逆!不打又不听话”。

另一个妈妈也附和道:“要我说,还是老一辈的说得对,‘不打不成器’,该教训的时候别心软,不然孩子不会听话。”在教育上言论有很多,但是却不适用于每个孩子。好的父母都自带“屏蔽”的能力。有些教育,看似是大道理,实际上就是坑。尤其是这四个“育儿真理”父母千万别听信。

01孩子,不打不成器

老一辈总说“孩子不打不成器”。因此,如今还是有很多父母将打骂孩子当成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

然而,从心理学上来讲,“打骂教育”大部分属于情绪发泄,一旦渗透到教育中,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旦孩子生于“暴力”的家庭,体罚过后的心理伤害,会让孩子不可避免地出现自卑、懦弱或者性格上的暴戾与极端的人格。每个父母,都该有一双“温柔的手”牵引着孩子前进。被温柔对待的孩子,才能拥有爱人的能力。

02苦自己不能苦孩子

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父母,很多内心都存在着“弥补孩子”的思想,总觉得自己儿时匮乏的东西,都尽力去弥补孩子。有些父母千方百计为孩子创造舒适优良的生活环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穿名牌衣服,用新潮电子产品,天天刷手机追明星……然而,过度的给予之后,却让很多穷人家养出了“富二代”:孩子因为没有苹果手机让父亲下跪;女孩因为父母生活费给得不够大骂父母是“废物”……无限满足的背后,换来的是孩子挥霍无度、藐视父母、目中无人、好吃懒做,最终变成一个只会索取,不会付出的“巨婴”。好的教育,不是无限的给予,而是给孩子学会动手获取的能力,学会脚踏实地的努力。为人父母,要教会孩子看清生活的真相,让他知道一切不容易。父母要学会将孩子“推出去”,只有付出过后的孩子,他才不会随时伸手问父母要。

03孩子,就该让他听话一点

我见过许多的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地指着孩子说:

怎么这么不听话?没人喜欢你。

不听话就是不孝!对得起我吗?

不听话,就别回家了……

很多父母,把“听话”当成是对孩子的最高褒奖。殊不知,孩子听话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痛苦。父母给的枷锁不仅封锁住了她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也让她找不到自己的理想与意愿,一直被迫地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下。“逼”孩子听话,就是“逼”他放弃自我,最终变得:① 唯唯诺诺,没主见乖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什么都要听别人的。父母强迫的听话,让他们潜意识里面对自己的想法选择“闭嘴”,对自己的能力总会表示怀疑,为人比较敏感。② 自卑、习惯讨好别人总觉得自己做得再好都有缺陷,看见别人不高兴,就会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为了让别人喜欢,甘愿做不喜欢的事。③ 表面乖巧,内心叛逆“听话”的孩子,内心都非常压抑,等孩子被压抑的需求不断膨胀,最终从听话的枷锁中挣脱,表现出报复行为引发的叛逆。孩子不该背负“听话”的枷锁,而应被允许做自己。给孩子一些“做事的边界感”,让他去寻找自我,才能体现他的自我价值。

04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我想,大多数父母都以为教育孩子需要“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如果一方严厉,那另一方就温柔一点。然而,唱红白脸的教育,一不小心过了度,就会演变成“拆台”,或是因为一方的溺爱,让彼此发生意见分歧,最终会让亲子教育出现:① 让孩子对亲子关系感受出现偏差与一方比较亲密,和另一方关系比较冷漠,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他会认为“白脸”不爱我,“红脸”才爱我。② 让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变成了“两面派”当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场时,他就会在严厉的爸爸面前,表现得乖巧老实;在温柔的妈妈面前又变成了“小霸王”,养成孩子欺软怕硬的性格。

③ 让孩子失去选择的能力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却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同时也失去了对准确时间把握的信心。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孩子有两种选择时,通常孩子会不知道该怎么选。父母意见不统一时,孩子就会夹在中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反而让孩子的秩序更混乱,也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0 阅读:0

南蕾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