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石
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为“哲拳”,是因为其嫁接了太极哲学,从内到外对自身进行理论建构,尤其是高度凝炼的太极十三势与八卦、五行完美结合在一起,更奠定了其哲学的底色。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不能忽略的文献。
从动作程式或风格来看,太极拳继承了长拳的特点,又从太极图的阴阳鱼出发进行演绎,“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进而引申出强弱、高低、虚实、长短、快慢、单轻、双重等对立统一的范畴,拳式拳架处处体现阴阳互生的思想。
从技击的角度,太极八法之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与后天八卦形成对应关系,“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捋要离中虚,掤要坎中满,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为理解复杂的内劲运转提供了形象化的图式,尤其是为各势的发劲顺序进行了规定。
太极拳创编者似乎也从先人创《易》中得到灵感,将十三势与身体各部位紧密贯连,对身体各部位的能力进行极其精到的概括,如“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为习练者提供了清晰的法则。
从养生的角度,太极拳独有的缠丝劲、整体劲、九曲珠、命门开合,又使其与经络穴位结合起来,并结合道家的存想和行气思想,更提高了其复杂性,《黄帝内经》就成了绕不开的文献。
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逻辑越严谨,语句越简单,内劲内气越精细,使其存在越非同一般,也增加了学习它、理解它的难度,非花时间、下功夫不可,这本身就很“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