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同学问我拿过奖学金吗,我说没有,另外一个同学立马就说,如果她能拿过奖学金她能不选择考研吗,要是拿过奖学金不去考研的话岂不是浪费了才华。感觉身边的人总觉得,成绩差能力不够的人才会选择考公,考研的人才是王者????
其实在不少大学生心里,存在“考公不如考研”的鄙视链。很多人觉得考公的人没上进心,进入体制内就是混吃等死;
出于就业率等原因,大部分高校老师都会推荐学生考研而不是考公;
考研比考公难度大,考研需要提前半年、一年准备,考公一个月甚至裸考就可以,考完研再考公就是降维打击;
还有就是传统认知、“学历崇拜”,认为可以不管专业、不管院校、不管就业,研究生就是比本科强。
如果判断考研、考公的标准,等同于哪个就业更好,仅从这几年的各种新闻上看,“考公不如考研”的观点显然较为偏颇。在我看来,一个读双非院校“生化环材”天坑专业的研究生,并不比另一个毕业考上市直公务员的三本本科生更优秀。
之所以近几年媒体经常高呼“大材小用”、“学历内卷”,其实拿传统思维审视市场经济的就业,出现的巨大反差。
他们不理解行星学博士去应聘社区干事,却不了解冷门学科就业多么困难;
他们不理解本应去做“大国工匠”的机械、土木工程研究生,为什么去考公,去硬拼三不限,却不了解这些理工科专业工作环境之差,收入性价比之低,更不懂什么叫做“提桶跑路”。
抛开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唯学历论,才是造成不少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这种恶果反映到就业市场,就会出现211生物研究生,不如二本计算机专业就业好,收入高。
不仅体制外是这样,从公考招聘的角度来看,本科能够报考的岗位,远远多于仅限研究生的岗位,甚至有些单位仅限本科生报考。
这体现了用人单位着眼实际,不盲目追求高学历。
一方面国省考主要招录基层公务员,普通本科生就可以应付;
一方面从培养干部角度看,基层更有利于年轻干部发展,研究生考入基层单位,在年龄和单位资历上比较吃亏,即使参加遴选,有些单位甚至要求30岁以下;
另一方面,基层苦,很多工作环境、待遇不如大城市和上级机关,很难留住高学历人才,经常出现研究生、博士没干多久就跑路的情况;
最后,由于职级并行,研究生按照规定可以转正定级四级主任科员,但基层职数不够,会占名额。有些单位干脆不要研究生、甚至少要研究生。
在体制外和体制内,研究生不一定就比本科生更好就业。
脱离就业谈“考公不如考研”,不管专业、不管市场需求,很可能会导致盲目考研。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本人反对“读书无用论”,但同样也不赞成毫无目的的考研。
既然大部分人读研是为了更好就业,在读书前要想好未来的出路是什么。
去企业就业,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到底是更注重学历,还是要求工作能力。
去考公,要多翻翻国省考公告,了解考公政策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然后决定自己到底要不要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