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椒虾
编辑 | 胡椒虾
前言
提到秦始皇,后人都称其为“千古一帝”,而纵观历史长河,能够与秦始皇相并肩的恐怕也只有汉武帝刘彻了。
他不仅善于治内,还大刀阔斧向外开疆拓土,凭借一身的雄才大略,将汉朝的疆域拓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尤其是公元前2世纪的那场远征,从长安一路向西直捣大宛国,征途长达1.5万公里。
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这场远征?在这场远征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张骞出使西域
在汉朝建立初期,特别是汉高祖刘邦时期,为了消弭匈奴的贪欲,维护和平。
所以不得不采取和亲的政策,不仅把宗室女嫁给了匈奴单于,还每年都附送大量的珠宝财物。
但是,匈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侵扰汉朝边境,反而愈加猖狂。
西汉王朝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所以,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派遣使节前往西域,探索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的可能性。
而张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挺身而出,表示愿意担此重任。
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奉命前往西域,率领使团从长安出发。
当时,张骞率领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结果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骑兵抓获了,在匈奴王庭被软禁了十年。
但是,尽管过去十年,张骞也不敢忘记自己的使命,匈奴内乱时他逃了出去,依旧继续西行。
他们在极端环境中穿梭,穿越了戈壁、沙漠,张骞一行终于抵达大宛国。
在大宛国的帮助下,他们又到达了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却一改之前的态度,坚定表示不会接受汉朝的“联盟”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那坚持了一年多也没法说服大月氏和汉朝联盟,路途遥远,张骞再心有不甘也只好启程复命。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为了巩固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拓展汉朝的疆域和影响力,于是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张骞此次出使的规模和范围都超过了上一次,他不仅再次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还分遣副使去到了大夏、安息、于阗、抒弥等国,建立起了广泛的外交关系。
两次出使,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同时,张骞还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等信息。
远征大宛1.5万公里
其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经过大宛时就得知有这样的宝马,这马流出的汗如血一般,因此被称为“汗血马”或“天马”。
这种宝马对于当时正在与匈奴作战的汉朝来说,无疑有着极高的战略价值,汉武帝十分心动,当即就派遣使者带着黄金二十万两和以黄金铸成的马匹去大宛国换取。
结果,不仅没有换到宝马,就连派出去的使者都被杀了,财物直接被大宛王抢占。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挑衅,汉武帝得知以后愤怒极了,汉朝的威望一再受到打击,不能不采取行动了。
如果不能征服大宛,西域各国将更加会选择与匈奴勾结,这将大大损害汉朝对西域的控制,以及汉朝的国威。
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奉命为贰师将军,率领数千骑兵和数万劳工,一路西进,直捣大宛。
结果,由于路途遥远,补给十分困难,再加上沿途国家不配合,汉军初战败北,李广利只得带领残部撤退回敦煌。
李广利无功而返,汉武帝震怒,当即下令只要有人敢退出玉门关就斩立决。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决定再次发兵远征大宛,他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他赦免了囚徒,征调了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以及大量的驴、骆驼和粮草,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远征军。
李广利率接到命令就领大军出了敦煌,并且将军队分成了南北两路,再次向西进发。
汉军途经轮台,轮台国大闭国门,表示拒绝投降,李广利当即下令攻城、屠城。此举大大震慑了西域诸国,只能纷纷开城迎降。
李广利的主力部队绕过郁成城前往贵山城时,校尉被郁成守军突袭杀害。
紧接着,上官桀当即率兵攻破郁成,郁成王落荒而逃去往康居,结果仍然被汉军俘杀。
最后,汉军主力三万大军率先抵达大宛都城,直接切断贵山城水源,围攻了四十余日。
大宛贵族最终杀死国王毋寡,持其首级向汉军投降,并交出了大量汗血宝马。
这次远征的总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横跨荒漠和高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军事挑战。
即使这样,汉朝还是斩获了胜利的果实,不仅在当时大大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对于后是我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至今受益
汉武帝远征大宛国胜利后,成功地将大宛国及其周边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这一地区在如今主要对应到新疆地区。
这不仅大大地扩展了汉朝的疆域,还为后来的历代王朝奠定了在西域地区的主权和统治基础。
为了有效管理西域地区,汉武帝的继承者汉宣帝还专门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也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早行政机构。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新疆地区作为中国西北的战略要地,在历史上多次为中原王朝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缓冲。
此次征战,还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东西方进行各个领域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就说明了,即使在现代,丝绸之路的精神依然被传承和发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