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他如何回答

车言无忌 2023-01-13 23:31:3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80年7月30号,天安门广场出了一件“大事”:长期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两侧的毛主席巨幅画像被摘掉,周边的几块巨型标语牌也被悉数拆除。

此事一出,举世哗然。其他国家也都关注着这一举措,预感到中国即将发生巨变。

(人民大会堂)

其实,是要坚持“少宣传个人”,以促进政治的庄重化,摘除标语和巨幅画像,绝非是在否定毛主席。

1980年8月11号,中央专门对外发布了指示,表明了此举背后的含义。不过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对此次行为深感不解。

一位名叫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意大利记者就带着自己的疑问,在1980年找到了邓小平,并且向他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

一、来势汹汹的记者与尖锐的问题

法拉奇可以被称作是上个世纪记者界的名嘴,她出生于192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贫苦木匠家庭,在童年时期就刻苦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

(法拉奇照)

在二战当中,法拉奇又养成了极为坚韧的性格,是一个活脱脱的女强人。

战争结束之后,法拉奇凭借着出色的文学修养在报社找到了一份报道员的工作,并且很快转正,成为了一名极为优秀的记者。

毫无疑问,法拉奇是一位极为有天赋的新闻人,她仅仅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了一名世界闻名的记者,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属于该行业的佼佼者。

(战地记者法拉奇)

而且,法拉奇新闻采访的卖点也极为特殊,她以采访各国首脑人物作为自己新闻的特色,并且问题极为精锐和辛辣,一般的领导人根本无法不露破绽的回答法拉奇的问题。

法拉奇采访的问题有多么令人难堪?美国著名外交官基辛格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表示:“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这一辈子干过最愚蠢的事情。”

(曾被法拉奇“难为”的基辛格)

法拉奇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盛名”,是因为她在问问题时不避讳政治,赶在越南战争正在进行时,就向基辛格提出相关的问题,把基辛格难为的语塞不已,难以回答。

而且她在对受访者进行采访之前,还会做足功课,准备大量的资料,精心排布自己的采访,就像是一个掰着捕兽夹的猎人。

正因如此,在法拉奇成名之后,就很少有国家领导人愿意接受他连珠炮一般的采访了。不过邓小平在得知法拉奇即将来到中国对其进行采访的时候,却风轻云淡的说了一句:

(邓小平照)

“见!让我看看她到底有多厉害。”

得到应允之后,法拉奇于1980年8月21号正式来到中国,开始了对邓小平同志的采访。作为记者界的大拿,法拉奇自然能够享受到单独采访的待遇,不必在发布会上挤破头去问问题。

法拉奇被请到邓小平的办公室,双方进行了简单的问候。然后,法拉奇就劈头盖脸的向邓小平甩去了一个问题,这也是她此行最想要得到的答案: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是否会继续保留下去?”

(挂有毛主席画像的天安门)

法拉奇的这个问题,可谓是精心准备。当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早期,也处在领导人迭代的时代洪流中,这幅毛主席画像背后的含义,其实远比表面要大得多。

二、法拉奇为什么这样问?

法拉奇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和西方政治惯性思维有一定关系。在西方政界,领导人继任之后对前一任进行抹黑和贬低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是西方政界的常态。

而法拉奇自然也将这样的思维带到了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新老交替的洪流当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已经初具雏形。

(人声鼎沸的天安门广场)

法拉奇问邓小平有关于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画像的问题,无疑也是在试探邓小平对于毛主席的态度。

要知道,那些年里所进行的拨乱反正,经常被很多西方媒体拿出来说事,不少外国报刊都刊登了标题类似于“毛时代就此结束”“大陆批毛”的荒唐文章。

(毛主席照)

而中央在1980年所下达的“少宣传个人”的指示,更是助长了西方世界的媒体人嚣张气焰,他们都错误的认为,邓小平等人要将毛主席思想“否定”。

其实,也难怪法拉奇会这样想。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其实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曾经多次在全国代表大会这样的公开场合上公然抨击斯大林。

同时,赫鲁晓夫还通过抹黑斯大林来提高自己在党和人民心中的地位,将人民对于斯大林的追思归类于“个人崇拜”,对相关的很多问题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判。

(斯大林照)

最终,赫鲁晓夫甚至还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的陵墓当中搬出,认为他“对党造成了太大伤害”。

一次领导班子的更迭,竟然让全世界都看了笑话。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斯大林的名誉有种恢复,不过这项事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依旧不容忽视。

邓小平同志曾经在外国友人来访之时坚定的表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

这本是一句响当当的保证,但西方媒体界却依旧贼心不死,他们希望邓小平能在媒体面前表露出类似赫鲁晓夫一样的想法,法拉奇也希望通过毒辣的问题来探明邓小平真正的态度。

(邓小平与法拉奇)

毫不夸张的来说,这个问题给邓小平带来的压力一定也是十分重大的。

如果回答的有失偏颇,西方世界就一定会从邓小平同志的回答当中大做文章,对中国以及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进行抹黑。

三、邓公的智慧回答

“要永久保留下去。”

邓小平在听完法拉奇的问题之后,就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他心中也清楚,法拉奇这个问题的真正所指并非是画像的保留那般简单,因此,还没等法拉奇再次开口,邓小平又缓缓的说了起来。

“过去主席的画像挂的太多,并不能表明对主席的尊重。”

(毛主席画像)

邓公这般巧妙的回答,其实也就给法拉奇解释了中央为何要在几天前将人民大会堂两侧的主席画像摘除。

正如邓小平所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主席的画像随处可见,普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严肃性,这对于主席的形象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中央才会下达“少宣传个人”的指示,这其实正是对伟人的维护,而并非是在对其进行否定。只不过西方世界难以理解这种纯粹的感情罢了。

邓小平的这个回答显然超出了法拉奇所料,他不仅表明了天安门上毛主席巨幅画像的处理事宜,同时还主动对近期减少主席画像的事情进行了解释,这种泰然自若的风度,让法拉奇也深感吃惊和敬佩。

(邓小平与毛主席)

虽然法拉奇的问题围绕着毛主席的画像展开,但这背后其实是些“陷阱”,邓小平淡定自若地避开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被采访“考试及格”了。

法拉奇在离开中国之后,将采访的部分内容发布在了美国著名的报纸《华盛顿邮报》上,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一个崭新的中国面貌,也正式走入了国际舞台。

(80年代的中国)

四、毛主席画像的前世今生

在西方世界眼中,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国政治的“晴雨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外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其实,也难怪西方世界会对此事如此敏感,毕竟能够将画像摆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放眼整个历史,也只有区区数位而已。

1949年2月12号,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被挂上了毛主席的画像,这一天是农历元宵节,北平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整个天安门,都被喜悦的气氛所笼罩着。

(1949年的天安门城楼与主席画像)

然而,在开国大典准备期间,相关人员却发现了天安门存在的问题,首先天安门年久失修,甚至有些破损不堪。而且,目前还没有一幅真正合格的毛主席画像用于在天安门上悬挂。

一时间,天安门的修筑和主席的画像工作就被推上了日常,负责毛主席画像的主要是以徐悲鸿为院长的国立艺专,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美院。这所学校也象征着当时国内最高的艺术水准。

徐悲鸿知道,这样的任务绝对不容小觑,因此他将此事交给了自己手下最信任的周令钏教授,此人擅长油画,并且构思和绘画速度都奇快无比,在业内被称之为“快手周”。

(周令钏照)

而且,周令钏本人其实也有过给主席画像的经验,他在几个月前曾给主席绘制过一幅画像,并且受到了广泛好评,放眼整个中国,他都是最适合完成此项任务的人选。

在接到任务之后,周令钏在天安门城楼摆了一个巨型的画架,连续工作了整整十几天,最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将一幅高达6米,宽达4.6米的巨幅画像绘制成功。

而这幅画也被挂上了天安门城楼,受到万人敬仰。

(开国大典毛主席巨幅画像)

几十年来,主席的画像都在天安门城楼上长期保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结束之后,虽然西方世界预测中国会将画像拆除,但邓小平却在面对法拉奇采访的时候,表示要将主席在天安门上的画像永久保留。

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之下,主席的画像直到今天也依旧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之上,不过天安门毕竟是一个室外建筑,画像在经受风吹日晒之后也会出现褪色,变质,十分影响观感。

因此,每过一段时间主席的画像就要被重新手工绘制。这也是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指示,也是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的对待伟人的真切态度。

(天安门上的主席巨幅画像)

对于这个国家和人民来讲,毛主席绝对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出现帮助中国人民在革命探索中少走了很多弯路,而毛泽东思想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揭示,直到今天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面对西方世界不着边际的猜测与诽谤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代表国家代表人民,对那些流言蜚语进行了还击,用智慧掌握了采访的主动权,也给这位远道而来的意大利女记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那幅在天安门上永久保留的画像,直到今天也有国人专程前去瞻仰,这种真挚的情感,比黄金还要宝贵!

参考资料: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OL].人民网,2018-06-06

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泽东像要永远保留下去[OL].央视网,2008-01-26

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OL].中国网络电视台,2010-11-30

1 阅读:99

车言无忌

简介:立志做有立场、有态度、有温度的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