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低空经济的全球版图和未来的投资机会|2024年低空经济发展交流活动

36氪 2024-09-30 15:00:17

在寻求新质增长的2024年,“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了行业乃至各地政府发力的“聚焦点”。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如今,从基础设施、产业链,到无人机等飞行设备的生产制造,再到各个细分行业的落地场景,中国低空经济已经实现了全面领先。

恰逢广西自贸试验区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 周年,36氪特别举办「2024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邀请低空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最新行业进展、研究成果和未来趋势,这也将是中国与东盟产业相互赋能的又一次绝佳机遇。

活动现场,庚辛资本合伙人张家康作为圆桌主持人,与真成投资创始合伙人李剑威、洪泰基金高级投资副总裁王秋、华控基金投资副总裁彭飞以及广西东博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海外投资与经贸部总经理农克宇共同就《低空经济的全球版图和未来的投资机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低空经济的全球版图和未来的投资机会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张家康:感谢今天的主办方,感谢东博会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过去也经常在一些论坛上碰到,这是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平台上跟各位领导和各位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想法,以及寻求一些合作的机会,这是特别难得的。

这个平台赋予所有人一个新的使命。以前我们总想着把国内的低空经济做好,毕竟涉及到安全、监管,现在我觉得未来有什么样的装备、什么设备、什么样 的科技会成为中国的代表作和名片,低空有这样的机会。今天在广西南宁,东博会上也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也赋予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和灵感,也是一个新的使命。

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探讨低空,我们庚辛资本从去年3月份开始布局低空,在此之前我们专注于机器人产业,无人机一直是机器人产业的第二大品类,第一大品类是扫地机器人,我在低空行业进行探索,我们的使命是服务大国重器,服务高端出海。下面,先请各位做个自我介绍。

李剑威:我叫李剑威,来自于真成投资。我们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高端制造,包括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另外一个是AI行业应用,关注低空领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我们在2014、2015年投了一个公司叫亿航,去年拿到了全球第一张TC,去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我们也投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很有幸在天使轮投资了白鲸航线,还有做玩具无人机的星奇世界,目前这些公司的发展势头非常好,低空领域的发展现在是起步阶段,我们在产业拐点的开端,很希望跟在座各位嘉宾深入探讨。

王秋:大家好,我叫王秋,来自于洪泰基金。我个人投资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包括了无人汽车、飞行器。此前我们也有积累,低空是比较广的领域,其中热气球观光是一个领域,最早一批是无人机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包括TO C的大疆,还有TO B的应用,这些更多是无人机的中游和下游。另外,低空有几个赛道都有机会,比如eVTOL载人航空器,目前已经有1—2家公司在交割中,白鲸做的通航固定翼,这也是个有机遇的赛道,洪泰此前在云胜智能多轮投资,在各地交流比较多,我们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持续在低空领域进行布局,谢谢。

彭飞: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华控基金的彭飞,华控基金源自清华大学,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硬科技的投资,包括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碳中和和前沿科技等领域。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主要投资了航空制造、航空航天类项目,也包括新能源车等项目,我们现在开始关注低空经济、电动航空领域是来自于对传统航空航天赛道的提前布局。过去几年我们布局了四家主机厂,首先投资的是大载重军民两用的无人机,2022年投资了城市空中物流企业,主要是做血液应急和配送的物流企业迅蚁科技,去年领头了吉利旗下的载人eVTOL沃飞长空,之后在北京投资了一家消防、救援方面的无人机企业。除了四家主机厂,我们在上游布局了一些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今天第一次来南宁,希望多跟各位专家好好学习,谢谢。

农克宇: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上台跟各位大咖介绍我们的观点,请允许我简单自我介绍一下,当大家看到我的title时会有疑问,为什么资本大咖的圆桌会跑来了一个负责会展的人?我从公和私的角度介绍一下,广西国际博览集团是国家为数不多的最大综合政经类服务平台,我们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也拓展了在阿联酋地区、沙特等新热度、新低空经济地区的脉络,包括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阿联酋的闭门会,对我们目前所做的投资和阿联酋投融资环境做了沟通。以上是我们的官方背景。同时,我曾经在香港、悉尼等IPO公司工作,对于哪些公司能拿到更好的投资回报率也有一些经验,所以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跟分享。

张家康:首先请教一下李总,36氪也关注到低空经济“爆火”,这来自于政策的推动,目前行业整体的估值以及承受的期待是否合理?哪些方面是企业和投资人真正要投入关注并投入精力的?

李剑威:低空经济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变成了一个热词,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路资本,突然间都把重心放在上面,对于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背后也有国家的长远规划。过去五年在新能源汽车上走过了换道超车的过程。回到2019年,大家很难想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选择一条正确的技术路径,中国高科技产业是有机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变成一个全球具有非常强竞争力的产业。所以,咱们领导层也看到了这个潜力,在低空领域有类似的机会。当然这个领域的创业企业很争气,最早是大疆,每年收入超过百亿,后面有一批的工业无人机和eVTOL 公司。以前说到制裁、封锁,是西方领域来封锁我们,而在无人机领域是我们卡别人的脖子。

同时,管理层也看到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潜力,这是为什么提到低空经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大疆从2012年开始火起来,过去十几年中国在低空领域积累了非常多的技术,在不同的细分赛道都有代表性的公司,低空领域美国有类似Joby,Archer这些上市公司,而中国在低空领域的公司也非常厉害,比如亿航,载了五六万次人了,没有事故;比如峰飞,有全球编队飞行时长的记录,所以低空经济的爆火是有相应的背景的。爆火之后,接下来就看能否实现产业闭环,当然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很快,比如亿航,连续三个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都是正的,他们还没有开始商业运营,如果开始运营闭环就形成了,企业可以更健康的造血了;除了亿航,还有一批公司在准备正在取证的过程中,有的是货运的,有的是客运的,从目前推演来看,大概率中国未来3—5年在低空领域、飞行器领域、运营领域能够实现闭环,无论是载人还是货运,很有可能会变成全球第一。美国公司目前跟我们有一些差距,中国的监管是非常开放的,比较典型的场景是我们允许无人机载人,美国的监管机构都还要求有驾驶员。

从估值来看,确实可能有一些泡沫,有泡沫是因为大家认为未来有很大的潜力,投资者对标的的需求比较大,当然这个产业也需要比较大的投入,所以创业公司的估值不低。但是我们要打造未来的空客、波音,或者未来的大疆,可能这些泡沫是通向繁荣的必然条件。

张家康:最近有一个观点,AI的泡沫还不够大,中国AI公司的估值太便宜了,是不是低空的估值也太便宜了?

李剑威:不是这么说,投资人肯定希望不要估值太高,目前的一些泡沫也需要时间消化,如果投到对的公司,能成为低空飞行器领域的波音、空客或者大疆,那么往回看,目前的估值看起来就不算贵了。

张家康:谢谢李总,李总在这个行业非常有底蕴,2014年开始投,距今已有10年的时间。回到赛道估值的问题,我分享一个观点,我认为现在低空经济的估值是被低估的,而不是被高估的。如果对比欧洲和美国的同行,以我们头部低空公司的制度优势、技术水平、竞争壁垒、增长预期来看,即便在最差的情况下,他们的估值至少应该翻2-3倍。中国已经有部分无人机公司、军工公司、eVTOL公司比海外企业发展更快,国家在低空领域也在大力推进,期待未来在低空领域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

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彭总,聚焦一下eVTOL,eVTOL是低空经济的明星赛道,目前一级市场对于eVTOL已经形成了哪些共识?

彭飞:我简单说一下从华控基金的角度来做一些分享,或者说70%到80%一级市场投资人在过去一两年内慢慢认识到一些东西。具体分为几点,第一点,eVTOL是未来低空经济的核心载具之一,低空经济无非是载人或者载货,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eVTOL既可以载货又可以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这对于需要有跑道的飞机来讲就有先天性的优势,这是为什么他们这么看好eVTOL的原因之一。

第二,为什么这么多的资本过去一两年快速涌入到这个赛道,核心是因为eVTOL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从目前来看不存在关键性的瓶颈,可能五年前十年前还是不同的观点,像剑威总说的卓翼、沃飞完成了上万公里的飞行,产品载人载货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第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主机厂,因为不同的构型针对不同的市场,未来不是一家通吃的情况,低旋翼在低空游览有优势,轻转旋翼在交通上有优势等等,这才是为什么大家在投各种各样构型的eVTOL市场。

张家康:彭总,您投了沃飞,低空经济足够大,容得下非常多的主机厂。

彭飞:对,这是区别于传统航空,传统航空是500公里以上甚至更远的交通,eVTOL在城市之内的运营就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会有不同的构型、不同的主机厂,如果看传统的航空业,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从民航局的角度不可能放十家八家eVTOL在南宁上空飞,未来不说只有两家,但绝对不会有百花齐放的情况,不会像电动车一样。

eVTOL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一段时间,虽然我们投资人非常看好这个行业,很希望快速落地,但还需要脚踏实地。因此政策监管等各方面还不是非常成熟,未来2—3年内很难看到满天的eVTOL在天上飞。所以,这也是我们要向剑威总学习的地方,要做耐心资本,要给予足够的陪伴,才能让低空经济起飞。

张家康:对,我们都跟剑威总学得很到位,都是耐心资本,即便现在很热门,也要非常理性地看待市场,也不要灰心,未来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家不要抱着过高的预期。

接下来请教洪泰基金的王秋总,王秋对低空关注时间非常长,经验丰富,能否分享一下您观察到的一些创新案例或者技术突破,您在评估低空项目里是怎么衡量行这些项目的潜力和风险的?

王秋:低空是一个大的范畴,从无人机的角度来讲,我在其他机构也投了农业的无人机,分为几块来说,一个是无人机的角度,一个是eVTOL的角度。我们投资的是无人机的中游和下游产业,TO C赛道来看,大疆太厉害了,机会在慢慢减少,从行业来说,它深度跟下游绑定。同时,云圣智能在安全巡检、AI识别、方案能力上的要求比较高,从技术的领域来说,无人机应用更多在于场景的理解和解决方案,上一批技术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让AI打破边界,让识别做得更精准。空中具身智能,包括云圣智能,本质上就是做识别和规划,端到端的应用,在空中不涉及到复杂的操作,更多是任务上的规划,中下游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如上游公司好,但是最贴近用户。我们跟云圣交流,它是全国巡检领域积累最多的公司,基于这方面的训练,从感知到任务的端到端起到了比较好的任务,可能在近期就进行应用,这是我眼见比较快速的应用,这也是企业的最大价值,其中公司最大的成本在于交付、培训,如果能够快速地进行的话,公司盈利情况会有比较大的改进。

另外,大家对eVTOL的研究比较多,从技术方面和经济模型上来看,技术上无外乎是分布式电推进的技术,一个是安全,一个是经济,分布式电推进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点,执行机构能够有冗余,能源供给一旦出现问题的话,我可以有俯冲的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从经济上来讲,我们反复论证过eVTOL企业的下游运营商和模型,有几个比较大的要素,首先是整机成本,看它能不能快速降到800万以下,然后是最大载重量,最后是电池的成本,能不能快速迭代,你飞的时间越长越好,在电池技术不发生革命的基础上,目前eVTOL载人适当有一些政府补贴,这对下游运营商是很有益处的。eVTOL这个赛道算不过经济帐的可能性比较低的。我特别同意彭总说的,国内有一些公司已经有了载物的TC,他们肯定做了很多事,产品出来了以后,还有很多事情,好在有亿航,载人还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机场空运协调等等。但从安全性来讲,它的技术是有最大突破的;从经济角度来说,即便技术不发生大的变化,未来它的应用可能有一定的周期,这个周期是时间的朋友,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技术方面的进步和商业场景。

张家康:刚才王总的介绍干货满满,所有想投eVTOL的机构直接“抄作业”就够了,所有想拿eVTOL项目的就拿王总的指标对照就行了。其实在我看来,低空经济至少可以持续高歌猛进增长20年,所以什么时候进入都不算晚。但是,任何长坡厚雪的赛道,都需要先积累认知,融入核心圈层,参与到最好的项目中去。如果你想在这个赛道赚到真正的回报,需要顺势而为,对大势的判断和行动力有时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接下来问农总,这一波低空经济概念热潮国内与海外同步吗?中国的低空产业有没有可能在海外突破新的增长?

农克宇:低空经济在2009年就提出了,因为2009年的时候我知道低空经济在中国落地的时候,一度劝说朋友家卖房变卖资产来做一家公司,老家就有一个飞行学校,本人也积极的低空经济参与者,还有一个现象,2008年前投融资企业和高创企业在中国至少有5万多家,而今年登记在册约5千多家,如果落在低空经济上,这个漏斗更小。目前美元资本不断撤出,政策资本进入,同样的逻辑也发生在海外,刚刚说到的eVTOL概念,很多年前已经出现了,过去三年我们追踪到中东、迪拜、沙特、卡特尔地区出现了大量国际资本涌入的情况。现在是内外兼热,国内会看政策来决定行业的发展。

2019年的时候我研究了一个理论,称之为“三明治概念”,三明治有两片面包一片菜,其实低空经济的两片面包分别是硬件制造和空域监管,中间这片菜就是连接在一起的服务,包括旅游、接驳、运营调控系统等等。举一个例子,迪拜出了一个计划—“地平线计划”,迪拜一直有一个风格,每提出一个概念都会在全球力争第一,最高的建筑物、最奢华的酒店,包括低空经济的概念,在三明治中,他们做了哪一步?我觉得是中间和后面的一步,现在的迪拜、卡特尔、沙特逐步云集大量软件类的服务商,包括接待、运营、调度,在政策上,他们比很多地区更加友好。

我想问一个问题,现场有多少嘉宾降落在南宁机场来到会场的?当你们降落南宁机场那一瞬间,我们的空管有没有让你们关上窗户?以前做市场可行性分析的时候经常会锚定几个指标来评估当地投融资环境,如果从市场分析的角度来看,有可能有一些比较严格的监管,对国内多数地区的判断,市场依旧有一些需要闯关的空间。如同2014年,大家经常调侃,不能IPO的公司不是好公司,现在全球市场比较好的流动性在哪里,就是我们刚才提及的海湾地区。

张家康:农总在讲一件事,第一,海外很好,要比大家想象的好;第二,出海不是选择题,出海是必答题,因为很多人觉得出海是附加题;第三,出海的好处非常多,出海甚至是你业务发源地,不见得是中国,中国在某些领域可能有一些限制。谢谢农总。

低空经济的全球版图和未来的投资机会

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请四位分别预测一下今年2024年、2034年低空经济会发生什么,如果2035年要退出,今天应该投哪些低空经济领域?

李剑威:我简要讲一下未来的推演和观点,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共识,这个行业一定会起来,亿航从2014年成立到2023年花了九年,后面成立的公司会以更快的时间拿到TC。目前监管机构压力很大,从建国到现在一共审核了60个型号,而现在有600个型号在排队审核,所以需要时间消化,但是这个事会比较快,因为从来没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从政策上、监管上把这个行业往前推。我们估计2027年有相当一批公司拿到TC、eVTOL、固定翼,如果在行业里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和监管上的优势,无论是载人还是载物,中国市场有应用、有场景,有机会上量,可能暂时拿不到美国和欧洲的TC,欧洲的也未必,但是在其他的地方非常有机会,比如中东和东南亚,所以海外的市场是广阔的。下一步无论是eVTOL还是货运,无论是什么构型的,大概率全球有一批优秀的低空领域的公司在中国诞生,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王秋:我觉得十年是很有意思的维度,像载人领域,我们能够有更多室内的起降点,能够更多贴近于机场、交通枢纽,这件事如果做到的话,它会应用场景打开,这个难度不小,因为还会涉及到安全方面的认证、空管能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果把这个时间周期拉长到十年,五年的话我们信心不足,如果是十年,我非常期待能够发生。我跟很多看空低空经济的人聊过,很重要的观点是现在经济慢下来了,没有那么高的需求。从大逻辑来说,只要涉及到交通的产业就没有小产业,一旦这个事情发生就非常重要,海外可能有更好的场景,我们肯定有发展的机会。低空里的载物,我们关注核心零部件、发动机,如果能够基于现在大飞机产业链、低空的需求,更大飞机的核心零部件如果能够自产化,我们的航空工业会有更大的提升。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发动机上进行布局。.以十年的维度周期来看这个事情,我还是比较期待的。

彭飞:以下发言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以十年的周期来看,低空肯定是逐渐发展的过程,从华控基金的角度,我们大概分析出三个趋势,第一是机型将从小到大;第二是先载货后载人;第三是先封闭后开放。这三个趋势不是共同满足的,在每个细分场景里,小型飞行器走向eVTOL,或者针对性点对点的飞行,未来才有可能实现飞行自由。

刚才说的三个趋势一定需要技术、基础设施、政策、管理方法的共同推进,不知道在座各位是投资人还是供应链,或者价值链参与者,大家要找到2024—2035年的发展规律,从投资的角度,或者参与到低空经济领域的角度,去找到自己能够贡献价值的细分领域,要有合理的预期,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2027年全球领先的eVTOL拿到试航的时间,前期20台、50台先试飞,先点对点试飞,没必要一开始就把资本押到一个赛道里,大家要找准投资的时间点,有个合理的预期。

农克宇:其实以日常的锚定物判断一个行业,对行业进行分析的时候,例如eVTOL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传统的燃油车现象,比如当年的比亚迪在苦苦反向研发的时候,到了今天直接霸榜销售榜第一名,我体验的eVTOL工具无外乎是四个螺旋桨加上碳架,很有可能目前新的eVTOL赛道玩家也能实现弯道超车。我可能和李总的想法稍微有点不一样,李总看到了赛道里出现波音、空客这样的公司,我同样锚定了国产大飞机的C919,未来可能国内不会出现像波音这样的巨型公司,可能是小而美的赛道,比如下一个大疆等更加快而美的公司,这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

最后我用一个颜色、一个圆圈来总结,低空经济的色调就是赛博朋克的颜色,一方面是非常魔幻的概念,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有非常好的爆发点。它是一个圆,我看到了一个巨大机会,中国可以成为硬件端巨大的制造研发中心,圆的第二个环是中间的服务,最后一环是出海、融资,反哺国内制造。这么一个圆构建的时候就是非常漂亮的,我们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出海服务,在未来可以在市场准入、法务、税务、品牌打造与传播、PR,对接海外政府关系上大力支持各位企业家,也是我们在行业大潮里参与的角色。

张家康:我听完几位的分享感受很深,今天在台上的四位嘉宾,包括我们庚辛资本都是耐心资本,李总十年前投资亿航智能,彭总三年前投资沃飞长空,王总两年前投资云圣智能,都是在陪伴企业持续发展和成长。从耐心资本的回报来看,这种方式是有正回馈的,所以也期待各位和庚辛资本一同坚定看多中国,看多中国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龙头到全球龙头,坚守信托责任感,坚信龙头确定性,坚持产业空杯心态,共同推动中国制造向新质生产力全面升级!

0 阅读:98

36氪

简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提供深度的商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