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女子患癌离世,发小去银行取遗物,银行:让她自己来

太仓文史 2024-04-26 10:53:52

关于人与人相交,中国古代的诗人没少赋诗陈情,比如张九龄就曾以一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达了友谊珍贵、知己难求的情感,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想要获得这样的友谊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万事无绝对,总有人始终保留着赤子之心,与人相交也是倾尽诚心,比如本文的主人公王先生,为了朋友杨女士的遗愿,他不顾家人反对,坚守多年,只为能让好友无遗憾的离去,那么,他的坚守有用吗?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一切还得从杨女士和王先生的友情说起。

杨女士和王先生从小便认识,两家住的很近,父母又都熟悉,所以杨女士和王先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学校,两人的关系也非常要好。

虽然人们常说男性和女性之间是没有纯友谊的,但杨女士和王先生却不同,他们交好那么多年,始终保持着非常纯洁的友情,从未有过任何逾矩的行为。

直到王先生后来结了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杨女士才和其减少了联系,这也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作为朋友,杨女士必然是祝福这位青梅竹马的,但从成年人理性的角度来看,保持距离对双方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决定。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杨女士的自觉,王先生的妻子对她的印象一直非常好,两人相处的也十分融洽。不过,再好的朋友都有各自独立的生活,随着杨女士事业方面的发展,她空闲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和王先生一家的联系也就更少了。

中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两人几乎处于断联的状态,等到王先生再次接到杨女士的电话的时候,她已经因为胰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

王先生赶到医院的时候,她也在病痛的折磨下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靓丽容颜,这让作为发小的王先生非常心酸和难过。

而见到王先生的第一时间,杨女士就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王先生能替她去银行取出此前寄存的物件,并在自己死后将这些物件随自己安葬。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杨女士为什么要将这些涉及隐私的事情拜托给王先生,而不是自己的家人。其实,并不是杨女士不愿意,而是她实在是无人可托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杨女士本身就是家里的独生女,早些年间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后来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事业上,也一直没有结婚,所以除了父母她也没什么可依靠的家人。

而在她患病之前,父母就因疾病相继去世,这世上她唯一能依靠的家人都已经离世,也难怪她临终之际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心腹之人。

事实上,就连她患病,其实也和父母离世有关。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杨女士的父母去世之后,她一度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为了摆脱这种境况,她开始更加拼命的工作,说废寝忘食也不为过,生怕闲下来想到父母会伤心。

正是在这种紧迫的工作节奏的消耗下,她的身体才亮起了红灯,等到她察觉到身体有了严重的不适感的时候,疾病早就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

住进医院的她深感绝望,想来想去唯一能信任的人还得是王先生,这才拨打了王先生的电话,将自己的境况告知了对方。

而她托付王先生取得东西也不是别的什么贵重物件,只是一身旗袍和一块怀表。

不过,这两个物件虽然不值钱,但对杨女士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两件东西分别是自己已逝父母的遗物,如今她的生命也到了尽头,便希望能穿着母亲的旗袍,戴着父亲的怀表离开,以圆了父母与她此生的情谊。

对于杨女士这样的请求,相信任谁也不会拒绝,更何况王先生与她还有着青梅竹马的情分,所以,得知杨女士的用意后,王先生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回到家后,他将杨女士的遭遇和请求告知了妻子,获得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他一边去医院照顾杨女士,一边去银行询问代取物件的事宜。

那么,他能顺利取出杨女士的东西吗?

要知道,所有寄存在银行的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本人去银行办理手续才可以取出的,如果本人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无法亲自到场,那么,只要写下授权书,由家属提供相关证件就可以代为办理。

可王先生和杨女士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仅仅作为朋友,原则上是无法代替杨女士来取东西的,除非他有杨女士给与的经过公证的委托书,这样才可以代为行使权力。

说到这里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杨女士当时身体状况已经急转直下,根本无法书写授权书,虽然口头授权,也请人代笔,可还未来得及请公证人员公证,她的生命就已经凋零,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杨女士的这份授权书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而当王先生拿着这份尚未公证的授权书找到银行的工作人员的时候,结局不出所料,对方拒绝了他的请求。更令他焦灼的是,杨女士的遗体已经送到了殡仪馆保存,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在催促他尽快为杨女士处理后事。

虽然王先生也很希望杨女士能尽快入土为安,可一想到她的遗愿尚未实现,他就怎么都不甘心。

于是,在任凭他如何哀求银行方的负责人,对方始终不为所动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将银行方告上法庭,让法院来给自己一个公正的交代。

就这样,他和银行打起了官司,这两方一边是情理,一边是法理,法院最终又会如何判决呢?

要不说法律之外尚有人情呢!三年后,法院最终对这场纠纷做出了判决,那就是判定银行方将杨女士寄存的遗物交还给王先生。

接到这一判决后,王先生喜极而泣,这三年他经历了很多,有外人的不理解,有家人的抱怨,好在结果没有辜负他,一切都是值得的。

故事的最后,王先生按照杨女士的遗嘱为其安排了后事,这场法与情的纠纷也终于落下了帷幕。

0 阅读:376

太仓文史

简介:明智鉴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