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的孩子为什么叛逆又固执?心理学家:和成长心理特点有关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6-13 03:01:29

当孩子进入到“Terrible Two”这一时期,忽然变得叛逆又固执,而这也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小凡是一名90后宝妈,脾气倔强的她在家里“说一不二”,老公脾气温和,对媳妇“千依百顺”。可最近小凡却成了家里的“受气包”,这让她觉得十分委屈。

原来小凡家儿子冚冚已经2岁了,小家伙一改往日软糯可爱的形象,叛逆固执的小模样让小凡很是“崩溃”。“不让他干什么,他非得要干,倔强起来就像一头牛!”小凡对冚冚真是“又爱又恨”,甚至有些纠结:“要不要揍他一顿解解气?”。

小凡打算手洗衣服,正当她把水盆倒满水时,手机突然响了。于是小凡便转身去客厅接电话。小凡预料到儿子也许会趁她不注意捣乱,特意叮嘱冚冚不要进洗手间。可令小凡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她打完电话后,冚冚正在洗手间里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浑身湿漉漉的儿子,还有洒落一地的洗衣粉,小凡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于是她忍不住冲着儿子发起脾气来,呵斥冚冚离开洗手间。可是小家伙却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赖在洗手间里要继续“吹泡泡”。

碰巧老公下班回来了,当他看到媳妇和儿子在洗手间里对峙时,不厚道地笑了出来。结果这一笑,把小凡弄得更加绷不住了,她委屈地号啕大哭起来,嘴里还不住地埋怨道:“这孩子真是没法管了,我要被他气死了!这孩子我不要了!”

看到媳妇被气哭了,老公不敢作声,赶紧手忙脚乱地收拾起残局,嘴里还小声地嘟囔着“这两个人我都惹不起啊!”

2岁宝宝的“叛逆固执”和成长心理特点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讲,2岁宝宝的叛逆固执并非他们的“本心”,家长们不必对宝宝的行为过度解读,因为当你读懂孩子的成长心理特点后,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表现其实是“随心而动”。

特点一: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在书籍《你的两岁孩子》中提到,幼儿在2-2.5岁时,开始有明显的行为改变。这时候的孩子,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自我意识。

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希望可以对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有所掌控。并且热衷于自我表达,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说不”。

特点二:认知水平有所提升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环境的认知更丰富,积累的知识内容也更复杂。这使得他们对世界多了更多的好奇。

所以,越是家长们强调不要做的事情,越想要去试试。此时,内心的好奇非常旺盛。对大人的行为有模仿的热情,全然不顾,这可能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特点三:开始重视“所有权”

在孩子眼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可以被据为己有,不管物品的真实所有权属于谁,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

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出了非常“自私”的一面,不愿意分享的表现尤其明显。

父母的错误引导方式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0-2岁宝宝的心理会经过“基本信任&不信任”和“自主性羞怯&怀疑”的冲突过程。此时,父母的引导非常关键,如果用错了方式,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一:不利于性格发展

当父母因为宝宝的叛逆固执而大动肝火时,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震慑,进而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真实的成长需求。显然,父母过激的应对方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比如说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影响二:不利于自我评价建立

当父母因为孩子“固执叛逆”而轻易贴标签时,那么,孩子的自我评价很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是基于他人的评价建立起来的。其中,父母的评价所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

影响三:不利于安全感的满足

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时,他们对于安全感的渴望是最为迫切的,所以他们对于父母的情绪表达十分敏感。而当父母毫不在意地当众批评孩子时,孩子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这也使得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满足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结合2岁宝宝的心理特点,来化解小家伙们“叛逆固执”的情绪波动呢?

首先,给予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拥有更多,探索世界的机会和可能。有些在大人眼里“不靠谱”的事,很可能会为孩子的思维打开想象之门。

其次,不勉强分享。当孩子“护食”时,家长们不要过分地勉强分享,或者是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

父母们应该尊重孩子身上觉醒的“物权意识”,更加有耐心地去引导他发现分享的乐趣,而不是强势地勉强其做出妥协。

最后,注重榜样的作用。当孩子的模仿能力旺盛发展时,父母们就应做好以身作则的准备,为孩子做好行为榜样,让他可以参照到正确的行为示范。

碎碎念:

对于2岁的宝宝而言,父母的引导,更多需要遵循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的,了解真正的成长诉求,远比要求娃乖巧懂事更加靠谱。您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

有为奶爸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