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草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重走万里长征路”第六站

红船编写 2024-07-30 21:54:49

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长征三大主力胜利会师88周年。这支革命队伍,用鲜血、生命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长征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播长征精神,红船编辑部组织了此次“革命先辈后代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的活动。部分参加过长征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后人,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与会嘉宾与公益人、志愿者一起,相聚四川,重走万里长征路。

2024年7月28日,“重走万里长征路”活动的目的地是红原大草地——过草地。

红原大草原,位于四川省境内,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北雪山草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红军长征期间,这里被形容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

一段极为艰难的路途从小金县两河口镇(两河口会议召开地)到红原县(红军走过的第一个大草地),是此行中极为艰难的一段路途。

昨天下午2点30分,团队成员从两河口镇出发,经过5个小时艰难行程才到了红原县的地界。

▲从小金县到红原县途中遇到的泥石流

▲从小金县到红原县道路沿线的情况

▲从小金县到红原县道路沿线的情况

▲塌方和泥石流随处可见

5个小时中,有3个小时在道路上大大小小塌方和泥石流造成的车辆停滞中度过——团队所乘车辆在一座大山脚下一动不动停了三个小时。

后来的行程,在夜幕下缓慢推进。直到晚上11点多钟,团队成员才到达位于红原县的宿营地。

▲7月27日晚11点多,还在路上

28日早晨,当团队成员从宿营地陆续起床后,却发现驻地停水停电。“说好的”7点半恢复供水供电,一直到8点尚无恢复迹象。

无奈之下,团队成员既没洗脸也没刷牙,“蓬头垢面”地踏上了前往红原大草地的路。

走出宿营地不久,草原就呈现在团队面前。由于很多草地浸泡在水中,草原变成“草海”,根本无法行走,大家只好乘车沿着草原继续往北走。

▲沿途的一些草地变成了“草海”

▲沿途的一些草地变成了“草海”

▲沿途的一些草地变成了“草海”

▲沿途的一些草地变成了“草海”

时序已近8月,这个时节虽然是红原县气温最高的时段,但红原草地的气温仍在5—16度之间。

团队从宿营地出发时,气温只有9度。

气温低的直接因素是阴雨连绵。查询当地天气预报,近期的数值旁一律可见“阵雨”二字。今天的行程中,一路阴雨绵绵。团队成员冒着雨,一路前行。

▲李亚明摄影

因为置身草地,团队成员对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辛有了更深的感受。

周总理为草地命名为“红原”红原大草地因地处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而得名。而红原县也是因为红军曾在此过草地而得名。

团队成员——彭德怀元帅的侄外孙张峰向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说:“因为是红军走过的草地,所以叫红原。”

▲张峰

张峰还讲述了红原大草地命名的故事——

红军长征经过草地时,付出了极大牺牲,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极大支持——当地农牧民救助、收留了众多红军伤病、掉队和失散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

196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草地的壮举并牢记川西北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将这里的草地命名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朱良才上将之子朱新春与谢林玲

位于红原县的草地,有一处名为“日干乔大沼泽”。

在四川省阿坝州委宣传部公众号发布的一篇题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故名“红原”》的文章中,如是描述当时的日干乔大沼泽:“80多年前的日干乔大沼泽,草海、泥潭密布,气候无常,时而冰雹、时而大风、时而艳阳高照,被称为陆上‘死亡之海’,不少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中长眠在这片草地上。”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就曾穿越这片“死亡之海”。

红军为何要过草地“长征中的鬼门关。”“重走万里长征路”团队成员、开国大将张云逸长孙张晓龙如是形容草地。

既然草地如此可怕,红军三大主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为何还要过草地?

▲张晓龙

在“过草地”的过程中,张晓龙向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的背景——

1935年6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中共中央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会议做出了会师后的队伍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在北上的过程中,为了避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就选择了国民党军队没有办法驻守的川西北草地。

1935年8月,红军总部制定了进军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并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

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了解到,右路军包括在毛尔盖地区的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军委纵队的大部分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这支队伍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集结北上,经草地到班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彭德怀的长征故事长征中的许多故事让人感佩不已,与彭德怀有关的长征故事更是如此。

在过草地的路上,彭德怀元帅的侄外孙张峰向红船融媒工作人员讲述了几个彭德怀过草地的故事。

张峰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是“见面分一半”。当时,孙毅将军在过草地前也分到了3斤青稞,但是不知怎么弄丢了。为了不影响他人,他就在自己的两袋里装了一些杂草和石块冒充“青稞”。

几天下来,孙毅的脸色都饿得不正常了,这种情况被彭德怀发现了。于是,他就去检查孙毅的粮袋,孙毅就隐瞒不下去了。

彭德怀拿过孙毅的粮袋,就把自己的粮食给孙毅分了一半。

▲彭德怀

对彭德怀的救命之恩,孙毅终生不忘。每次参加缅怀彭德怀的活动时,孙毅都会对彭德怀元帅的亲属讲述“见面分一半”的故事。

张峰还向红船融媒工作人员讲述了彭德怀过草地时忍痛杀黑骡子的故事。

1935年8月,中央红军开始过草地后,部队很快就断粮了。一天,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把饲养员叫来,让他把军团的6头牲口都杀了,给战士吃肉。这6头牲口中,就包括从长征开始就跟着他的一头黑骡子。

▲看着这张兽皮,张峰说:“长征时期,先辈们曾吃过动物的皮。”

张晓龙和张峰一起讲述草地上的担架故事在“重走万里长征路”团队过草地的过程中,张晓龙讲述了其祖父张云逸过草地的特殊经历——

人们以为草地是美丽的大草原,但对中央红军来说是鬼门关。

过草地前,我的祖父张云逸刚刚卸任收容队指挥官的职位,又接受中革军委负责人朱德的指示,负责为长征中的中央纵队筹备粮食。他就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指战员,筹备粮食。

虽然过草地前的粮食准备得较为充分,但是由于草原恶劣的环境,还是牺牲了不少人。张云逸也因为疾病、劳累、饥饿病倒了。因此,他与周恩来同时坐上了担架,从一个指挥员变成了伤病员。

▲张云逸

即使在担架上,张云逸依然不断做动员工作。一次,他看到老战士云广英坚持不住想要放弃(过草地),就鼓励他说:“我们都是参加百色起义的,我们参加了革命,加入了红军,来到了这里。而且我们不仅要跨越草地,我们还要到全国各地去!”经过张云逸的鼓励,云广英最终坚持了下来,成功走出了草地。另外一些红军将士,也是在张云逸的鼓励下走出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张晓龙讲述的担架故事,引起了张峰的注意。因为,对方的话勾起了他的回忆。

张峰记得,外公彭德怀过草地的经历中,有一个与担架有关的故事。周恩来与王家祥都病倒之后,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等职务的彭德怀下令给红军干部团团长陈赓,让他安排担架和人员抬着周恩来和王家祥过草地。

听了张峰讲述的担架故事后,张晓龙介绍说,在长征过草地时,一副担架需要配16名担架员,4个担架员为一组。如果1个抬担架的战士倒下去,其他担架员就要顶上去。

张晓龙和张峰讲述的担架故事,是红军过草地的一个缩影,也是那段艰难而悲壮的长征历程的一个注脚。

除担架故事之外,张晓龙还讲述了与其祖父张云逸过草地有关的“四两腊肉”的故事。

撰文:一线报道组

视觉:王学民 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

0 阅读:0

红船编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