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错技能树?欧美车企嘴上说放弃电动车,背地却偷偷布局

硬核熊猫説 2024-04-09 17:58:52

中国真的点错技能树了吗?

前两天,欧美闹了一个乌龙,把国内网友给吓坏了。

先是欧洲那边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集体官宣放弃全面电动化,重启燃油车战略;美国这边也在搞事,苹果放弃了造车计划,就连美国政府也在炮轰中国电动车。

这让全球都傻眼了,轰轰烈烈的汽车电动化难道就这么终止了吗?

相比起国外,国内某些人的神经更加敏感,他们竟然公开营造阴谋论,说:电动车就是欧美联合起来给我们设置的技术陷阱,只有中国在傻傻的搞电动化。

而且他们还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日本氢能悲剧。

这个故事几乎大家都知道,就是日本氢能一家独大,中美联合起来搞了一把日本,让他们的氢能战略直接夭折了。

乍一听是不是很有道理?

中国电动车产业世界领先,几乎是碾压其他国家,现在欧美日集体宣布放弃全面电动化,电动车不就变成中国一家在玩了吗?

这种情况和日本氢能悲剧何其相似?

于是就有人担心我们的电动车会不会重蹈氢能覆辙?会不会也被全球抛弃?再加上电动车自燃、续航的缺陷,以及日本全世界拉拢氢能盟友等行为。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起电动车的未来:什么新能源汽车只是西方国家的骗局;电动车是故意让中国点错科技树;连中国电动车降价,都被说是认清了现状。

各种阴谋论在网上暗流涌动,就好像一支无形手在推动着这个舆论。

但是你发现没有,即便是网上浪潮汹涌。

我们国家的态度却非常淡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5次提到汽车产业,没有一点消极的模样。

不但不停下电动化的脚步,反而继续加快新能源汽车战略转型的步伐。

为什么呢?难道中国真的要一个国家单挑所有外国吗?

当然不是了,我们再强也没办法关起门来自己玩,事实是,我们电动车和日本氢能情况完全不同。

日本氢能汽车为啥失败?

有人说是中美联合抛弃了日本,实际上哪有这么复杂,纯粹是因为日本的能力配不上野心罢了。

氢能汽车之所以被中美抛弃,最大的原因不是中美怕被日本卡脖子,而是因为技术不过关。

我们为啥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一个原因是当时我们要实现汽车产业的突围,除此之外,还有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能源转型,摆脱对传统能源被卡脖子的问题。

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汽车产业突围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因此早期时,我们为了尽快突围,就制定了三条汽车转型路线,一条是电动车,一条是混动路线,还有一条就是氢能汽车。

当时我们的规划就是在这三条路线上进行赛马,谁能突围就优先发展谁。也就是说,我们的的确确认真考虑过发展氢能汽车。

如果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你就会发现即使现在,中国也没放弃氢能汽车,反而一直在出台政策鼓励和发展。

可见它在我们眼中有多重要。

结果呢?氢能是最先被家用汽车淘汰的。因为它在制氢、运输和成品车方面非常不成熟。

比如制备氢能只能消耗化石燃料,然后将水变成氢,也就是俗称的“灰氢”,说白了,它还是污染能源,只662增加了一道环节而已,这导致它成本比燃油车还高。

而在运输方面也不安全,很容易爆炸;至于氢能汽车就更不行了,能量密度低,汽车的续航和成本都非常离谱。

三条路线赛马后,我们证实了电动车更符合我们的突围路线。

在欧美日国家里也是如此,他们中也有人布局氢能汽车,结果都失败了。

马斯克用“极其愚蠢”来评价氢能汽车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想想看,强如丰田造的氢能汽车,都征服不了日本自己的消费者,其他国家怎么可能再去发展这玩意?

所以日本氢能悲剧是注定的,它们没有成熟技术、就没有成熟产业、最后才是没有市场。

因此拿中国电动车对比日本氢能悲剧,完全是没有依据的。

中国电动车是成熟的,要技术有技术,要产业链有产业链,要市场有市场,电动车从性能、体验甚至使用成本上都开始碾压燃油车。

你不说它能淘汰燃油车吧,至少“日本氢能悲剧”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所以压根不用慌。

当然看到这边,有些小伙伴就有疑惑了,既然电动车不会被淘汰,为啥欧美还要放弃电动化。

刚开始时,我也纳闷,为啥突然就放弃了呢?

后来找了很多资料,这才发现大家都被误导了。

我们不要看他们怎么说,而是要看他们做,如果你看清楚他们的布局,你就会发现欧美压根就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反而在加大布局力度布局,甚至准备悄悄弯道超车。

就比如奔驰和宝马。

比如奔驰,人家在官方说明里就不是完全放弃电动化,而是将2030年100%全面电动化目标改为50%。

要知道,奔驰每年卖出去200万辆汽车,即便是只有50%电动车,那么电动车一年销售目标也能够达到100万辆,比蔚小理加起来还要多。

如果这也叫放弃,那么蔚小理干脆别活了。

事实上奔驰不仅没放弃电动化,反而在加大力度布局电动车。

比如2023年11月,奔驰和宝马就成立中国合资公司,联手在中国搭建超级充电网络,为奔驰和宝马电动车在中国铺路。

今年奔驰还将在中国推出纯电版本的迈巴赫、G级越野车等等车型,整个纯电车型加起来有9种之多。

布局这么多纯电动车,奔驰怎么可能放弃电动化。

奔驰其实还不算激进的,大众对电动车布局更大,他们不仅自建电池工厂,而且全面靠近中国。

2023年,大众前脚投资了小鹏40多亿人民币,后脚就和零跑洽谈合作。

作为汽车巨头,大众为何看上中国造车新势力?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大众电动车技术遇到瓶颈了,这导致他们不得不谦虚的向我们学习,甚至主动找我们合作。

而小鹏的造车技术和零跑的技术平台,正是大众需要的。

除了找中国合作外,大众还积极自建电池工厂。

3月份,大众子公司PowerCo首次公开融资,这家公司就是大众专门用来建设电池生产线的,按照大众的说法,电池是电动车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在为电动车扩产做准备了。

目前,大众已经规划了30款纯电动车,纯电车型比比亚迪、奔驰还要多。

这么大的投资,这么谦虚的态度,你们说大众会放弃电动车?说出来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除了大众,宝马、雷诺、福特、Stellantis都在找中国企业合作。

雷诺拉上吉利成立全新子公司,共同研发动力总成;同年10月,Stellantis投了上百亿元入股零跑。宝马向宁王等中国三家电池巨头购买了超过160GWh电池,这些电池将在宝马电动车上搭载。

还有更早一点的福特,他们找宁德时代合作,准备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工厂,更不用说特斯拉了,他们不但要在上海再建一座工厂,更是拉着中国供应链一起去墨西哥建厂。

如果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嘴上说要放弃电动车,但是身体却很老实一直在引进中国的技术。

你说他们会放弃吗?当然不可能。以前中国用市场换技术,但现在中国却在用技术换资金和市场。

对于欧美老说,这几乎是很难接受的,但是他们还是放下了身段,不仅重金投资中国车企,还购买中国零部件。

如果真要放弃电动车,何必这么卑微呢?

这还只是我们表面看到的,欧美车企不放弃新能源车还有两个更深层次的原因的。

一个是汽车碾压式性能迭代,另一个就是欧洲能源战略。

电动汽车碾压式技术优势也让车企无法忽视。

为什么电动车会这么快席卷全球?

真的只是因为它不用耗油?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内燃机的发展已经很多年,这些年已经进入瓶颈,自身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但是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却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性能好、能代步,而且还要智能化、自动化。

什么是智能化?通常来说就是三电:智能座舱、自动驾驶,OTA。

这个很好理解,你可以把它比喻为智能手机,智能座舱相当于手机里的各种功能,OTA就是软件升级的功能。

这些都是传统燃油车做不到的。

因为智能化、自动化到一定程度,耗电设备越来越多,需要输出的功率越来越大,传统汽车中配置的电池根本供应不过来,想要强行增加电池容量就需要增加体积,但是燃油车也没有额外的空间了。

除非进行大规模的重构,那还不如直接用电动车来的实在。

除此之外传统汽车在信号传输、软件升级上也没有优势。

种种原因导致燃油车做不到电动车那样的智能化。

它们就像功能机和智能机一样,功能机即便是再升级硬件和软件,它也做不到智能机的功能。

试问一下,用惯智能机的人还会去用功能机吗?

就算真的有企业愿意技术倒退,还要考虑上面提到的另外一个因素:能源战略。

说到能源战略,大部分人都以为只有中国在能源转型,事实上中欧日韩都在做,日韩地方小,和中国一样,能源都是依靠进口,日韩早在1980年开始就已经在布局新能源了。

欧洲也是如此,欧洲本土基本没啥化石能源,主要是依赖进口,其中有40%的天然气和20-30%的石油需要从俄罗斯进口。

可以说,就是靠着大毛子给的能源发电。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欧洲被迫制裁俄罗斯,再加上之后北溪管道被有心人炸掉后,欧洲彻底断了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只能高价从美国购买石油,欧洲本土电价飞涨,不仅让欧洲老百姓一度面临用电荒,甚至还影响了很多欧洲本土的工业、制造企业的生产。

比如德国百年化工巨头巴斯夫突然宣布在中国投资百亿欧元,未来重心将转移到中国;欧洲最大电池巨头Northvolt因为能源问题,准备要将工厂搬到美国。

类似的企业还有法国道尔达、西班牙达诺巴德以及瑞士的英力士等欧洲传统巨头,他们的离开加速了欧洲制造业大转移。

根据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一份2023年的报告显示,在受访的企业中,有67%的企业已经将旗下的部分零部件生产搬迁到国外,甚至未来两到三年,搬迁的业务范围还会扩大到预组装、仓储、生产等环节。

这让欧洲制造业遭受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损失。

能源恐慌已经成为欧洲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国被迫重启核能大战略,德国加大太阳能补贴、英国也出台了首个“氢能计划”。

欧洲国家都在自救,而汽车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就是第一个需要转型的产业,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电动车或者氢能汽车路线。

你说他们会选择发展氢能汽车还是电动车?

当然是电动车了。

电动车+储能+光伏组成的新能源体系就是中国已经验证过的路线,欧洲照着抄就可以了,而氢能路线的日本至今还没玩明白呢。

光伏还可以换成风能、核电等等,有多种多样的能源可让欧洲选择。

因此从能源安全这个大战略来说,欧州就不可能放弃电动车。而且欧洲现在想换赛道也来不及了,因为他们浪费太多时间了。

欧洲汽车转型其实比中美都要早,但是走错了路。

1998年,欧洲就推出了碳排放法规,要求到2008年时,汽车的碳排放量低于140g/km,这个法案的推出直接引导了欧美车企开始节能减排转型。

但是与中美日不同,欧洲减能减排不是朝着电动车方向发展,而是柴油车。

柴油机在同等排量下,耗油量比内燃机少了30%,还可以采用电控喷油、废气再循环等技术,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欧盟就把减排目标放在了柴油机路线上,为了鼓励车企们进一步研发更先进的柴油机技术,欧盟对柴油机进行税收优惠。

欧洲的柴油机技术就此进入快车道,各家车企都在争相研发技术更先进的柴油机技术,马路上的柴油车数量越来越多。

2010年-2015年期间,欧洲马路上的柴油车保有量长期维持在50%以上,并且将它销往中美等国家。

当时欧洲车企的柴油机技术让日本混动技术都自愧不如。

然而事实证明,欧洲的路线错了。

2015年时,美国监管部门在检测时发现,大众汽车竟然使用作弊软件,让自家的柴油车型可以通过排放检测。

而且这么做的还不止大众一家,宝马、奔驰等欧洲传统车企也同样通过后台软件,调整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来通过测试。

“柴油门”事件很快震惊了欧美。

柴油车就此跌落神坛。

而此时,中美电动车技术已经开始爆发,欧洲汽车产业被迫放弃了柴油机路线。

而同样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却推出了第一批动力电池白名单,鼓励本土动力电池发展。

美国特斯拉则推出了三款新款的Model S。

当中美两国稳稳的在电动车赛道上狂奔的时候,欧洲车企们这才后知后觉,开始组团转向电动车产业。

2019年,由法国的车企、电池制造商以及德国的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各自成立了欧洲电池产业联盟,投资额度均有30亿欧元左右。

与此同时,欧盟各大银行、投资机构还扶持了一家号称欧洲的宁德时代,就是前面说的Northvolt,不仅前后融资超过百亿美元,甚至在工厂还没建好的情况下,就已经获得了五百亿美元的订单。

2020年后,大众、宝马等车企都决心全力压铸电动化,宣布在2030年前后淘汰燃油车。

他们就是希望通过大笔撒钱,来攻克电动车产业中最关键的动力电池。

这是欧洲破釜沉舟式的赌博。

然而三年后,他们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德法两国的电池产业联盟无疾而终,被寄予厚望的欧洲电池公司被爆出只能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技术甚至是设备。

欧洲传统汽车巨头们也被中国快速迭代的电动车打懵了,往往刚研发出一项技术,中国车企就已经更新到下一代了。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说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欧洲车企都想要和中国合作?

就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中国存在差距,而且这种差距短时间内难以弥补,这才决定放慢电动车转型的步伐。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中国车企打持久战,才不至于一下子投入太大,被我们压着打。

所以他们根本来不及换赛道了,因为即使换到氢能汽车,他们的技术和产业依然落后,而且前期的投入还白费了。

所以我才说:不要看欧美车企怎么说,而是要看他们怎么做。

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电动车安全无虞。

好了,我是熊猫,我们下期见!

0 阅读:4

硬核熊猫説

简介:用故事讲述中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