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设计
《FRAME》2024 秋季刊聚焦于:在不确定性时代,设计师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条件变化,而做出的适应性和开放性设计。从生态友好到社会可持续,从多维灵活性的实践,到以人为本的空间塑造,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适应性设计”。
秋季刊深入探讨了灵活性的三个角度:从“灵活教育”如何颠覆传统教室模式,到空置办公室如何华丽转身成为经济适用房的新希望,再到活动设计中灵活元素如何增加互动体验。
《FRAME》2024 秋季刊内页
#01
灵活思维及其变革力量的视觉盛宴
{ A Visual Celebration of Agile Thinking and Its Power to Transform }
通过反思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灵活性思维,FRAME设计总监 Barbara Iwanicka 阐释了本季刊的核心理念——灵活性孕育伟大的设计。以下是她对此主题的独特见解。
历经三周的欧洲火车之旅,我觉得自己的灵活应变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即便平日里我习惯井然有序,这段旅程却迫使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迅捷与高效,以应对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火车晚点、车厢拥挤、温度不适,孩子们或疲惫、或抱怨、或沉醉于甜食,诸如此类,无一不考验着我们的应变能力。
总之,这次旅行几乎完全脱离了计划,未知与挑战接踵而至,但正是这份不可预知,赋予了旅途无与伦比的价值。我尤为钟爱火车旅行的节奏,它让人得以细细品味沿途的风景,感受时间在眼前缓缓流淌。坐火车旅行犹如置身于一个时间胶囊,与同行者共享一段延长的、既被迫又珍贵的时光。
Tenka Arkitektura 将西班牙毕尔巴鄂市一栋 20 世纪 60 年代建筑中的旧办公空间改建为一个年轻家庭的活力公寓,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设计师将狭长的 L 形布局改造为以两个弯曲的内部体量为中介的空间,力求创造出一个可供家庭灵活使用,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调整的空间。© ERLANTZ BIDERBOST
旅行出发前,我看了维姆·文德斯执导的电影《完美的日子》,该片细腻入微地探讨了渐变之美。影片围绕东京厕所清洁工平山的生活展开,其看似平淡的日常实则蕴藏着人生轨迹转变的重要时刻。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平山在行为方式、与人互动乃至自我感知上的微小变化,虽不易察觉,却汇聚成一股推动他悄然蜕变的力量。
他与人的交往虽不多,但每一次相遇,无论对方是陌路还是旧识,都悄然塑造着他的内心世界。平山的经历、记忆与感知,虽未直接展现,却通过其日常生活的点滴被观众一一感知。每一天,都是对他性格的一次细腻雕琢,增添新的层次、理解与情感。
BHSF Architekten 在瑞士伯尔尼的一家巧克力工厂旧址上,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公寓。设计团队的任务是找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将仓库改造成可容纳 220 名居民的居住区。在此之前,该建筑是商业办公场所。© JÜRGEN BECK
《FRAME》秋季刊探索了不确定时代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创意工作者及其项目如何在瞬息万变中保持适应性和韧性。以“踏入未知”为专题,我们寻觅着能够表达这一主题的字体,直至遇见由Ariel Martín Pérez设计的Sligoil等宽字体,它以其独特的韵味与我们的主题相呼应。
尽管Sligoil并不直接展现“灵活”二字,但其对字符的微妙切割与调整,却传递出一种不可避免、循序渐进的变化之感。这款字体最初为游戏《未知号码》而设计,玩家通过声音操控界面,成为故事不可或缺的编织者。受此启发,我们决定为文字与句子赋予有机形态,以此象征口语表达的自然与不拘一格,毕竟,真正的口语鲜少经过刻意雕琢,往往充满了即兴与生动。
《FRAME》2024 秋季刊封面
本期《FRAME》展示了灵活性的多维面貌如何激发新颖的设计思路,提醒我们:真正的转变往往源自日常生活的细水长流,而非轰轰烈烈的壮举。在平凡与日常的静谧节奏中,变革的种子正悄然生根发芽。
#02
倡导适应性的开放式设计
{ Advocate for Adaptable, Open-Ended Design }
在最新一期的《FRAME》秋季刊卷首语中,主编Floor Kuitert指出,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多变,创意工作者最宝贵的技能莫过于为未知的未来设计——拥抱变化,迅速响应。
《FRAME》2024 秋季刊内页
当我于七月中旬提笔撰写这段文字时,荷兰的孩子们正迎来暑假。回想起我的童年,那时大多数同学家庭会驱车或携行李南下度假。然而,随着欧洲气候变暖,极端高温频发,水资源告急,这一传统习惯似乎正遭受挑战。尽管新闻报道显示,假日交通依旧涌向南方,旧有习惯的改变却非易事,尤其当它们深植于人们的记忆与生活体验之中,且学校假期的安排又相对固定。
FAR Frohn & Rojas 翻新了柏林一座可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旧办公楼的一部分,并将其改造成公寓。Rungestrasse 公寓占地 211 平方米,采用开放式平面布局和双层挑高天花板。为了保持这种开放性,并在不将空间过多分割成孤立房间的情况下设计出合适的居住空间,设计团队采用了由五个托架组成的双层架子。© TOBIAS WOOTTON
尽管如此,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旅游行为、游客期待以及整个酒店与旅游行业的运营与建筑模式,迫切需要转型以适应新环境。从社会环境层面看, 减轻对土地及当地社区的负担至关重要;而在商业层面,经营者需要学习如何管理其与气候脆弱性相关的策略,也就是那些我们无法预测的因素。
正如我们的资深编辑Tracey Ingram在“对话”栏目中所言:“气候危机时代,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性’。”这要求旅游与酒店业必须评估自身对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的韧性,并秉持更加灵活变通的心态。
在马德里 Conde Duque 中央庭院,Lys Villalba 和 Lluís Alexandre Casanovas Blanco 提出了一系列 “移动生态系统”,他们希望在多样性、社区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描绘出亲生物公共空间的可能性。© JOSÉ HEVIA
“为不确定性而设计,拥抱变化”,这一理念不只局限于这些行业,它贯穿了本期以“灵活”为主题的每一个篇章,超越了气候危机的范畴,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与持续变化的需求,激发人们将韧性融入环境构建中。本期杂志介绍的设计师们以不同方式展现了不确定性的挑战与机遇。
“Un Cuarto en Llamas美洲骆驼”是位于马德里孔德杜克的一个多用途文化空间,西班牙语意为“着火的房间”。在曾经的军事空间中使用可互换的纺织品,使灵活性能够支持多样化的空间规划。© JOSÉ HEVIA
“不稳定”一词虽常带负面意味,但在为未来空间规划时,它或许能激发积极的变革。芬兰建筑师Kivi Sotamaa便是一个例证,他早已摒弃为特定类型设计的思路,转而推崇“可供性”——一种对功能极为包容的适配方式。他强调:“我们应构建充满可能性的空间氛围,采用避免规范性与类型化的建筑语言。功能与形式的可能性同样丰富,而形式始终是功能的结果。”
Brick Cave 位于越南河内市郊,由 H&P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设计,由两层砖墙建成,可阻挡强烈的阳光、灰尘和噪音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同时通过战略性放置的孔洞与自然建立联系。© NGUYEN TIEN THANH
一言以蔽之,对于在复杂多变世界中奋斗的创意工作者而言,掌握为不可预测未来设计的能力——即拥抱变化、灵活应对——无疑是最为宝贵的技能。
如何面对当下挑战?FRAME亦邀您一同参与讨论。10月24日,FRAME AWARDS 2024全球颁奖典礼将在香港M+博物馆隆重举行,期待您前往,与我们共赴这场设计盛会。
首图来自丨德国汉堡 Le big TamTam 餐厅 / Studio De Schutter ©STUDIO BOWIE
文丨FRAME团队
编辑 | Daisy
校对 | M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