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是产业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道坎。在烟台,有一家企业,以自主研发电容压力传感器为主攻方向,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这家企业,就是山东产研科谱纳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走进科谱纳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的办公大楼,繁忙的生产现场映入眼帘。11月24日上午,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电容压力传感器。“这批订单是来自山东几家化工厂和热力公司的,总共1000多台,两周之后就要交付。”公司负责人熊文峻淡定地介绍着。成立于去年7月的科谱纳自控,短短时间内已经赢得了包括中国核动力院在内的多个客户的青睐,正在与俄罗斯、巴西以及国内多家企业洽谈合作。
在压力传感器领域,国际市场长期被美资、德资企业垄断,国内行业则一直受制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制造工艺的不足。科谱纳自控通过自主研发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成功打破了美国对核心部件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熊文峻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传感器主要有单晶硅压力传感器和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其中的核心部件‘芯片’基本上都要依赖从美国进口,而我们的传感器的核心部件‘中心膜片’,完全是由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打破了美国对我们的‘卡脖子’,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在国际市场已有数年成熟应用的压力传感器,在国内整体起步较晚。科谱纳自控专注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研发,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开发、验证优化,到样品线、量产线的搭建,企业需要从零开始。熊文峻说:“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一个全新的赛道,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开发、验证优化,到样品线、量产线的搭建,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科谱纳自控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领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核心人员在压力传感器领域有着20多年的从业经验,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攻克电容式芯体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公司成功建立了由多名博士、硕士和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7项专利授权。
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关键部件——电容腔体上,科谱纳自控展现了其领先性。熊文峻介绍:“与其他同类型传感器相比,我们的传感器的电容腔体实现了成倍缩小。通过采用微系统技术微加工工艺,使得腔体更为精密,能够在小尺寸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传感器的适用性,使其可以轻松嵌入更为紧凑的系统和设备中。”
不仅如此,科谱纳自控还对电容腔体的材料进行了优化,引入了高强度、高灵敏度、轻量且高耐压的材料,提高了传感器对环境变化和压力波动的适应能力。熊文峻表示:“目前市面上传感器的压力测量精度基本上在0.075级,我们的则达到了0.05级,也就是测量更精确、响应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
尽管一个压力传感器的体积相对较小,但其生产工艺却颇为复杂,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为提高产品品质,科谱纳自控还自主研发了多种工艺设备,如激光焊接机、mensor校验设备、疲劳测试设备等。同时,公司引入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熊文峻表示:“这不仅提高了对采集到的产品数据的处理速度,还增强了抗干扰能力,有效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目前,科谱纳自控已经建成年产5万台套的自动化生产线,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达成合作意向,产品将深耕核电领域,并已拓展至石油化工、冶金、制药、环境监控等领域。科谱纳自控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山东产研院(烟台)的全力支持。一位山东产研院(烟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精准聚焦烟台产业基础,落地了这一技术创新及企业化项目,为帮助企业加快发展,给予了资金和场地支持,希望能更好地赋能烟台石化、消费电子、生物制药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制药等行业技术不断升级的推动下,压力传感器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科谱纳自控以世界一流业内生产要求为基准,不仅不断推动产品升级,更在国内行业技术瓶颈上取得重大突破,将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各行各业。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企业,科谱纳自控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领域迅速崭露头角,为国产化替代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熊文峻看来,挑战虽然巨大,但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挑战,他们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技术高峰,实现国内压力传感器产业的自主可控。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业升级势在必行。科谱纳自控凭借着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领域的创新实力,不仅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还为国内产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本土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崛起,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
未来,科谱纳自控将继续保持对技术的不懈追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在压力传感器领域的话语权。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兴盛,更是中国制造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崛起,为实现国产化替代、打破技术壁垒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山东的烟台到世界的舞台,科谱纳自控正以坚实的步伐书写着中国科技的新篇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攻克难题,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谱纳自控的成功经验将为更多中国企业树立榜样,激发更多创新的火花,为中国科技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