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是没种过地:专家的“毫不动摇禁烧秸秆”论,毫无基本农业常识的观点,容易闹笑话

懿非宇 2023-03-04 12:57:56

冬寒渐远,春意渐浓,春种秋收的生产轮回已在神州大地自南向北渐次铺开。而在春种之前,秸秆要不要烧的问题,意料之中的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秸秆还田”与“秸秆焚烧”,不管是支持哪一种做法,都有言之成理之处,而目前的争论则主要是在保护环境与确保增产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各地情况不同,每个人的着眼点又存在差异,这让争论变得更为复杂。

但不管是基于哪一种坚持发表观点,为卿画眉说三农觉得都应该基于自己的经验及专业认知,如果基本农业常识都不具备,而仅凭个人主观的想法来发表观点,就难免有“不懂装懂”之嫌,也容易因低级错误而“闹出笑话”。

在前几天,一篇题为《必须毫不动摇禁止焚烧秸秆!论某教授“焚烧秸秆别一禁了之”言论》的文章,成为在关于“秸秆该不该烧”争论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热文,阅读超过7万,评论超过4000。

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农业外行人对秸秆禁烧问题发表的看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这篇文章不仅逻辑松散,而且有很多缺少基本农业常识的硬伤,前面为卿画眉说三农对文中的疏漏与不当之处进行了指正,本文继续就其中硬伤进行澄清。

相关文章里面的“硬伤”

焚烧秸秆导致土壤矿物质分解破坏?

这种说法透露出的知识背景是:不知道土壤矿物质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土壤矿物质就是元素周期表里的化学元素,追溯到源头上,在地球最初,地表是各种岩石,大块岩石在风力、雨雪侵蚀等物理作用下,逐渐由大块头变为细碎粉末。

粉末在经过化学侵蚀(酸雨等)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变为更小体积的高岭石、蒙脱石等,再经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后,才逐渐变为可溶解于水,并能被植物生长吸收利用的矿物营养。

土壤的形成过程

高温能分解这些矿物质吗?可以,但靠焚烧秸秆形成的局部且短暂的高温,是做不到的。

举个例子,石块里面有钙、硅等矿物元素,但烧柴火做饭的时候,往里面扔一个石块,能让石块分解吗?显然不能。

退一步讲,假如焚烧秸秆能让这些矿物质分解,对土壤反而是好事,因为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会更有利于作物吸收。比如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头,足够的高温煅烧下,会变为生石灰(氧化钙),而生石灰在土壤水溶液里会有部分钙由原来的无效态而变为可被吸收利用的有效态。

焚烧秸秆造成土壤板结?

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专业常识的臆测,也没有搞清楚造成板结土壤板结的原因。

在生产上,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土壤自然的天然特性,另一个是以不当施肥为典型的人为不当耕作。

第一种情况主要指的是土壤自身粘性较高,高粘性的土壤,基本颗粒更小,土壤颗粒间彼此接触面积就更大,更容易粘结在一起形成板结,并且土壤基本颗粒越小,彼此之间空隙也越小,所以粘性土壤透气性通常较差。

不当施肥表现在有机肥用量少及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硫酸型化肥,有机肥可以疏松土壤,使土壤保持更好的透气透水结构,从而减少发生板结,有机质含量不足,对粘性土壤来说板结就会加重

为什么硫酸型化肥用多了会造成板结呢?主要原理在于其中的钾元素被作物吸收较多,而对剩下的硫酸根吸收较少,从而造成在土壤中过量积累,而这部分硫酸根会与土壤中的钙元素相结合,形成硫酸钙,而硫酸钙是石膏的主要成分,石膏在失水后会变得很结实,所以这类化肥用的多了,土壤不仅板结会加重,而且土质会变得发硬、透气性变差。

磷肥怕高温?

有这个说法大概率是把磷肥和纯磷(单质磷)混为一谈。

初中化学课上,就讲授过白磷可在自然条件下自燃,假如磷肥等同于磷的性质,试想一下,等到天干物燥的丰收季节,岂不是会发生不可想象的场景。

结构决定性质,作为肥料的磷肥中是没有单质磷的,而是形式与单质磷截然不同的化合物,比较典型的包括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等,这些磷肥无一例外的都属于不燃物,在秸秆焚烧这样短暂且高温程度有限的考验下,磷肥完全可以确保“金身不破”。

结语

解决争议问题,专业人员及有生产实践基础的人,才能对问题的本质予以更清晰准确的呈现,而相应的想法和建议也才更有助于问题的实质性解决,而不能靠来自跨领域点式的“灵光一闪”。

你支持秸秆还田还是秸秆焚烧?为什么?欢迎的评论区留言。

0 阅读:1

懿非宇

简介: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专注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