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市常被人称为府,本市称本府,外地称外府。
很多地级市是明清的府或直隶州衍变而来的,也有地级市是县升格而来。
对比清朝西藏地方区划,西藏自治区有2个是河谷荒滩逆袭的,即林芝市(八一镇)、阿里地区(狮泉河镇)。
西藏自治区政区图(周釜俊绘制)
清代西藏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以下十个地区:达赖辖地、班禅辖地、三十九族地区、察木多胡图克图辖地、类乌齐胡图克图辖地、察雅胡图克图辖地、济隆胡图克图辖地、萨迦呼图克图辖地、拉甲日法王辖地、达木蒙古八旗。
清朝西藏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清朝西藏地方10个地区,与今西藏自治区6地级市1地区如下:
一、达赖辖地——拉萨市、山南市、那曲市、林芝市、阿里地区
达赖驻扎喇萨,同时也是西藏办事大臣驻地,今拉萨市。
达赖辖地主要有喇萨、得秦、乃东、桑里、琼结、野儿古、打孜、错拉、拉岁、业党、曲水、琼结尔科、贡噶尔、拜的、突宗、僧宗、董郭尔、冷竹、墨竹工卡、蓬多、朗错、卡尔孜、羊八井、仑孜、嘉尔布、辖鲁、颇章、札溪、色营、蔡里、朗如、浪荡、札称、洛美、拉康、撒拉、策堆得、达尔玛、雅尔堆、洛直、直谷、札什、工布塘、降、里乌、曲隆、桑叶、文札卡、沃卡、夺、裕勒佳阿杂、喀拉乌苏、聂母、麻尔江、仁本、拉噶孜、岭、仁孜、纳仓、巴浪、昔孜、江孜、定结、协噶尔、帕尔宗、吉龙、阿里宗、聂拉木、朗岭、绒辖、宗喀、撒噶、堆冲、纳布、唔欲、汪垫、甲错、工布硕卡、角木宗、东顺、工布则岗、鲁朗、纳城、刷宗、苏尔洞宗、吉尼、折布岭、作岗、索克宗、博窝、结登、拉里、沃隆、江达、古浪、琼科尔结、朗营、金东、曲木多、宿凹、聂沃、宿木、普咙、汤堆、补仁、古格扎什鲁木布则、茹拖、杂仁、堆噶尔、达坝噶尔、噶尔东、冲龙、扎西冈、日地、楚木尔地等。
二、班禅辖地——日喀则市
班禅驻扎在日喀则,今日喀则市。
班禅辖地为:日喀则、彭错岭、拉孜、昂忍、唔欲、擦耳、干殿热布结寺、托布甲、拉耳塘寺、帕克仲、葱堆、胁、干坝、金龙、央、翁贡、练、仁侵孜、冻噶尔、德庆热布结、绒错、结侵孜寺、哩卜、伦珠子、达尔结、甲冲、哲宗、碌洞、科朗、札喜孜、波多、札苦、达木萨加宗等。
三、三十九族地区——分属那曲市、昌都市
雍正九年(1731年),青海西藏交界处的七十九族被分为玉树四十族和藏北三十九族,藏北三十九族属驻藏大臣管辖,设千户长一名,百户长十三名。各族名称和所在地如下:
1、纳克书贡巴族,比如县西北
2、拉什科族,比如县茶曲乡
3、色尔查族,比如县曲柴仁
4、异鲁族,比如县
5、崩盆族,比如县香曲乡
6、达格鲁族,比如县西北
7、札麻尔族,聂荣县色庆乡
8、上阿札克族,聂荣县
9、下阿札克族,聂荣县东
10、伙尔孙拉麻尔族,聂荣县白堆乡
11、拉麻尔他尔族,巴青县雅安镇东北洋堆村
12、川木桑族,丁青县巴达乡
13、伙尔扎嘛苏他尔只多族,索县赤多乡
14、娃拉族,索县加勤乡
15、伙尔族,索县西南
16、嘛鲁族,丁青县觉恩乡麦日村
17、宁塔族,类乌齐县桑多镇宁塔村
18、尼查尔族,类乌齐县乌齐镇厄札村
19、参麻布吗族,类乌齐县长毛岭乡
20、尼丫木查族,索县江达乡
21、利松麻巴族,索县江达乡
22、勒达克族,索县荣布镇
23、多嘛镇,索县加勤乡
24、羊巴族,索县江达乡永巴村
25、伙尔族,巴青县西北
26、伙尔族,巴青县拉西镇西北
27、伙尔族,巴青县西北
28、彭他吗族,巴青县本塔乡
29、伙尔拉塞族,巴青县
30、上岗噶鲁族,巴青县贡日乡
31、下岗噶鲁族,巴青县贡日乡
32、琼布纳克鲁族,丁青县
33、噶鲁族,丁青县
34、色尔查族,丁青县色扎乡
35、上夺尔树族,丁青县
36、下夺尔树族,丁青县
37、三渣族,比如县羊秀乡西
38、三纳拉巴族,比如县白噶乡那如
39、朴俗族,比如县白嘎乡普宗
四、察木多胡图克图辖地——昌都市
察木多胡图克图辖地,清代由绛巴林寺的帕巴拉及锡拉轮流执掌政教大权,在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宣统三年(1911年),裁胡图克图,设置理事官,划归四川登科府。
五、类乌齐胡图克图辖地——属昌都市
类乌齐胡图克图辖地,清代由类乌齐的帕曲、济促、仔巴轮流执掌政教大权,在今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类乌齐镇。
宣统三年(1911年),划归四川省登科府。
六、察雅胡图克图辖地——属昌都市
察雅胡图克图辖地,在今西藏自治区察雅县香堆镇。
宣统三年(1911年),裁胡图克图,置理事官,归属四川省登科府。
七、济隆胡图克图辖地——属昌都市
济隆胡图克图辖地,在今西藏自治区八宿县西北。
宣统三年(1911年),划归四川省登科府。
八、萨加胡图克图辖地——属日喀则市
萨加胡图克图辖地,在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
九、拉甲日法王辖地——属山南市
拉甲日法王辖地,在今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拉甲日是吐蕃赞普之后。
十、达木蒙古八旗——属拉萨市
达木,今西藏自治区当雄县。
清初此地即有蒙古游牧,雍正元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失败,部分和硕特蒙古逃至该地,与原有蒙古一起游牧,此后此次牧民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乾隆十五年,达木蒙古改由驻藏大臣直辖,四旗在札喜汤,二旗在汤宁,一旗在五佛山,皆北依拉干山,南与前藏接界。一旗在格拉,东北滨哈拉乌苏,西与后藏接界。
清朝西藏地方10地区与今西藏自治区6地级市1地区继承关系概括如下:
拉萨市继承达赖辖地的核心部分日喀则市继承班禅辖地昌都市继承察木多胡图克图辖地等地,驻地昌都宗山南市继承达赖辖地南部区域,驻地乃东宗那曲市继承达赖辖地南部区域,驻地那曲宗林芝市继承达赖辖地东南部区域,驻地林芝阿里地区继承达赖辖地西部区域,驻地狮泉河拉萨市、日喀则市,驻地为清朝时地区首府,山南市、那曲市、昌都市,驻地为清朝时地区的宗城。
林芝市、阿里地区,由无建制的荒滩逆袭成为地级中心。
一、林芝市——林芝县八一镇
林芝市驻地原称八一镇,是在河滩拔地而起的城镇,八一镇是西藏东南部出境门户。地级林芝市设立后,中心城区定名为巴宜区,藏语意为“隐藏在岩石后面”,也是“八一镇”的转音。
八一镇,原为人迹罕至的河滩,1951年,在今八一镇修建城镇。1960年,设八一区。1987年,改八一镇。2005年10月9日,林芝县政府驻地由林芝镇尼池村迁至八一镇。
清康熙二年(1663年),设则拉岗宗。康熙十二年(1673年),设角木宗。
1931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立工基,则拉岗宗、角木宗等地归工基管辖。1939年,西康省设立,将林芝地方划入西康省。
1954年,西藏地方政府设立设塔工基巧,基巧公署设在则拉岗(今巴宜区布久乡)。
1959年9月,成立林芝县。1959年,撤销塔工基巧办事处。1960年1月,成立塔工专区;同年2月,改设林芝专区,专署驻林芝县。1964年7月,撤销林芝专区,分别划归拉萨市、那曲专区、昌都专区。
1983年10月,恢复林芝地区。
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
截止到2023年底,林芝市辖巴宜区、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等1区6县。
林芝市政区图(民政部网站)
二、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
阿里曾与前藏、后藏并称,原驻地噶尔昆沙,今噶尔县昆沙乡。
阿里地区驻地狮泉河镇,为人迹罕至的河滩,1964年新藏公路建成通车,这里成为新藏公路重要节点,狮泉河镇拔地而起,成为阿里地区驻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噶尔昆沙设立堆里噶本。
1951年,设阿里噶本。1954年,设立阿里总管。1956年,设立阿里基巧办事处。
1960年,设立阿里专区。1969年12月,阿里专区交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管,行政区划仍属西藏。
1970年11月,阿里专区更名为阿里地区。
1979年3月,中央决定,阿里地区恢复由西藏自治区管理。
截止到2023年底,阿里地区辖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等7县。
阿里地区政区图(民政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