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撤到法国,休整了不足一个月,因为阿登战役的爆发,仓促赶往前线,在比利时的树林间,在冰雪的覆盖下,度过了一段最为艰难的岁月。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之后,兄弟连回到法国休整,此时已是11月底,大家的情绪很高,因为从局势来看,他们可以休息到次年3月,才会空降德国,欧战结束后,可能会派往中国或日本,将二战彻底终结。
没想到,才歇了3个礼拜,到了12月16日,希特勒突然发动阿登战役、也叫突出部战役,试图冲破盟军防线,将盟军一分为二,制造出第二个敦刻尔克。为此,希特勒集结了25万兵力,近1000辆坦克,当时盟军在防线上只有8万人,200多辆坦克,再加上轻敌与疏忽大意,损失惨重,美军两个团7000多人投降。
面对危局,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反应神速,第2天就把6万人派往战场,随后5天又调集了19万人,效率之高,在人类战争史上极为罕见。在这当中,就包括12月18日来到前线之一、比利时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师。
按照历史顺序,我离开荷兰,往南走了280公里,前往比利时的巴斯托涅,它位于比利时的东南角,距卢森堡没多远。
在他们那儿长途驾驶,是件挺愉快的事儿。
原因之一,是路上几乎没有慢车,每个人都把车速拉到限速的最高值,再略超一点儿。不像咱这儿,限速120的路,有大把的车,只开100甚至80。这几年电动车逐渐增加,慢车就更多了。说起来倒也能理解,电车开120的话,电耗陡增,跑不了远,就得找地儿充电。
原因之二是服务区环境舒服,设施完善。比如下图所示,服务区里不仅室内有许多桌椅,室外也有,即使不吃不喝,单纯坐下来歇会儿,也挺不错的。
室内部分,通常包括小型超市和快餐店,各个角落打扫的都很干净,有种窗明几净的感觉。有趣的是,卫生间往往还附有淋浴间,当然不是免费的,如果想冲个澡,得先在服务台付钱。
咖啡机是每个服务区都有的,有些服务区还有星巴克的自助机器。至于支付,多数都是现金、银行卡和手机三种方式任选。
在休息区里,除了220伏电源、USB接口,有些地方还备有微波炉,免费使用。
阿登战役主战场之一: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市区里的主干道,大方向呈南北走向,长约1公里,最北端有家很大的家乐福,旁边是中世纪的城楼与教堂;最南端的附近,有家101空降师的纪念馆。
街道中段的一个路口旁边,摆放着一辆美军的谢尔曼坦克,它的火炮威力与装甲厚度,远远比不上德军的豹式和虎式坦克,据说三四辆谢尔曼都打不过1辆虎式(比如电影《狂怒》所展现的),可它有3个优势,一是特别耐用,不像虎式,时不时就得回厂大修;二是炮塔转得飞快,15秒一圈,对阵时可以抢先开炮;三是火炮配有稳定器,能一边儿走一边儿射击,用不着先停车、再开炮。
正因为这些优势,不光美军,苏联军队也大量用它——二战时,美国向苏联援助了40多万各式车辆,其中包括数以千计的谢尔曼坦克。
谢尔曼坦克旁边,是101空降师代理师长麦考利夫的雕像。由于阿登战役是突然爆发的,师长泰勒当时在美国,整个师由麦考利夫代为指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于18日从法国赶到比利时,开始死守巴斯托涅。到了20日,德军将巴斯托涅完整地包围起来,要求101师投降,麦考利夫的回答特简单,就一个词:呸。
德军劝降不成,便以5个师的兵力轮流进攻,均被打退,守到26日,巴顿率军增援,巴斯托涅这才解围。所以,在巴斯托涅市区里,人们为巴顿也立了一座纪念碑。
市区北侧,东西两个方向,各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它们的内容,都是以阿登战役为主。其中,东边儿山坡上的博物馆,规模更大一些。
博物馆旁边,还有座阿登战役纪念碑。纪念碑所处的位置相当好,可以俯瞰整个巴斯托涅市区。
兄弟连此次参战,是坐卡车从法国来的,他们首先到巴斯托涅,然后穿过市区,往北走了几公里,在面对弗伊镇的一片树林中,建立起防线。
此时,他们的兄弟部队——506团1营,走在前面,已经到了诺维尔,而且与德军交上了火,生生把德军的一个装甲师,拖住48小时,自身阵亡三分之一。
1营完成阻击任务,从诺威尔撤退,德军迅速压了上来,占领了距离兄弟连最近的村庄——弗伊。令兄弟连没想到的是,德军从此停下脚步,没有继续进攻。于是,兄弟连一直呆在树林里,坚守防线,与德军对峙,每天巡逻,偶尔有相互零星射击。虽然没打什么大仗,可有3个困难,让他们同样很艰难。
第一是德军每天用火炮轰炸树林。于是,每个人都挖了很深的散兵坑,轰炸时躲在里面,但说不定哪颗炮弹会碰巧落在坑里。
第二是寒冷。兄弟连到巴斯托涅参战,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儿,极为仓促,根本没准备御寒的衣服。晚上气温降至0度以下,他们穿着单衣,呆在户外,还不能生火取暖,寒冷刺骨,整个人都冻木了。
第三是缺乏食物和药品。温特斯在回忆录里写到,圣诞节那天,他的圣诞大餐是5颗白豆+一杯冷汤。
此外,他们的弹药一度也很短缺。到了23日那天,用于封锁公路的大炮,只剩下3枚炮弹。连队里的迫击炮弹还剩6枚,每个战士只有一布袋的子弹,每挺机枪还剩1箱子弹。
可见,兄弟连在这片树林里,相当艰难。电视剧《兄弟连》里有一段老兵访谈,他说:每逢冬季,外面变得很冷时,我都会说,幸好不是在巴斯托涅。
下图源于小说《兄弟连》,照片中的人物是兄弟连的军士长利普顿。
当他们熬到26日,巴顿率军击破德军包围圈,给101空降师解了围,各种补给品随之运送而来。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被围困只有8天,应该不算很难吧?如果有这种想法,不妨试试——下雪时,穿着单衣,呆在户外,别吃热食,看看能不能坚持一个晚上。
解围之后,兄弟连依然守在防线上——艾森豪威尔打算靠他们反攻。这段日子里,兄弟连虽然有了御寒衣服,有了热食,但毕竟是在户外,白天可能还好,到了晚上,照样很难受。
坚守到1月9日,兄弟连奉命出击,进攻树林前方的弗伊。
进攻弗伊的战斗,在电视剧中有着较为完整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是连长戴克临阵畏缩,犹豫不决,危急关头,温特斯命令D连的排长斯皮尔斯,接替指挥。
斯皮尔斯冲过去,将大家组织起来,分配任务后,独自一人,跑向附近的其它连队,联络后又迅速跑了回来。一来一回,全程在德军的眼皮底下,德军光顾得惊讶了,居然忘记开枪。
就这样,弗伊被迅速拿下,一个排的德军和3辆虎式坦克撤走,留下100多伤员成为战俘。
在电视剧里,弗伊镇内有座教堂,被德军当做机枪火力点。如今,教堂依旧,旁边还为101空降师立了个纪念碑。
战斗结束后,温特斯撤销了连长戴克的职务,任命斯皮尔斯为连长——他是兄弟连的第6任连长,也是最后一位连长。这6位的顺序是:索贝尔、米汉、温特斯、海利格、戴克、斯皮尔斯。
在电视剧里,兄弟连拿下弗伊,有关阿登战役的情节就结束了。可实际上,兄弟连接下来还有一场战斗:进攻诺维尔。
诺维尔在弗伊的北面,只有4公里,有公路相通,但他们为避免与德军正面交火,采用了迂回战术,首先往西,直奔雷考纳村。
过了雷考纳村,转而往北,借助山肩的掩护,越过一片牧场(当时是冬季,一片冰雪)。此时,德军发现了他们,不断炮轰,有些连队伤亡惨重,兄弟连的运气还不错,损失不大。
穿过牧场之后,来到考布卢村,兄弟连在这儿宿营了一个晚上。小说中记载,村旁小河上有座吊桥,连长斯皮尔斯在此筹划次日的进攻。我围着村子转了好几圈,找到了小河,但没看见吊桥。
考布卢村东侧1公里,是诺维尔,这个镇子跟弗伊一样,规模也不大,在坦克炮火的支援下,兄弟连在中午之前,将其攻下。
诺维尔的中心,照例是一座教堂,教堂侧面的路对面,是101空降师的纪念碑。
兄弟连刚刚攻下诺维尔,就接到新的任务,继续往北,占领拉查姆村。该村的位置比较低,周围地势略高,当他们一路下坡,进入村子时,多数德军已经跑了,兄弟连轻而易举将拉查姆拿下。
说是轻而易举,但也有意外——黑尔中士和战友在一个谷仓里,俘虏了6名党卫军军官,恰在此时,附近有颗炮弹爆炸,黑尔被弹片击中倒地,一个德军军官趁机拔刀,刺向黑尔的喉咙,黑尔的战友随即开枪,将6人全部击毙,并把黑尔送往医院。黑尔虽然被救活了,但食管弯曲,医生开了个证明,允许他不系领带。
后来,黑尔碰上巴顿,巴顿看到黑尔军容不整,开口就骂,黑尔掏出证明,把巴顿弄得哑口无言。
兄弟连在拉查姆村时,斯皮尔斯把连部设在教堂里,这是他们来到比利时后,第一次将连部设在室内。那天晚上,修女带着一群孩子,为兄弟连演唱了许多歌曲。这个温馨的画面,是电视剧《兄弟连》第7集的最后一个镜头。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1月17日凌晨,17空降师前来换防,101空降师撤离,兄弟连乘坐卡车,又一次经过巴斯托涅,前往阿尔萨斯。
他们驻守了将近一个月的那片树林旁,如今建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牺牲在这儿的战友们的名字。据小说《兄弟连》记录,他们到比利时是121人,走时63人,共有11人阵亡,但不知为什么,这块纪念碑上有14个名字。
阿登战役从12月16日爆发,到1月28日结束,历时1个多月。双方参战兵力约为20万德军、70万盟军。最终,德军损失约8-10万人,盟军超过1.5万人阵亡,双方损失的坦克、飞机和大炮,更是成千上万。不同之处在于,德国此时已无后备力量补充,而美国开足马力,人员培训和武器制造,源源不断,不仅满足自己,还能同时提供给英国、苏联和中国。
阿登战役的另一个成就,是造就了101空降师的名气,使它成为当时美军89个师里,名气最大、最受崇拜的一个师。
与本文有关的电视剧《兄弟连》剧情简介转载:
第6集:巴斯托涅。
严寒中,E连在巴斯托涅郊外的森林中,与德军对峙,死守盟军防线。由于缺乏补给,医务兵尤金罗精疲力尽,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无意中结识的比利时女护士,让他获得些许安慰。E连在战壕中,渡过了一个悲惨的圣诞节。德军要求他们投降,师长麦考利夫准将回答:“呸!”(Nuts)——这句话成为二战中的名言。
第7集:崩溃点。
在森林中死守了一段时间之后,E连奉命进攻小镇弗伊。战事正酣,连长迪克中尉吓破了胆,几乎僵化在那里,全连弟兄的性命危在旦夕。此时,温特斯派出斯皮尔斯,接替指挥,才使E连攻下弗伊,圆满完成任务。
下篇游记:寻访兄弟连足迹之四:法国、德国篇。
离开比利时,兄弟连马不停蹄,赶到阿尔萨斯,在历经最后一次巡逻任务,外加蒙骗上级之后,终于进入德国。